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8日16: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智能制造已成為世界各國搶占發展機遇的制高點和主攻方向,支撐服務智能制造相關領域技術發展人才的緊缺也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等16個新職業信息,數百萬智能制造工程技術從業人員將以職業身份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何為智能制造?
據人社部方面介紹,從專業角度而言,智能制造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將智能裝備通過通信技術有機連接起來,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并通過各類感知技術收集生產過程中各種數據,通過工業以太網等通信手段,上傳至工業服務器,在工業軟件系統的管理下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并與企業資源管理軟件相結合,提供最優化的生產方案或者定制化生產,最終實現智能化生產。
據了解,人口老齡化、人力成本上升,企業生產效率亟待提升是智能制造的內在推動力。同時,推動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是促進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通過構建新型制造體系,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可以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基礎上,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疫情下,智能制造的優勢也進一步顯現。相比傳統制造企業,已完成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企業,在少量專業人員的操作下,即可實現自動化生產,不僅保障企業的生產進度,而且有效避免企業復工后員工聚集作業的風險。
智能制造產業人才需求怎么樣?
缺口巨大!智能制造屬于傳統制造與信息技術的交叉領域,在中國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行業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智能制造發展的重要瓶頸。據數據分析預測,2020年智能制造領域人才需求預測750萬人,人才缺口預測300萬人。到2025年,人才需求預測900萬人,人才缺口預測450萬人。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的任務,就是為智能制造產業輸送“頂梁柱”式人才——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以促進中國制造真正實現轉型升級。
據了解,智能制造技術包括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和智能化四個層次,產業鏈涵蓋智能裝備(機器人、數控機床、智能傳感器、其他自動化裝備等)、工業軟件(制造執行系統、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等)、工業互聯網(云技術、大數據、工業以太網、網絡安全等)以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
在智能制造的應用型崗位上,主要有智能制造裝備升級、綠色制造智能升級、優質制造智能升級、工業軟件使用與維護、工業互聯網與云平臺這5個發展方向,涉及到20多個相關具體工作崗位。
“‘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新職業正式發布,是從國家層面對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職業的肯定,為行業人才的選用與培養明確了方向;是智能制造領域企業和從業人員立足新起點、樹立新理念、迎接新挑戰、謀劃新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是落實國家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推進技術技能人才建設的重要舉措。”人社部有關分析指出。
不僅如此,聚焦制造業重點戰略領域,重大科技專項、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等重大專項加快實施,涌現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十三五”期間,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我國制造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先進制造業蓬勃發展。
從技術突破到應用探索,中國機器人產業正全面加速發展。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94.1億美元,其中服務機器人94.6億美元,同比增長14.1%;服務機器人獲得領域內最快增長。
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十屆中國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9月11日在浙江寧波開幕,以“數字驅動,智能發展”為主題,集中展示發布了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和未來智慧生活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
江蘇省南京市蘇寧雨花物流基地的5G無人倉里,5G無人叉車正在車間作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余曉暉說,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在垂直行業的覆蓋更加全面,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模式和特色路徑逐步形成。
為此,我們邀請到了四位全國人大代表,他們分別是河南省工信廳廳長李濤、鶴壁市市長郭浩、新鄉化纖董事長邵長金、河南移動總經理楊劍宇。楊劍宇:河南移動堅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集團公司的總體部署,科學謀劃、超前布局,加快5G的建設和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疫情對制造業的短期影響不容低估,多項助力企業抗疫情復工復產的政策不斷向縱深推進。在地方層面,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已陸續推出稅費延繳、招工穩崗獎勵、物流電費補貼等政策,以支持制造業復工復產。
疫情對制造業的短期影響不容低估,多項助力企業抗疫情復工復產的政策不斷向縱深推進。在地方層面,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已陸續推出稅費延繳、招工穩崗獎勵、物流電費補貼等政策,以支持制造業復工復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取得令人驕傲的成就,建成了全球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生產能力大幅度提升,主要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出口貿易規模多年創世界第一,工業結構逐步優化,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
8月27日,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將匯聚世界智能制造領先企業、權威機構、卓越領袖與前沿專家,探討智能制造新圖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引領和促進產業新發展。
降低營商成本的“洼地”效應,幫助長沙抓住機遇對接沿海產業轉移趨勢,形成了引資、引智、引才的熱潮。2018年年底,一家民辦研究院發布了《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長沙由上年的第20位上升到第9位,其中軟環境指標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