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5日10:23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中信銀行定期給現金消毒。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攝
“您好,為了防疫安全,請選擇免接觸支付方式,掃描‘二維碼’支付”。在山東濱州市的一家麥便利超市內,隨著工作人員的提示,收銀臺前戴著口罩前來采購的市民們掃碼付款,秩序井然。
為方便市民無接觸式購物支付,恒豐銀行濱州分行與連鎖商超攜手,協助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多家超市安裝“恒星付”系統,保障疫情期間支付安全。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看來,突發的疫情給倚重線下服務的金融行業造成一定沖擊,但這既加速了傳統金融向數字化經營轉型,又為新型數字科技應用到金融領域提供了契機。
疫情防控催生“零接觸”需求
上網多了,出門少了;“云辦公”多了,扎堆跳廣場舞少了……疫情催生了“零接觸”生產、生活方式,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需要借助更多創新“空中”金融服務。
光大證券分析師謝超表示,無接觸經濟、無接觸金融服務有助于緩解疫情對于消費的沖擊。一方面,在新經濟格局下,以機器取代人為重要標志的無接觸經濟,有望逐步提高經濟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傳統經濟面臨疫情帶來的諸多挑戰,對于無接觸經濟而言,構成了某種發展機遇。
中國銀保監會此前曾發文表示:鼓勵(各金融機構)積極運用技術手段,在全國范圍特別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加強線上業務服務,提升服務便捷性和可得性。
在謝超看來,金融業“零接觸”發展的含義有幾方面:一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支付、對公、信用卡面簽等服務要通過遠程化、“零接觸”辦公;二是銀行整體系統加速IT改造升級,解決效率及風控問題;三是對金融消費者而言,必須加快適應網絡支付、AI智能風控等技術帶來的新變化。
傳統IT系統插上新技術“翅膀”
新需求和“無接觸”帶來的變化,倒逼傳統金融機構借助新型數字技術加速謀求轉型升級。
早在2017年,華夏銀行就啟動實施了金融科技戰略。他們從客戶視角逆向評估業務全流程,重塑系統、業務架構,加強智能化基礎平臺建設、豐富企業手機銀行、個人手機銀行等線上化產品服務方案,搭建場景化內連外接綜合服務平臺,加快數據治理與分析應用。
升級不僅體現在硬件上。疫情來襲,銀行的業務咨詢量也不斷激增。如何確保坐席接通率?交通銀行金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交行通過科技賦能,上線了95559客服居家坐席,滿足客戶需求。目前,交行所有線上客戶咨詢均由智能機器人應答,滿意度達98.68%。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文提出,疫情防控期間,銀行可在有效防控風險、準確識別客戶身份和開戶意愿的前提下,探索綜合運用遠程視頻、人臉識別、電子證照等安全有效方式,通過電子渠道為單位辦理開戶、變更等賬戶業務。
目前,多數商業銀行都在加速升級IT系統,創新個人或對公用戶遠程服務,增強零接觸支付、智能客服應用;利用高新技術縮短審批流程,破解中小企業融資慢問題。
“未來,客戶‘非接觸式金融服務’需求或將成為常態。”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監管部門的相關舉措顯然是結合疫情特殊性為支持企業快速復工復產而做出的有效應對,而從發展線上公司金融服務的角度,疫情結束后也可適當予以延續。
新型數字科技是轉型“鑰匙”
“業務思路與技術思路如能形成統一,產品創新效率可實現翻番提升。”京東數字科技集團副總裁、金融科技事業部負責人謝錦生認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面臨IT架構、產品和運營、場景對接等多方面挑戰,數字科技有望給金融機構帶來前所未有的“技術+業務”一站式服務。
目前,中國銀聯已全面支持“非接觸”式線上辦稅,浙江的銀聯用戶還可以在云閃付APP上享受更多便捷服務:云閃付APP與“浙里辦”政務服務平臺已實現對接,用戶完成信息注冊后即可在線辦理完成包括稅費繳納、學費繳交等187項非稅費用繳納業務,覆蓋浙江地區用戶政務服務及日常生活繳費的主要方面。
針對疫情之下金融機構復工的切實需求,京東數字科技也推出一系列復工產品包:疫情AI助手可以嵌入機構的APP或微信公號,及時更新疫情前沿信息;智能客服機器人可以實時更新疫情相關語料庫,代替70%至80%的人工接線及外呼工作;各類營銷工具和系統公開實踐課可幫助機構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從長期看,數字科技新勢力有望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業務”的一站式金融數字化解決方案,可幫助金融機構搭建彈性供給、靈活調度、動態計量的私有云,幫助金融機構搭建技術中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能力,提升產品和業務的數字化、智能化,助推數字化轉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
▼ 近日,深圳發放千萬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活動,引發了不小的關注。深圳某超市負責人鄧彩蓉:我們所有門店都經過了數字人民幣交易流程的操作培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每一位顧客的到來。
參加人數超8000人次,200多家企業展示最新數字科技和成果應用,簽約數字經濟項目426個,總投資3316億元……10月14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閉幕。2020年的這場數字峰會,海內外嘉賓于有福之州共襄盛舉,擘畫“十四五”新起點上數字中國建設的澎湃藍圖。
參加人數超8000人次,200多家企業展示最新數字科技和成果應用,簽約數字經濟項目426個,總投資3316億元…… 10月14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閉幕。”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我們認為,未來10年中國數字經濟新的標簽應該叫做智能經濟,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方向都要向智能化發展。
碩果累累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見證千行百業向數字化轉型的澎湃浪潮,也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緊緊抓住信息化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中華民族正以全新的姿態擁抱數字新時代,譜寫數字中國新華章。
參加人數超8000人次,200多家企業展示最新數字科技和成果應用,簽約數字經濟項目426個,總投資3316億元…… 10月14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閉幕。”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我們認為,未來10年中國數字經濟新的標簽應該叫做智能經濟,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方向都要向智能化發展。
展覽會場居中位置,有一座頂部設計呈橢圓形的藍白相間“中”字形展館,書寫著“河南”兩個紅色大字。數字產業板塊,“Huanghe”品牌標識是展館的焦點,黃河鯤鵬服務器和臺式機更是展館的“明星”,展示臺上印制著“讓世界有第二種選擇”的響亮口號。
“我國5G用戶超過8000萬,數字產業化基礎更加堅實。”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在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開幕式上表示。
2020互聯網岳麓峰會在長沙啟幕,全球互聯網再度進入“長沙時間”。要打破窠臼、突破瓶頸,新基建就要釋放更大潛能,為數字經濟繁榮以及高質量發展提供剛性支撐。在2020互聯網岳麓峰會上,“聞G起舞”也成為一個熱詞。
故宮博物院、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和騰訊集團制作的“數字故宮”小程序近日上線。“數字故宮”小程序、山東省博孔府服飾紋理采集等數字科技項目,讓人們看到了我國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當前,以信息技術和數據作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并成為推動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數字經濟強國建設發展對于我國而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