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5日13:00 來源:多彩貴州網
1939年,一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成長的文獻《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公開發表。81年過去,《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本共產黨員成長的經典教科書,一直引導與激勵著無數的共產黨員奮勇前行。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重讀《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仍然給我們帶來深刻啟示和現實指導。
黨性修養是攻堅之基。脫貧攻堅工作事關民生福祉,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共產黨員作為脫貧攻堅的擔當者和推動者,就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意識和黨性修養。特別是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了新困難和新挑戰。就更需要廣大黨員干部讀經典、強黨性,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刻地認識到在脫貧攻堅關鍵時刻,在人民群眾充滿期待的時刻,更要提高警惕,加強無產階級意識的修養,始終保持無產階段的革命品質,保持定力和耐力,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
解放思想是攻堅之義。目前,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復雜,剩下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就更需要不斷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找出新路子。劉少奇同志提出黨員干部“要做馬克思、列寧的好學生”,就是要在經典中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處理各種問題。面對脫貧的“難點”、民生的“痛點”、群眾的“盼點”,黨員干部要撲下身子、沉入基層,充分解放思想,領悟經典智慧,全面整合資源,群策群力找到新出路,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才能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用結合是攻堅之要。劉少奇同志提出“共產黨員必須使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同思想意識的修養和鍛煉密切地聯系起來,絕不應該使兩者分割開來。”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根本的修養方法。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既要強化理論武裝,更要錘煉政治擔當,聚焦脫貧攻堅急需解決的難題,善于從經典中找到方法與出路,充分發揚“不信春風喚不回”的信念信仰、“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爭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務實作風和“斗罷艱險又出發”的奮斗精神,學用結合,精準謀劃,確保各項脫貧攻堅政策有落實、見成效,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實惠,才是共產黨員最根本的修養。
2020年12月1日,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布的一審判決書顯示,法院認定,被告人孟鋼犯受賄罪、非法持有槍支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4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5萬元。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首次提出黨內“四個服從”的新理念,即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劉少奇開門見山就指出“四個服從”是我黨最重要最基本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全黨同志不論黨的領袖或普通黨員,均須絕對的無條件的執行”。
1939年7月,劉少奇在延安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以下簡稱《修養》)演講。” 黨內存在的這些問題,都促使劉少奇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共產黨員要加強修養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重溫《修養》,對于我們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性修養的重要論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青年立什么樣的德,既是個人選擇問題,更彰顯著一代人的胸懷與境界 廣大青年不斷錘煉品德修為,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在精神層面獲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堅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