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31日16: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中國僑網
作者:史詞
年初,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海外華僑華人心系祖(籍)國,紛紛慷慨解囊,為祖(籍)國捐款捐物。如今,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海外疫情卻擴散蔓延,海外同胞再次積極行動起來,助力“第二故鄉”抗擊疫情。
疫情之下,有人說:“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整場“戰疫”,海外同胞一直在奔跑著、忙碌著。
上半場:傾情傾力,與祖(籍)國“戰”一起
危難時刻,中華兒女的心連在一起!當疫情在國內初起之時,許多海外華僑華人將生物鐘調成“北京時間”,迅速行動,送祝福、捐款捐物……
疫情暴發期間,正值中國農歷春節,海外僑胞的馳援行動卻絲毫沒有因為節日或時差而延后。
資料圖:2月5日,工作人員將華僑華企捐贈的物資從飛機上卸下。中新社記者 李晨韻 攝
疫情發生后,湖北多地醫療防護物資告急,海外僑胞紛紛以捐款、籌集物資等多種方式,第一時間向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馳援,一筆筆資金、一箱箱寫有“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的援助物資,從世界各地滿載著僑胞們的關切,通過各種渠道發向湖北各地。
一位生活在克羅地亞的華僑表示,為了幫助國內抗疫,當地僑胞放下手中的生意甚至關閉經營的門店工廠,自發聯系海外生產廠商,采購口罩、防護服等捐贈回國。
“我們在海外積極捐款、聯系購買物資,雖然都是很平凡的事,但大家同心同力,希望我們能很快挺過去。”英國山西商會會長王藝霏說,海外華僑華人的表現令人感動。
資料圖:2月4日,由澳大利亞云南總商會、澳大利亞云南同鄉會籌集的一批醫用物資抵達昆明,捐贈給云南省疾控中心、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云南省中醫院等單位。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雖受疫情影響,眾多僑資企業仍挺身而出,一些商界翹楚更是慷慨解囊,助抗疫一臂之力。
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喻鵬,第一時間出資1000余萬元馳援疫情一線;中國僑商聯合會榮譽會長、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發起設立的河仁慈善基金會宣布捐贈1億元人民幣,專項用于支持湖北省(7000萬元)、福建省(3000萬元)抗擊疫情……捐款數字、捐贈物資數量不斷攀升。
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僑商支援抗“疫”,這份心意太過珍貴……
盡管身在異國,可是海外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一片赤誠之心不改。一噸噸物資、一份份愛心,體現了濃濃的同胞親情和海外中華兒女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家國情懷。
中場:沒有休息,積極配合當地做好防疫工作
祖(籍)國和住在國,注定是海外僑胞心中無法割舍的牽掛!身在海外,僑胞們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互幫互助,積極配合當地做好防疫工作,用自己的行為影響著身邊的朋友,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在海外疫情出現嚴峻形勢初期,相比于樂觀的當地人,海外僑胞的危機意識普遍比較強,早早地就開始準備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在超市搶購潮前幾周就開始默默地囤貨。
多國僑胞自發組織成立志愿者小組,許多僑團紛紛發出倡議,提醒僑胞注意防疫的同時,為需要幫助的僑胞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當地時間2月15日,復旦大學多倫多校友會及多倫多當地華僑華人捐贈的一批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用防護物資在多倫多國際機場辦妥上機手續,將發往武漢、上海等地。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僅僅在意大利,就有數十個僑團、三十余名僑領加入自發成立的疫情防控應急小組,不少商會還專門劃撥資金,幫助生活困難的僑胞減壓力解難題。
中法家庭聯合會主席羅堅介紹,疫情期間,中法家庭聯合會從多方面關注會員身心健康:對返法會員進行詳細統計并叮囑大家自覺隔離;提醒大家在做好個人防護、減少外出的基礎上,以平常心態看待疫情、遵守當地規定。
全日本華僑華人聯合會通過華文媒體刊發倡議書,呼吁全體在日華僑華人,從自身做起,與日本人民同心互助,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有些僑胞積極組建互助小組,心理互助群、中醫免費診療群……還有些僑團采購口罩、消毒劑等醫療物資,免費發放給僑團會員。
3月24日,山西省太原市,醫務人員使用機器調配中醫藥劑。這些藥品經裝箱后將發往海外,助力僑胞抗擊疫情。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隨著海外疫情拉響警報,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社團發揮凝聚僑胞的作用,積極行動起來,做好僑胞防疫后方。這場“戰疫”注定沒有中場休息。
下半場:“既留之,則幫之”,助力“第二故鄉”抗疫
隨著海外疫情加速蔓延,下半場正式開啟。
如今所在國疫情嚴重,很多前期為國內捐贈錢款和物資的華僑華人再一次積極行動起來,為“第二故鄉”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發出華人的聲音。
面對住在國物資緊缺,海外華僑華人克服自身面臨的嚴重問題,積極投入到幫助采購物資的行動中去。
在法國,為了幫助法國醫療系統緩解醫護物資嚴重短缺,旅法僑學界積極支援法國抗疫。大巴黎地區的華商團體將首批防護物資10萬個口罩捐助給巴黎大區議會。
