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3日12:02 來源:新華網
王志艷
“世間最神奇的事莫過于閱讀……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它永遠是文明之聲。”著名閱讀史專家史蒂文·羅杰·費希爾在他的著作《閱讀的歷史》開篇中說道。
從1995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希望藉此召喚人類“走向閱讀社會”。
書是人類文明的果實,讀書是人類社會進步與開放的標尺。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文字還沒有出現的時代里,人們的交流多依靠口述、刻標記、結繩記事等。直至文字出現,閱讀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與閱讀文本傳播有關的發明,造紙術、活字印刷技術等,使書籍印刷變得便捷,極大帶動了文化的傳播,中華文脈得以不斷綿延。新千年之后,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再次帶動了閱讀領域的革命。電子閱讀產品極大普及,從紙上閱讀到“指上”閱讀,讀者選擇更豐富自由,品位更個性化,體現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的包容。
無論身處哪個年代,都有屬于那個年代獨特的閱讀記憶。
有人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讀書的黃金時代,改革開放國門打開,閱讀需求被釋放,人們迫切地從書里尋找精神食糧。那時候,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沒有朋友圈、沒有眼花繚亂的娛樂,書店承載了很多人的閱讀往事。如今,網購圖書成為普遍選擇,通過網絡買到心儀的書越來越容易。數字化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讀書早已不再局限于紙質書,閱讀以更靈活多樣的形態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但是,無論閱讀的載體如何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對知識的渴求,是閱讀帶給我們的力量。
開卷有益、讀書增智,一部閱讀史,也是一個時代、一個社會、一個人精神文化的成長史。閱讀,也許不會讓你即時性地獲得物質,卻可讓你深陷泥潭時仍能仰望星空,讓你身處困頓時仍能堅守自省。
閱讀也是一個國家精神發育的基本途徑。在中國,“閱讀”這件事更有國家“護航”。1997年我國政府提出建設以“全民閱讀”為主要內容的知識工程,2006年國家九部委發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倡議,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4年至2019年,“倡導全民閱讀”更是連續六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扶助書店、興辦書院書房、舉辦閱讀活動、建設圖書館、搭建閱讀交流平臺……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已是社會普遍共識,全民閱讀正煥發勃勃生機。走向閱讀社會,需要每一個人參與行動。
閱讀,永遠是文明之聲。
提示:全文字,閱讀需要分鐘
到繁忙都市地鐵上的讀書人 從打開一本書細細品讀 到“一屏萬卷”暢游書?! ?/p>
盲文出版工程的推進實施,向盲人提供大量優質數字有聲讀物、電子盲文和定制化、持續性知識文化服務,配送近20萬臺智能聽書機至400家圖書館。服務老年讀者的銀齡書院、服務外來務工人員的E閱讀等,建立起為重點特殊群體開展閱讀服務的渠道,逐步補齊書香社會建設的“短板”。
傷醫事件發生后,北京朝陽醫院眼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陶勇的左手成了他身上最受關注的部位。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慶中秋八天長假,除了暢游祖國大好河山,過節還有了更多新潮的選擇。國慶假期,有著“鈞都”美譽的河南禹州市神垕鎮復原了宋代開窯儀式,讓游客現場領略鈞瓷匠人開窯的全過程。
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14日以云端直播方式在北京和新疆烏魯木齊、和田三個城市同步開幕。新疆將繼續充分用好推普周這一載體和平臺,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意識深植天山南北。
近期,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將心肺復蘇納入教育內容。一張圖帶你掌握這項技能。
眼下5G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利用3D建模全景動態呈現中國傳統山水畫作,讓讀者走進畫中、游歷其中,通過360維度大屏,讀者可以“浸入”式體驗科幻小說中的情景,甚至比看電影更加震撼。
延伸閱讀: 【畫里有話】生態文明 宛若“浙”樣 【畫里有話】綠色發展 從“浙”里出發
劉秋杉透露,地圖主題書店還將在服貿會設置版圖知識互動問題,宣傳國家版圖知識,并在現場免費發放2020年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專用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眲⑶锷几嬖V記者,書店還將通過《地圖上的綠水青山》地圖集的展示,提升讀者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