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2日19:55 來源:新華網
宋 燕
4月22日,第51個世界地球日如期而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這一主題顯得意義非凡。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促使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也再次警示人們,保衛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每個人都不是局外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要讓綠色發展成為社會共識。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使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是財富的增長和精神的富有,還應該包括生態環境的改善。要想讓大家的生活質量更上一層樓,要想留下美好的家園給子孫后代,生態環境必須保護好。在這個過程中,讓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大家發自內心的認可,是重要的一環。提倡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善待動物……推廣和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相當于為地球撐起了一個保護傘。
要讓綠色生活引領社會風尚。綠色生活方式應該成為每個人的行為指南。節約用水、用電是綠色生活方式,少用塑料袋、多植樹播綠是綠色生活方式,低碳出行、垃圾分類也是綠色生活方式……這些綠色生活“小事”,踐行著愛護自然和生命、崇尚節約、提倡再生利用等文明理念,如涓滴之水匯聚著生態文明建設“大能量”。只有樹立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才能進一步鞏固、擴大當下的綠色發展成果,讓其惠及更多的人、更遠的將來。
毫無疑問,我們都愛這個承載著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蔚藍星球,但這份“愛”不止在世界地球日這一天,更應在平時,不止在口頭,更應在行動。順應自然、保護生態,讓“綠色因子”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是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對地球家園最好的愛護。
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熱切期盼,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一定短板,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刻不容緩。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關鍵要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廣大青少年綠色生活創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生產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轉變,有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為了在203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除大力節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還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李宏偉認為,未來,切實做好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等基礎性工作,應以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
如何在減緩碳排放量增長的同時,保證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是中國邁向綠色低碳發展新征程的艱巨挑戰。面對如此艱巨的挑戰,中國仍然做出了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政治承諾。
11月16日,2020年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在光山縣召開。與會人員參觀了光山縣的司馬光油茶園、誠信公司油茶種植基地、藍天公司油茶種植基地、司馬光油茶智慧產業園等地,了解觀摩當地油茶產業發展情況。
“十三五”規劃首次將綠色發展理念納入國家的五年規劃,著力補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低碳婚禮、關燈一小時、少開一天車、空調調高一度、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全民行動。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西藏始終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以前“一個筐”,現在“四個桶”;過去“減源頭”,而今“再利用”;曾經“嫌麻煩”,時下“好習慣”……今年以來,北京、蘇州、武漢等多個城市加入到執行垃圾分類的行列中來,深圳、長沙、海口等城市也即將施行相關法規。
編者按:用典生動深刻又恰到好處,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文章中的一大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這樣引用: 堅持與時俱進,進一步提升特別行政區治理水平。
8月22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到開封市調研夜經濟發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倡導珍惜糧食、節約用餐的綠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