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8日11:36 來源:經濟日報
曾經是特困片區的甘肅省靈臺縣,最近因為成為“紅娘”出了名。不過,這個“紅娘”可不搭姻緣鵲橋,搭的是用工企業和貧困戶、農戶務工之間的橋。
勞務輸出的“靈臺模式”,讓村黨支部書記變身“勞務信息員”,收集上報信息;讓工作能力強的村民成為“勞務經濟人”,也叫“勞務紅娘”,帶領農戶去務工。
早在2017年,靈臺縣就將勞務輸出作為助推精準脫貧的主導產業之一,面對“遠不能出,近不能進”的困局,探索出了“黨組織+勞務公司+企業+農戶”的“靈臺模式”,通過依靠鎮村黨組織,對接勞務公司,推動貧困勞動力就近輸轉靈活就業。
基層黨組牽線搭橋
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什字鎮李家莊村村民白能女自2018年起,便跟著“勞務紅娘”陶愛梅到蘋果基地務工,加上流轉兩畝土地的1200元租金,一年下來有近兩萬元收入。
“如果不能就近打工,日子不知該怎么過!”今年56歲的白能女說,丈夫2015年因意外車禍導致腰椎粉碎性骨折,喪失了勞動能力。家里3個孩子在上學,她只能一邊務農一邊照顧丈夫。農閑時,就到處打散工,既累又掙不到多少錢。
2018年,李家莊村開始統計村里的務工需求,白能女的需求被勞務信息員、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曹志強匯總到村“勞務檔案”里,并上報到了鎮。不久,附近的甘肅齊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機蘋果生產基地開工,白能女便收到了“勞務紅娘”陶愛梅的通知,“明早帶著剪子,到齊翔蘋果基地上工”。自此,白能女開始了穩定的務工生活。
靈臺將勞務產業作為助推精準脫貧的主導產業之一,成立了什字鎮富康勞務產業黨總支,在28個村分別成立了勞務產業黨支部,讓各村黨支部書記參與其中,成為勞務信息員。
勞務信息員結合“一戶一策”脫貧計劃,對全鎮勞動力分類建立信息檔案,利用“靈臺智慧勞務”信息管理平臺、勞務微信群等載體發布務工信息,最終由“勞務紅娘”帶領農戶和貧困戶去務工。
“2019年,通過勞務信息就近就便就業的有667人次,今年從3月1日起,已經有110多人次了。”曹志強說,哪里有務工需求,誰家有外出打工的人,他不僅有“花名冊”,心里還有本賬。
甘肅靈臺縣什字鎮李家莊村村民在“勞務紅娘”帶領下在附近的蘋果園就近務工。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趙梅攝
勞務公司保障權益
有了企業用工信息,也有農民務工需求,如何將兩者相結合?
2018年2月,靈臺縣在各村成立勞務產業黨支部的基礎上,成立了聚力勞務公司,開啟了靈臺公司化運營和有組織的勞務輸出。“當地企業可以根據果園管理時令季節和用工需求,向聚力勞務公司提供用工人數、崗位要求、薪資報酬等信息,聚力勞務公司及時組織輸轉符合要求的勞動力到齊翔公司務工。”什字鎮紀委書記、富康勞務公司黨總支書記馬文瑞說,勞務公司在農業產業化公司和農村勞動力之間搭建了一條通道。
馬文瑞說,為了規范勞務輸轉,用工企業和勞務公司簽訂輸轉協議,勞務公司與農戶簽訂用工合同,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和對接輸轉,形成了勞務報酬由勞務公司出面領取、勞動爭議由勞務公司出面協調、勞動傷害由勞務公司出面處理、勞動保護由勞務公司出面協商、法律援助由勞務公司出面聯系的權益維護機制,讓貧困群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實現了基層黨組織的保障作用與勞務公司的市場化運營有機結合。
靈臺還對全縣所有貧困勞動力,尤其是未脫貧勞動力、脫貧監測戶、邊緣戶,按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要求全面摸底;并采取“一戶一策、一人一案”,為貧困群眾“量身定做”政策咨詢、用工信息、技能培訓、勞務對接、權益維護等事前事中事后服務,對勞務公司和用工企業進行指導和監督,精準、定向、有序組織貧困勞動力輸轉。同時,開發2411個兜底安置公益性崗位,確保特殊困難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
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4月14日上午A區疏花31人。1號郭轉梅、張春秀、周彩娥,2號席愛和、于秀梅……”在“勞務紅娘”陶愛梅的用工記錄本上,詳細記載著每個務工人員的勞務信息。她不僅要組織帶領農戶去務工,告訴她們需攜帶的農具,還要進行相應的技術指導、用工統計,反饋給企業,用以發放工資。
勞務公司成了農戶和企業之間的紐帶,而“勞務紅娘”則是貧困戶和用工企業之間的牽頭人。在靈臺縣,有30家注冊成立的鄉鎮勞務公司、勞務服務中心,像陶愛梅這樣的“勞務紅娘”有122人。
“我們對組織輸轉務工人員500人以上的勞務中介組織獎勵10000元,對輸轉務工人員300人以上的‘勞務紅娘’獎勵5000元。”靈臺縣人社局副局長王小英說,為了激勵勞務輸轉機構運行,縣里出臺了相應的激勵機制。如今,借助靈臺智慧勞務信息管理平臺,已累計發布用工和務工信息5600條,幫助就地就近輸轉3860人。
勞務產業的發展,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了“苦干不苦熬”的志向。貧困群眾成了勞務產業發展的“主角”。
