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7日08:59 來源:映象網
讓貧困人口、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兌現承諾,尤其需要用對方法,持之以恒,才能夠把群眾期盼的幸福生活變成現實。精準扶貧,關鍵在于精準,成敗在于精準。尤其是進入啃“硬骨頭”的沖刺階段,具有針對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好的政策措施才能夠更好地推動脫貧攻堅繼續向前,要因地制宜,精準發力,用好“遞進式扶貧模式”,確保打贏脫貧攻堅的收官戰。
醫療扶貧,幫助貧困群眾燃起希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中的常見難題,因為一個家庭一旦出現了“病患”,就會讓生活急速地發生逆轉,病痛的折磨,高額的醫療費用,讓整個家庭一時間都陷入了“陰霾”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國家和地方扶貧政策的集成支持,還需要縣、鄉、村三級的共同努力——納入低保救助、民政二次報補、多方統籌救助、定點醫院擴面、用藥目錄協調……這說來簡短的幾個“定制步驟”,卻等同于我們一隊人馬近一年的往來奔波。奔波的路是為民的路,也是解決貧困群眾實際難題的用心付出,醫療負擔降下來,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希望才能夠真正地燃起來。
項目扶貧,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人窮不能志短,要擺脫貧困首先就需要貧困群眾有戰勝貧困的決心,愿意通過勞動去改變自己的現狀。種大棚菌菇、種白玉豆、種馬家柚、學養黑豬…… 這些項目不僅無需自個兒墊成本,而且上頭保價包銷,讓貧困群眾可以通過勞動改變貧困的現狀,既能夠讓他們吃下一顆“定心丸”,也能激發他們的斗志,更能讓他們在脫貧的路上有底氣,才能在學習技術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造血”功能,練就擺脫貧困的能力。
產業扶貧,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脫貧又致富,產業扶貧是關鍵。要擺脫貧困,尤其需要找準產業,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他們鼓足干勁,保持韌勁,才能夠向著幸福的生活前行。“似乎每一個逝去的夜晚都送走一份貧窮,每一個新鮮的黎明都迎來一線希望”這是貧困戶老邱把自己耗在養豬場的美好期盼,也是他的動力,為了更幸福的生活,他用努力和拼搏的方式去獲得,這也是“我要脫貧”的生動實踐。
“遞進式扶貧”也是一種扶貧智慧,要做好扶貧攻堅工作,尤其需要抓準工作的主次,能夠精準發力,把最急切的問題解決好,穩定民心,才能夠更好地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落實好扶貧政策,傳出脫貧好聲音,為貧困群眾追求的幸福夢插上騰飛的翅膀。(金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