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30日10:34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鳳虎/文 胡楚云/視頻
4月26日上午,在平高集團機械制造事業部精密加工廠車間,機器轟鳴,一片繁忙。
作為加工中心班班長,45歲的趙進良一會兒查看工裝、夾具,一會兒測量零件,忙個不停。
“小周,用卡尺測量時一定要精準到位,不能有絲毫大意。”在一臺機床前,趙進良一邊為身邊的徒弟做著示范,一邊大聲地講解著技術要領。
趙進良是平高集團首席工匠、中原大工匠、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在休息之際,趙進良和記者見了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專注、極致、精益求精形成習慣,任何崗位都能出彩,這是我22年一線崗位的工作心得。”
1998年,趙進良到平高集團機械制造事業部機加車間從事銑工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師傅告訴我:‘干工作不僅要兢兢業業,更要學無止境,永遠向前。只有不斷地追求,才能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師傅的話,深深地印在趙進良的腦海里。趙進良刻苦鉆研業務技術,對每個工件的加工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從而練就了嫻熟的銑床、加工中心編程及操作技能。他不但能操作普通銑床,還能操作數控銑床、加工中心、數控鉆攻中心等國內外先進的數控機床,從一名普通銑工成為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那時,每天胳膊疼得都抬不起來,有時連筷子都拿不住,只能用左手拿著勺子吃飯。”趙進良說,“我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一定要學出個樣兒來。”
22年來,趙進良一直把“小贏于智,大贏于專”作為工作信條。他扎根生產一線,把工作做到極致,設計制作出銑具、卡具、刀具等工裝100余套,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近千萬元。
有一次,在加工百萬伏特高壓產品的關鍵核心零部件某支撐裝配時,由于該零部件尺寸精度和工藝要求高,趙進良勇于挑戰,主動承擔了該零部件的攻關任務,自發研制、制作工裝,提高了工件剛性,降低了定位誤差。通過一次裝卡完成全部加工任務,一次交驗合格率達到100%,生產效率提高4倍以上。
“每天滿腦子都是圖紙,躺在床上時,還盤算著哪個環節怎么改。”趙進良說,有時吃著飯靈感突現,就扔下飯碗開始畫圖。
為了讓更多的一線職工掌握新技術,趙進良又編制了圖文并茂的作業指導書,向班組職工詳細講解。新工藝開創了大直徑、多加工面、多角度零件加工方法的先河,被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命名為“進良導體加工法”。
之后,趙進良先后改進了法蘭、接頭等多項工藝,將接頭加工精度控制在0.01亳米以內,合格率100%。該項目獲得第十五屆“海洋王”杯全國QC小組成果優秀獎,并取得國家發明專利,進一步提升了特高壓產品的可靠性。
在徒弟眼中,21歲的周文輝評價說:“師傅工作認真嚴謹,對工作特有鉆勁兒。師傅不僅教給我們一門謀生的手藝,還經常教我們怎樣做人做事,勤奮努力、與人為善、精益求精。”
趙進良積極做好傳、幫、帶工作,與班組15名職工簽訂師徒協議。因工作成績突出,他的多名徒弟榮獲“河南省技術能手”稱號。
2015年,趙進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計開展高技能人才創新項目300余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2800余萬元。趙進良先后獲得“河南省技術能手”“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最美國網人”等50余項榮譽稱號。
正是以趙進良為代表的高技能職工默默無聞的奉獻,掌握了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特高壓開關設備關鍵制造技術,為我國第一個特高壓交流實驗示范工程及擴建工程、“西電東送”、“青藏聯網”等國家重點工程提供了優質設備。
機械制造業是最能體現工業水平的基礎行業,它的每一步發展,都融匯著精湛的工匠技術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要我們有傳承的意識、有高尚的品格、有嚴謹的作風,我們的人才隊伍一定會更加壯大,也將有更多有影響力的工匠脫穎而出。”趙進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