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3日11:32 來源:映象網
“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又是“4˙23”世界讀書日,一條名為《105歲睿智老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的話》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熱傳。
當今快節奏的社會,浮躁幾乎讓人都無可逃逸。每天似乎永遠都有忙不完的事兒,就是連打招呼也都由過去的“吃了嗎”換成了“忙什么呢”?每天忙上忙下、忙里忙外,沒個消停的時候。君不見,不少人在辦公室墻上懸掛“寧靜致遠”的字幅下或急急踱步或唉聲嘆氣,許多人雖然常把“非淡泊無以明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但又常常是“境界現前成妄語”,因“人在江湖”而“身不由己”。喧囂的名利場、生活的壓力,總是讓身處滾滾紅塵中的人們難以保持內心的寧靜,讀書,更是成了“奢侈品”。據第十七次中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成年人紙質讀物的閱讀量、閱讀時長及人均電子書閱讀量都有所下降,其中,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不足5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2.84本,僅有12.1%的國民日均閱讀圖書超1個小時。
想得太多,讀書不多,心靈缺少知識源泉的滋養,就成了荒蕪的沙漠。面對浮華世界,欲望就會膨脹,變得更多、更急切,心靈就會衍生出浮躁。治浮躁,就要修身養性,修身養心就是讀書。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百書就像吃百草,博覽群書、飽讀詩書的人往往心淡氣定、心平氣和、心安神寧,無論形勢怎么變,步調基本不亂套;無論誘惑怎么多,靈魂相對不浮躁。而不喜歡讀書的人,大多沉不下、坐不住,精神不振、心氣不順,常為名利所困,常為物欲所擾,內心難得清靜。在當今多媒體時代,讀書仍然是必須的,而且是重要的,雖然讀書學習常會經歷獨上高樓的孤獨和衣帶漸寬的苦累,但總會有驀然回首的驚喜與漸入佳境的收獲,在苦盡甘來、峰回路轉中求得心靈的安寧。
“腹有詩書氣自華”。飽讀詩書能滌蕩人們心中由陰氣、傲氣、嬌氣、霸氣、粗俗氣凝結而成的浮躁氣,滋養人的秀氣、靈氣、大氣、文明氣,從而顯現出人的靜氣。多一點書卷氣,就能避開社會的喧囂,拒絕外來的誘惑,祛除內心的焦躁,靜下心定下神,扎扎實實、聚精會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囂浮躁所裹挾。很多時候,文化的屏障筑得越牢,文化的內涵越是深厚,人的氣質就越美。
多讀書,用文化滋養心靈,就能在喧囂之中保持一份寧靜的心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鬧中取靜,有一種穿越世俗、撇開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臨大事有靜氣,便聽不到外界的吵鬧嘈雜,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誘惑。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有了心靈的寧靜,才有達的境界、定的氣質、和的格調,才能讓人生劇本脫俗雅致。
讀書是心靈的滋養,更是靈魂的升騰。浮躁世界里,讀書可以強大你的內心,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以淡泊的心態處世,用簡單去對待復雜,生活得有滋有味,不再心累。
借著第25個世界讀書日的東風,且讀且珍惜,讓閱讀成為每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吧!讓心靈更寧靜、人生更豐盈!(樂兵)
當地時間11月27日,美國迎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黑色星期五”,以往隨處可見的搶購大軍很少出現,相反的是,各大商家正在互聯網上各顯神通,希望扭轉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彭博社分析稱,“黑色星期五”曾經是美國的終極購物日,而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代,消費者基本上都避開了商場,而涌向了網絡。
到繁忙都市地鐵上的讀書人 從打開一本書細細品讀 到“一屏萬卷”暢游書海 ……
9月14日上午,第四屆“強網杯”全國網絡安全挑戰賽強網讀書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鄭州市高新區網絡安全科技館舉行。
喜歡用第一人稱寫作的莫言,在小說新作《晚熟的人》里,直接用“莫言”做了主角。這一次,作家莫言想圍繞書中“莫言”講述什么故事?所謂“晚熟的人”,指的是自己還是書中“莫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孕育自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正支撐起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源源不斷注入動能。
日上三竿還賴在床上呼呼大睡,凌晨兩三點仍在游戲里酣戰,暴飲暴食體重飆升,假期快結束才想起瘋狂補作業……暑假里,不少同學徹底放飛自我,生活作息被打亂,不僅影響了身體健康,也無法讓心靈獲得真正的輕松與自由。
7月13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發布首份讀書內容數據,展現了抖音、今日頭條用戶的讀書偏好和熱度。
“是任老師和兩位專家,讓我看到了希望,也讓我們家重新煥發了生機……”吉林省延邊州和龍七中初三學生薛慶恩展露笑顏。半個月前
讀書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可以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可以陶冶性情、培養和提升思維能力等等。讀書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很
5月18日起,在經歷“超長假期”之后,山西省內小學分段、分批、錯時開學返校。新華網 發 (武斌/文 王浩慶/攝) 返校學生有序通過紅外測溫通道。新華網 發 (武斌/文 王浩慶/攝) 返校學生在體溫測量后,步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