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8日09:45 來源:央視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化危為機作出重要指示。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時,總書記深刻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總書記還特別強調,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危”與“機”關系的重要論述,閃爍著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光輝,為我們準確研判疫情防控、善于化危為機提供了科學方法論,充分展示了總書記親自指揮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場戰役的卓越領導力。
重視哲學思維、善用哲學方法,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鮮明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領導干部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在這次人類歷史罕見的疫情面前,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了如何化危為機這一重大課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危與機對立統一,既相互依存,也可相互轉化。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可避免帶來各種風險挑戰,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如果被動應付束手無策,就會步步被動,被風險挑戰壓垮;只有科學應對、迎難而上,才能化險為夷、浴火重生,在危機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比如,疫情使線下消費驟然遇冷,但也激發了線上“宅經濟”火熱升溫。病毒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帶來威脅,但也促使健康醫療等新興產業加速成長。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我國外部需求發生逆轉,也倒逼我們不斷修煉內功,最大化釋放內需潛力……只要我們善于危中求機、化危為機,就一定能把握住時與勢,催生發展新動能,開辟發展新境界。
機遇要捕捉,也要創造。中國內需市場龐大,要緊緊瞄準需求,補齊短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投資與建設,為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打下堅實基礎;要將疫情作為一次“體檢”,掃除危機之下的難點、堵點,讓全產業鏈經濟循環更加健康暢通;要繼續向改革要動力,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性、系統性成果,讓疫情危機切切實實變成發展轉機。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逆境中往往蘊含著新的更大機遇。我們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增強辯證思維,提升工作本領,堅持問題導向,充分捕捉和創造疫情中蘊藏的新機遇,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斗爭精神,用“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必勝信念,靠“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把風險挑戰、矛盾問題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良好契機,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更加強大的發展動力。
央視評論員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視頻丨總書記的一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今年,涼山州進一步落實教育扶貧“三免一補”政策,貧困戶子女入學在免學雜費的基礎上,每人每天還有3塊錢的午餐補貼。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