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3日11:22 來源:中青在線
盡管國際社會做出不懈努力,防控措施不斷升級,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保持高度蔓延態勢。歐洲及美國地區成為病毒肆虐的主戰場;中東地區及非洲地區多國多點疫情暴發,使本就不足應對的醫療資源更加捉襟見肘。疫情已波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中國外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累計超70萬例,美國及意大利排查均超過10萬名感染者。這場新冠肺炎病毒防衛戰為整個世界村第一次拉響了強力的環球警鐘,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本次疫情中成為孤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越來越被海外國家所提倡和重視。
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緊密聯系及脆弱性。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發表聯合聲明,公布了一系列加強國際合作抗擊疫情的行動計劃。聲明指出,病毒無國界,需要本著團結精神,采取透明、有力、協調、大規模、基于科學的全球行動以抗擊疫情。
中國已經源源不斷向海外疫情肆虐地區提供防疫物資與醫療專家隊,分享中國抗疫經驗,提供中國抗疫力量。這不僅僅是對他國“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回贈,更重要的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下,保障世界安全就是維護本國安全。
自古以來,我們就有著“以天下為己任,以蒼生為己念”的哲學倫理基礎。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是始終胸懷天下的,“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穿越千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現代社會有國別、政黨、人種之分,但無人民的高低貴賤之別。儒家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現代社會,天下即是人類社會與人世間的所有整體。而在疫情肆虐之際,正是人類社會共克時艱之時,急需對“天下一家”的認同。
在全球抗擊疫情階段,各國尤其是大國有責任為全球“戰疫”合作營造良好氛圍。以鄰為壑,委過于人,散播民族主義甚至種族主義言論,只會使局勢進一步惡化,令世界人民寒心。還有個別人嘲笑他國防疫政策及防控手段,甚至有一些幸災樂禍甚至于諷刺的言論,也是背棄了我國傳統文化理念并忽視了現代世界的運行體系。
每個國家的疫情因地域、人文不同,具體措施可能略有區別,但有效切斷病毒傳播的目的是一致的。樹立大幫小、強扶弱的意識,扶一把、帶一程,幫助其他國家一起抗疫,將為全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實的基礎。
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倡于中國但屬于世界,順應歷史又立足現實更面向未來,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多元復合共同體,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理解和踐行,聚沙成塔,聚力戰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人類社會歷史上曾無數次與病魔和疫病斗爭,都靠著科學與理性、團結與協作取得最后勝利。只要天下一家的理念深入人心,團結合作,善思善行,新冠肺炎疫情必將得到遏制,人類也將收獲更多經驗智慧與兄弟情義。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魯伊基·肇嘉(Luigi Zoja)心理學教授,曾任教于意大利巴勒莫大學和英蘇布亞大學,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前主席,意大利著名心理分析師。申荷永 心理學教授,曾任職華南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中國學會會長;著有《中國文化心理學心要》《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榮格與中國文化》。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設置專題,集納習近平有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為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解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多方面闡述: ——搭建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國際政黨交流合作網絡,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隨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中國以自身復蘇帶動世界共同復蘇的效應日益凸顯,中國同東盟合作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11月27日至30日,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行。
顯然,中國不僅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治理中去融入這種理念。只要我們揚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風帆,人類發展進步的航船必能乘風破浪、不斷前行,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稿: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以及巴黎和平論壇
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習近平說:“2013年,我提出愿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為了促進民心相通,習近平強調,要構建“人文共同體”,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增進各國睦鄰友好,夯實上海合作組織長遠發展民意基礎。面對世界和亞太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對于亞太合作未來的路怎么走,習近平提出,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于11月20日在廣州開幕。本屆會議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有60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