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8日20:01 來源:軍報記者
再敬一個軍禮!
中國軍網記者 高輝 王照亮 孫慶秀
春華正濃,英雄凱旋。
近日,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承擔醫療救治任務的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陸續回撤。臨行前——
他們眼含熱淚,心潮澎湃,既有戰勝疫魔,“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的喜悅,更有對揮灑過汗水、拼過命的戰場的不舍。千言萬語,化作一個軍禮,表達他們對祖國和人民的赤膽忠誠,對火神山、知音湖的難以忘懷,對武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再敬一個軍禮,就要告別火神山醫院了,告別這個戰斗了70多天的驚心動魄的戰場,真有些難舍難分。因為我見證了她從蹣跚起步到羽翼豐滿,因為我經歷了與戰友從陌生到相識相知,因為我守護了重癥患者與病魔抗爭的日日夜夜,因為我見證了患者康復出院獲得新生的喜悅。來時,暮靄沉沉鎖寒江;走時,櫻花繽紛漫天舞。讓我再次為神圣的火神山醫院敬禮!為勇敢的武漢人民敬禮!為偉大的祖國母親敬禮!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宋立強
再敬一個軍禮,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兩個多月的時光,我們與病毒鏖戰,與死神較量,譜寫了一曲曲生命的凱歌!難忘一個個痛苦虛弱的身軀,在我們竭盡全力的治療護理后,慢慢褪去病容,走向康復;難忘來自五湖四海,身著不同顏色迷彩的戰友,從互不相識,到生死與共。當送出最后一批患者時,我感覺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離別之際,我們和患者依依不舍,我們與戰友難說再會,千言萬語化為一句:火神山,讓我再給你敬一個軍禮!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仲月霞
再敬一個軍禮,向黨和祖國致敬,向所有戰斗在一線“最可愛的人”致敬,向自己致敬,鋼鐵的誓言已經化作勝利的捷報!再敬一個軍禮,向揮灑汗水和淚水的戰場告別,向勇敢和英雄的武漢人民告別,更向在此役中犧牲的烈士告別,你們大無畏的精神將與世長存!再敬一個軍禮,向天堂里的父親報告:“爸爸,女兒就要平安回家了!”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滕群群
再敬一個軍禮,我和我的弟兄們就要返回部隊了。走在無數次往返奔波和觸摸消殺的走廊通道內,70多個日日夜夜歷歷在目。196個門把手,90個開關,57個垃圾存放點,17個傳遞口,不要舍不得我們,你們今后還要干干凈凈的,不說再見了,希望再也不見!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鵬飛
再敬一個軍禮,獻給使我成長和變得堅強的火神山醫院!出發時,我熱血澎湃;初到武漢,我曾彷徨恐慌,咳嗽一下也會擔心;后來,防護服內的我,謹小慎微盡心竭力;現在,我一身輕松清清爽爽。感受過徹夜失眠的焦慮煎熬,經歷過鼻涕流到嘴里也不能揩掉的尷尬,這些都在看到患者出院的那一刻,隨風而逝。這輩子沒有這么被空前關注過,雖然只是小小的“一枚”,我也差點被自己感動哭了。武漢重啟,我也要回家擁抱親吻我的孩子了。火神山醫院,給你再敬一個軍禮,我相信你一定不會再重啟!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艷玲
再敬一個軍禮,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日子,我的心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輕松,長期緊繃的神經突然松弛,感覺身體異常疲憊。我一遍遍注視著戰斗了兩個多月的火神山醫院,耳邊不停回響起除夕夜沖鋒的聲聲號角,響起鏖戰火神山的雷雷戰鼓,與病毒搏殺的場景歷歷在目!“使命如山、聯合制勝、犧牲奉獻、大醫為民”的火神山精神,已成為歷史的豐碑!眼含熱淚再敬一個神圣的軍禮,向我戰斗過的火神山醫院,向英雄的武漢人民,向我們深深熱愛的黨和祖國致敬!2020,庚子年,武漢,我們來過,我們拼過!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宋彩萍
再敬一個軍禮,獻給奮戰了70多天的武漢,你用整座城市的努力和倔強鼓勵著我們。再敬一個軍禮,獻給堅強的武漢人民,是你們用濃濃的善意溫暖著我們。再敬一個軍禮,獻給全國人民,請你們放心,人民軍隊決不坐視任何災難肆虐祖國,也決不允許任何敵人犯我中華!我們厲兵秣馬、枕戈待旦,誓死保衛我們的祖國,誓死保衛我們的人民!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馬凌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編輯:王旭
編審:張華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注明來源
一輛黑色轎車停在 火箭軍某部營區門口 當時執勤哨兵鄭熙潤
一位老民警退休出大門時的敬禮 ↓↓↓ 老民警退休返家 走出大門時對監控敬禮 9月14日 是老民警、老黨員徐建波 退休返家的日子
謝謝你們在冰封雪裹的高原上守衛邊疆。你們守衛邊關就是在守衛我們。是中國軍隊的新銳力量。8歲的弟弟向哥哥敬禮。感謝中國軍人為他包扎受傷的手。策劃:崔競文劉鑫 文案:譚瀅 制圖:董絲雨
隔著ICU厚厚的玻璃 冒小馳的父母終于見到了 焦心掛念的孩子 眼淚頓時流了下來 7月22日 合肥廬江同大鎮石大圩發生管涌
7月7日是2020年高考的第一天,鄭州交警全員上崗,加強交通指揮疏導,加強人員車輛分流管控,加大對考生、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6月5日下午17點50分左右,鄭州公交二公司S156路車長李新勇駕駛車輛行駛到新城路惠濟區消防公安大隊附近時,看到四名消防隊員準備過馬路,于是李新勇就習慣性提前減速停在斑馬線前讓行。
4月2日13時,火神山醫院感染七科一病區37床病房內,一場別開生面的歡送會引人注目,當護士長劉俊麗將一小塊蛋糕輕輕送進患者丁明珍奶奶口中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祝奶奶健康長壽、祝奶奶康復出院…… 歡送老人出院。
11日,火神山醫院再次傳出好消息8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張兆堂和他的老伴楊奶奶一起康復出院了 直到出院,張兆堂也沒有見過這些救命恩人的模樣,有心的他就把醫護人員的名字還有電話號碼,記在一張藥品說明書上。
昨天,火神山醫院再次傳出好消息8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張兆堂和他的老伴楊奶奶一起康復出院了 ” 走出病房樓,年輕的白衣戰士仍然不停地向張兆堂囑咐恢復期的注意事項。進入火神山醫院治療,他將當年的立功證書和老照片放在一個小包里貼身帶著。
一雙瘦骨嶙峋的大手、一頂嶄新如初的棉帽、一個標準有力的軍禮……照片上的這位老人名叫肖道清,是一位從抗美援朝戰場走下來的老兵。肖道清老人是科室醫護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輸液管路、精神狀態、治療進度、生活護理情況等都要進行床頭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