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5日18:0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在我國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既是節氣,也是節日。“一朝春醒,萬物清明”。清明前后,正是萬物吐故納新,進行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您現在看到的是河南省新蔡縣余店鎮的500多畝高標準麥田,當地農民正在對小麥進行“一噴三防”噴灑作業,也就是把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一次性噴灑到麥田里,讓小麥能防蟲、防病、增產。現在,當地的麥田噴灑作業已經普遍用上了噴桿式噴霧機和無人機等機械。
今年河南省共種植小麥8550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1350萬畝,較上年增長146萬畝。
山東是農業大省,也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眼下正是秋收農忙的季節,山東各地300萬畝大豆迎來了豐收,大規模機械作業正在陸續展開。在聊城市茌平區,當地實行家庭農場式種植大豆,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管理、收獲、銷售。
在山東、安徽等地,大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迎來了豐收,大規模機械作業正在陸續展開。石臺縣丁香鎮黨委委員 胡小琴:農民豐收節的舉辦,這樣的話我們農產品的銷路就越來越廣了,給老百姓增收致富增加了一個很好的途徑。
機械化為農業生產帶來了高效,不過,在一些地區人工插秧依然是主流的勞作方式。據了解,寧安市出產的普通大米在5至6元一斤,核心產區出品的有機石板大米,價格在20元至100元一斤。
從曾經到處是荒草甸子,一個“連隊”60來戶人家只有三臺小機械,秋收得干到次年元旦之后,到如今自己種植水稻520畝,加上擔任收割機駕駛員,年收入可達20多萬元……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場工作近40年,57歲的秦泗利見證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發展歷程,經歷了我國農業生產工具變遷帶動生產力大發展的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