2020年05月04日16: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成都5月3日電 題:“雨衣妹妹”:武漢歸來 愛心不停
新華社記者胥冰潔、盧宥伊
從武漢回到成都的“雨衣妹妹”劉仙,一刻也沒閑著,她的手機里有數十個“雨衣公益群”,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求助信息。經歷了武漢的戰“疫”,她正準備成立“雨衣公益”,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得到幫助。
3個多月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被迫按下“暫停鍵”,前線醫療救治工作緊張。從事餐飲行業的劉仙得知武漢的醫護人員們很難吃上熱飯,毅然帶領經理和3名廚師連夜逆行,奔赴武漢支援。
一開始,武漢的防疫物資緊缺,為了保護自己,劉仙穿著雨衣穿梭在門店和醫院之間,給醫護人員送盒飯,被武漢醫護人員和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這個寒冷的冬天,“雨衣妹妹”不僅喂飽了醫護人員的胃,也溫暖了他們的心。
“‘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我背后千千萬萬個支持者,集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把大傘,能保護更多的人。”劉仙對記者說。回到成都后,在武漢經歷的一幕幕印在了這個年輕姑娘的心里,她與當時并肩戰斗的熱心人士們繼續保持著聯系,想要把愛心傳遞下去。
“我一定會盡我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劉仙說。這幾天,“雨衣妹妹”的私信里多了不少求助信息,每一條求助,劉仙和她的團隊都盡力去幫忙。
4月初,四川馬邊彝族自治縣民族小學復課時遇到了購買口罩的困難,便通過網絡平臺向“雨衣妹妹”求助,第二天,劉仙和朋友便帶著4000只口罩趕往當地。
回想起當初在武漢的日子,危險和恐懼并存,劉仙仍然后怕。“但進入戰場后根本沒有時間去想這些,害怕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往上沖。”
由于此前劉仙一直活躍在網絡上,有著相當數量的關注者,她便利用社交平臺向全國網友發布物品征集信息。一時間,蔬菜、肉類及各類防疫物資源源不斷地被送往門店,無論是社區還是醫院,只要有需要,“雨衣妹妹”必定立馬捐出。
在武漢的45天,“雨衣妹妹”團隊為醫護人員免費送出了2萬余份盒飯,武漢門店除了作為保障盒飯供應的食堂,更成了一座“愛心驛站”。這一馳援武漢的行為通過互聯網傳播開后,感動了不少人。
劉仙說,回到成都后,她最需要的是快速恢復平靜,回歸生活。但幫助他人對她來說已成為一種習慣,就像當初選擇前往武漢支援,不是因為一時沖動,而是覺得自己應該在那里。
近日,“雨衣妹妹”劉仙在成都的餐廳內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展覽,展品是她在武漢抗“疫”期間收到的愛心物品,她說要以此感謝曾經并肩作戰的愛心人士和志愿者們。今年2月初,“雨衣妹妹”帶著廚師和食材,“逆行”十幾個小時駕車從成都趕到武漢,每天把做好的盒飯送到醫護人員手中。
“那天我在辦公室從白天一直坐到晚上12點,聽到‘武漢解封’,看到車輛開始駛離,實在沒有忍住(哭泣)。當時武漢匯集了中國各地而來的志愿者,回憶志愿者們在武漢守望相助的點點滴滴,劉仙多次落淚,但言語中掩不住地自豪。
(抗擊新冠肺炎)青年志愿者劉仙:“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 中新社成都4月10日電 題:青年志愿者劉仙:“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
近日,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在聯合國網站推薦了全球10位年輕人參與抗疫的故事——中國的雨衣妹妹也在其中。在這場抗疫戰斗中,無數的逆行者像“雨衣妹妹”那樣奔赴“前線”、義無反顧,正是這股強大的逆行力量撐起搶救生命、守護生命的“保護傘”。
面對疫情所造成的混亂局面,全球各地的青年行動者和志愿者正在集思廣益,同心合力,挽救無數的生命。獲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點贊的中國“雨衣妹妹”劉仙,作為新青年嘉賓講述了她溫暖逆行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