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2日15:5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在抗擊新冠肺炎中,數字技術、數字產業和數字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增長潛力。而在疫情之后,新一代數字相關技術將如何繼續為數字產業賦能加力,提供更多的數字產品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市場與政府邊界的變化調整又該如何引導?這些都將成為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4月11日下午,在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干部教育中心出品的“2020干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系列課程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全國人大常委,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小涓,在直播課堂中對“后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進行展望。
新機遇,數字技術表現亮眼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對人類生命健康及全球經濟的沖擊顯而易見,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全球治理面臨的新課題。
患者診療、疫情地圖、人群追蹤、分類管理等,數字技術幫助高效、精準地做好防護與指導;在線教育、餐飲外賣、協同辦公、零售電商等,數字技術能夠保障社會生活運轉、加快復工復產......中國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和數字基礎設施,在這一時期,不僅為抗疫做出巨大貢獻,也展現了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線上模式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對此,江小涓認為,數字技術的表現亮眼,與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有很大關系,提前布局讓“新基建”成為重要的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這個領域空間大、前景廣闊,還將有大量新的機遇,而此次的疫情之后,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消費者也培養了新消費習慣,可以說,這是一次非設計的廣泛實驗,非此情景不可設想,未來,技術發展支持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雙輪驅動,更多百億級千億級的消費可望實現商業化。
新挑戰,發展空間仍需拓展
可以預見,數字經濟不僅現在助力中國的實體經濟,而且能夠讓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贏得長久的動力。
“但也要認識到,近幾年數字經濟發展有減力趨勢。”江小涓提醒,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和上網時長出現停滯,互聯網新產品表現貧乏,自動駕駛、量子計算、3D打印、機器人等新技術尚沒有消費級的突破。一個重要原因,是4G移動互聯網能夠支持的產品,需求已較為充分地滿足。新一輪發展,需要新的技術支撐。
目前,消費互聯網的運用更為普遍成熟,因其連結的是需求相似的消費者,而產業互聯網連結的是各不相同的專業行業,二者所需要的通訊能力和計算能力,是不可相比的,因此發展空間仍需拓展,不能停滯。
“雖然有挑戰,但應用5G的較強能力、巨量消費者和大規模產業基礎,以及一批有能力、有正向價值觀的好企業,是我國的很大優勢。”江小涓認為,“大規模連結能力,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能力,滿足很多行業更高標準的應用要求......5G的應用前景的確激動人心。”
新需求,產業治理各歸其位
數字經濟領域的發展,必須具有強大的創新性,就需要更加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經過市場拼殺出來的企業,具有綜合能力和眼光,這些企業有足夠力量在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主導力量。而這種情況下,政府與企業的邊界又應當如何調整?
對此,江小涓認為,數字產業和產業數字化已經成為主導產業和新增長點,萬物互聯時代必定會是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這就需要政府制定中長期發展政策,關注數字產業發展狀況;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強,但應用場景不可控,應當將發展決策交給市場,政府來提供應用場景;產業組織方面,國內產業優勢來自大市場同時具有的規模效應和競爭效應,因此政府也應當鼓勵形成大型平臺與鼓勵競爭并重的政策導向;產業互聯網發展需要公共產品的支持,可實行公共機構提供或購買服務的方式。
智慧城市、智能駕駛、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未來數字技術的普及,會運用到各行各業,但同時,將會必然帶來對數字技術本身的治理難題,例如人臉識別,就涉及數字技術、數字治理與個人隱私之間的平衡,“數字經濟發展,市場是基礎性力量,政府與企業必須各歸其位,產生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動、引導其發展。”江小涓說。
據了解,“2020干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由在線微課、直播課程、面授課程三部分組成。其中,在線直播課程涵蓋服務經濟、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管理體系、新基建、國家規劃五個方向,全面講解未來戰略性制度安排,并助力各級政府做好疫情后的恢復工作。該計劃一經提出,清華大學多位教師積極參與授課,院內外已有63名教師志愿加入公益師資庫。
戴上VR眼鏡,體驗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申領一張身份卡,享受鼓浪嶼VIP的品質生活;該品牌成立于2013年,目前在全國有十余家分店,研發主題50余個,累計接待玩家超100萬人次,其中不乏陳少卿所說的“密室遠征團”。
11月27日,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圖源:新華社) 11月27日至30日,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舉辦,主題為“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
27日,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為推進中國與東盟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習主席在致辭中提出“4點倡議”。
11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本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就是要深化中國與東盟數字經濟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11月27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在今年開幕式的致辭中,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是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務實平臺。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意見》提出要夯實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基礎 、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型業態 、構建數字文化產業生態。也要培育云演藝業態、豐富云展覽業態、發展沉浸式業態、提升數字文化裝備實力 、滿足新興消費需求。
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于11月27—30日在廣西南寧舉行,本屆展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同步舉辦實體展和“云上東博會”,目前各項工作已經準備就緒。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 張少剛:中國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不斷便利的通關安排,使得中國和東盟的經濟合作日益緊密。
在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全球研發網絡總裁柯曼看來,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但中國的情況非常不同。阿聯酋經濟部外貿國務部長薩尼·宰尤迪指出,互聯網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根本性的作用,已成為創新、經濟增長和社會福祉發展的強大催化劑。
新華社南寧11月26日電題:特別的盛會 無限的合作——寫在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之際 11月15日,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全球最大的自貿區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