相較于傳統種養業,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務工,成本更小、見效更快。按最低標準每天收入70元計,每月可收入1500元以上。通過發展勞務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在工資支付上做到的日清月結、不拖不欠,讓貧困勞動力能夠安心務工。
“‘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現象減少了。”曹志強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通過發展勞務產業,群眾腰包鼓起來了,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返鄉和留守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實現了掙錢、顧家、盡孝“三不誤”,既有效避免了大量剩余勞動力滯留農村,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空心化以及由此衍生的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等一系列社會問題,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趙梅)
主辦方專門在館內設置了視頻對接區,為因新冠疫情而未到現場的展商提供“云洽談”服務。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孔福安8日說,在本屆進博會展期貿易投資對接會期間,線上線下合計共有來自64個國家的674家展商、1351家采購商參會,達成合作意向861項。
同往屆一樣,東航集團交易分團除了自己“買全球”,還配合進博局招展工作,積極促成外商參展,分享中國機遇。土耳其蒂美汁橙汁和法國費朗酒莊在東航積極溝通邀請下,首次成為本屆進博會獨立參展商。
90后村書記戚允升:“脫貧不是等著上門送小康”回憶剛到村里報到的第一天,戚允升記憶深刻:村里道路到處坑坑洼洼;沒有支柱性產業,村集體年收入不足3萬元;
復工復產以來,各地政府和僑辦、僑聯部門深入僑企,了解僑企困難和需求,及時伸出援手,解僑企之渴,急僑企所急。” 僑企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多種多樣,僑聯、僑辦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幫助也來自方方面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了沖擊和影響,其處境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浙江考察時強調,我國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善于迎難而上、自強不息,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方面支持下,一定能夠渡過難關,迎來更好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復工復產如同人體的血液循環,目前“大動脈”越來越暢通,但具體到每一家企業、每一個環節的“毛細血管”,還需要進一步暢通。
這是政府幫扶催生復工復產“加速度”的一個縮影。仁壽縣汪洋建寶水泥有限公司復工復產以后,受工地開工和物流等因素影響,水泥銷售下滑,收入減少,資金壓力很大。四川還將加強經濟運行研判分析,研究儲備一批穩增長政策,力爭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題:華僑華人角色改變:從“貧弱新娘”到“人氣紅娘”走過70年發展歷程,如今,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質量水漲船高;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成功舉辦,不斷刷新中國的世界名片;
資料顯示,2018年,福建省信息化綜合指數居全國第6位、互聯網普及率居第4位、數字經濟增速和總量分別居第2位和第7位;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1.4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2%,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從大數據到工業互聯網,從農村電商到跨境電商,福建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支持民企的核心在于,給民營經濟一個“競爭中性”環境,消除對民營經濟的各種隱性融資壁壘,切實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值得注意的是,多個地方政府目前在搭建的融資信息平臺也旨在為民營企業建立更豐富的數據庫,解決金融機構對民企認識不足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