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8日19:59 來源:海外網
4月11日,中國政府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抵達莫斯科。(圖源:新華社)
4月16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在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各國面臨艱巨抗疫任務的關鍵時刻,中俄兩國元首一個月內兩度通話,對外釋放出中俄攜手抗疫、反對將疫情政治化的明確信號。
疫情期間,中俄團結合作,相互支持,體現了中俄關系的戰略性和高水平。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普京總統是第一位向習近平主席致電慰問的大國元首,俄多位高層政要接連發聲,為中國人民加油打氣。俄主流媒體、社會各界紛紛通過錄制視頻、媒體撰文、網上發聲等多種方式聲援中國。
如今,俄羅斯的疫情不容樂觀,中國投桃報李,向俄羅斯伸出援手。中國政府援助俄羅斯的首批抗疫物資已于4月2日運抵莫斯科。4月11日,中國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也抵達莫斯科,與俄方交流分享經驗,提供防控和診療意見。這并不是中俄專家首次技術合作,早在2月初,俄方派遣防疫專家代表團赴華開展防疫技術交流,這也是中國在特殊時期接待的首個外國防疫專家團。中俄科學家在病毒檢測、實驗室診斷和疫苗研制等領域積極合作,為雙方在公共衛生領域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礎,也為其他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借鑒。
中俄攜手抗疫,對加強抗疫國際合作也具有示范性意義。中俄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自疫情暴發以來一直同國際社會一道聯手抗疫,支持聯合國、世衛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工作。近段時間以來,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思潮大有抬頭之勢,為全球抗疫合作制造困難。
相較于3月19日的通話,中俄兩國元首在此次通話中特別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習近平主席強調,將疫情政治化、標簽化,不利于國際合作,中俄應攜手合作,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普京總統也表示,一些人試圖在病毒源頭問題上抹黑中方的做法不可接受。俄方愿繼續同中方加強抗疫等各領域交流合作,密切在聯合國等框架內溝通配合。中俄兩國的這份共識無疑是對污名化、單邊主義的有力回應,也壯大了國際社會共同抗疫的正能量。(海外網評論員 張六陸)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12月8日,習近平主席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這一數字。為了弄清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對珠峰高度可能造成的影響等,尼泊爾開啟了該國歷史上首次珠峰高程自主測量。1975年,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并首次將測量覘標帶上峰頂,實現對珠峰高程的測量。
聯播+“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 2020年11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等多場多邊峰會接連舉行。
特稿: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以及巴黎和平論壇
”這是上海合作組織的基礎和靈魂,體現了各成員國共同追求的價值觀,進一步豐富了“上海精神”的時代意涵。高揚“上海精神”的風帆,習近平主席每次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都會為弘揚“上海精神”提出新愿景、發出新倡議、聚合新動力。
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10日以視頻方式舉行,習近平主席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國際格局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背景下,習主席著眼世界發展大勢和上合組織未來,提出弘揚“上海精神”的中國主張,發出團結協作的中國倡議。
聯播+11月10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習主席重要講話,與您一同學習體會。
考慮到信息通信技術的天然跨國屬性,成員國相信,通過調動本國、雙邊、多邊力量,開展信息安全領域國際合作十分重要。成員國表示,愿進一步加強相互協作,支持全面落實2009年6月16日簽署的《上合組織成員國保障國際信息安全政府間合作協定》。
我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重申“數字化轉型”對實現全球經濟包容性增長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并聲明如下: 如今,數字技術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各領域競爭力、打造新興市場并保障全面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注意到數字經濟在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認為“數字化轉型”能為全球包容性增長創造必要條件并使所有參與者從中受益。
考慮到信息通信技術的天然跨國屬性,成員國相信,通過調動本國、雙邊、多邊力量,開展信息安全領域國際合作十分重要。成員國表示,愿進一步加強相互協作,支持全面落實2009年6月16日簽署的《上合組織成員國保障國際信息安全政府間合作協定》。
我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重申“數字化轉型”對實現全球經濟包容性增長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并聲明如下: 如今,數字技術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各領域競爭力、打造新興市場并保障全面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注意到數字經濟在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認為“數字化轉型”能為全球包容性增長創造必要條件并使所有參與者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