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4日16: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五十年前的這一天,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序幕。
中國人逐夢太空的腳步從未停下,從“神舟”載夢,到”嫦娥“奔月,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小新帶你一起回顧中國航天發展的高光時刻,感受航天科技的無窮魅力。 (編輯 肖子何)
責任編輯:【羅攀】
昨天(16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正式在軌交付自然資源部,標志著我國自主建造并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運行。高光譜衛星的投入運行,將為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由數量向質量和生態轉變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余建斌、朱霄雄)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NewSat9—18衛星是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制的10顆遙感小衛星,10顆衛星技術狀態一致,均搭載多光譜載荷、高光譜載荷,單星重約41千克,設計壽命3年,發射入軌后與其他7顆在軌的NewSat衛星組網運行,主要用于提供商業遙感服務。
當地時間10月22日,中國第十批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分隊全體268名維和官兵被聯南蘇團授予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最高榮耀“和平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們在任務期內為南蘇丹和平進程作出的貢獻。授勛儀式在南蘇丹瓦烏中國維和工兵營區舉行,7支受閱方陣的官兵整齊列隊,等待著被授予榮譽的“高光”時刻。
導診、消毒、清掃等各類機器人,配送、測溫、巡邏等各式無人機,還有多功能防護面屏、移動手術車、負壓病房……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網絡云展廳呈現的科技抗疫裝備成為關注焦點。
導診、消毒、清掃等各類機器人,配送、測溫、巡邏等各式無人機,還有多功能防護面屏、移動手術車、負壓病房……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網絡云展廳呈現的科技抗疫裝備成為關注焦點。
番茄紅色的封面、帶著重影的書名、淡黃色的復古書頁……拿到《秋園》的第一感覺是樸素。不僅僅是催淚 2007年,《秋園》書稿完成后,楊本芬把它留在了南京,交給二女兒章紅處理。
最近,一位美國政客的熱度達到了近五年的頂峰,他就是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安《緛碜晕錆h”“中國囤積物資”“中國要對疫情負責”……納瓦羅堪稱“甩鍋”中國的“集大成者”,疫情中,美國政客們所有污蔑中國的套路他幾乎都用過。
一片不斷“生長”的熱土 在一片鄉野農田上 “長”出了一系列 過境浦東上空的衛星 從最開闊的視角 帶我們俯視浦東之變 陸家嘴金融城 中國首個 國家級金融貿易開發區 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
它意味著,經過兩個多月艱苦卓絕的戰斗,武漢保衛戰戰局徹底扭轉,疫情防控形勢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對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標志性意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近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十八場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最新進展。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平萍出席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