鄰居在小區電梯內張貼“感謝信”。(《歐洲時報》意大利版微信公眾號“意燴”圖)
新冠肺炎在紐約持續肆虐,許多奮戰在前線的執法人員被感染,不少華人商家、個人紛紛贈送防疫物資到警局,為大家送去溫暖。
舊金山華埠各界,包含政界、小區服務機構和醫療團體,宣布成立“華人小區抗疫聯盟”,將傳播華裔小區關心的疫情信息,解答疑問。
當前疫情下,澳大利亞最緊俏的生活物資莫過于衛生紙。悉尼華人企業家魏兆祺便計劃在兩周內將100萬卷衛生紙,送到慈善機構,以解民眾燃眉之急。并表示,如有需要會考慮4月份實施新的捐贈計劃。
眾人拾柴火焰高,海外華僑華人積極幫助住在國民眾,紛紛捐款捐物,對那些買不到防疫物資的人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
在意大利,有一批華人醫護人員自發成立志愿組織,給當地市民提供公益咨詢,用專業知識幫助他們,更深入了解疫情知識,心理醫生還開通疏導服務,緩解民眾的恐慌情緒。
圖為匈牙利華僑捐贈的醫用口罩。魏建軍 攝
還有一些華人自發組織,將中文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翻譯成德文版,轉發給德國各地醫院的醫生,讓他們能參考到中國抗疫的實操經驗。
另外還有很多華裔醫護人員,義無反顧上了“戰疫一線”,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新加坡華人店主盧文龍結束蝦面點營業,重回護士崗位,幫助醫療前線一同抗疫;
馬來西亞華裔醫生Yaw Yaw (網名)對于上“抗疫一線”,表達了真實的感受:“坦白說我真的怕,我也怕被感染,但我是一名醫生,只想盡我應盡的責任……
這樣感人的例子數不勝數。大愛在災禍中美麗逆行,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所有人齊心協力,開始與病毒進行又一輪的全力“廝殺”!
在這次全球抗疫的賽場上,海外華僑華人奔波的身影在各個角落散發著光芒。
與病毒搏擊,海外僑胞并不孤單,因為祖(籍)國從未缺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發展,中國國內僑務部門已通過協助開通網上醫院、捐贈防疫物資、微信群指導防疫等方式,為海外僑胞提供實在有用的幫助。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強調:“外交為民”永遠是中國駐外使領館的宗旨和重要任務,五星紅旗永遠在中國駐外使領館高高飄揚,祖國永遠是廣大海外同胞最堅強的后盾。
這場“戰疫”還沒有結束,向海外僑胞致敬,愿大家在疫情中人人平安,更加勇敢,更加堅強。
原標題:《這場戰“疫”,華僑華人拼盡了全力!》
編輯:楊碩
責編:王珊珊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發布后,引發俄羅斯、英國等國華僑華人的廣泛關注和熱議。英國劍橋大學可持續領導力學院院士、英國薩里大學商學院講席教授兼助理國際事務副校長熊榆表示,五中全會公報振奮人心,令海內外人士看到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明確方向。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21日前往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敬獻花籃。平壤群眾紛紛表示,朝方的紀念活動充分體現了朝鮮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也表達了朝鮮人民愿與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良好愿望。
10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省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廣東省僑聯海外委員、挪威廣東同鄉會會長關志輝:非常感謝習近平主席高度評價和肯定我們海外華人華僑在異國發揮積極作用。
10月13日下午,在廣東省汕頭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公園開埠區,走進僑批文物館,重點了解潮汕僑胞心系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同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約2000名僑胞受邀現場觀禮,其中5位榮登天安門城樓,與習近平總書記同臺觀禮。
國慶前夕,中肯各界人士自拍視頻,為新中國生日送上誠摯祝福。無論是投身“一帶一路”建設的在肯中國企業,還是時刻關心祖國發展的華僑華人,亦或積極投身中肯經貿、文化等交流的中肯青年代表,大家紛紛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民生改善,讓“中國”這兩個字在國際舞臺上的分量也越來越重,希望中非好兄弟繼續深化各領域合作。(總臺記者 馬培敏) (編輯 李冬)
作為粵東的一顆明珠,汕頭既是“百載商埠”,也是著名僑鄉。截至今年7月,人才展廳和多功能廳承接并成功舉辦人才對接、項目對接、產業發展、培訓和會議共48項,創客辦公區域已經相繼引進16家創業企業和團隊。
”友好日提案人、里約州議員古斯塔沃·圖圖卡表示,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各界和巴西華僑華人向里約捐贈物資,這樣的行動展現了巴中友誼。“在‘中國—里約友好日’之際,收到中國朋友的捐贈意義非凡,希望巴中友誼地久天長。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6月30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德國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王小超說,支持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和實施,香港國安法是“一國兩制”的基礎、是香港安定繁榮的法律保障。
日前,兩臺紅外線熱像儀由哥斯達黎加-中國友好協會(哥中友好協會)捐贈給哥斯達黎加民航總局,它們將被安放在哥斯達黎加最主要的國際機場——胡安·圣瑪麗亞國際機場。
一本104頁的中西雙語對照手冊,根據新冠肺炎防護、診斷和治療等專題分類匯總,記錄著553條中國一線醫生的抗疫問答。” 為了讓更多人獲取疫情防控和診療信息,聯盟從3月底至今已舉辦8場在線講座和研討會,邀請中國醫生分享抗疫經驗,最多時吸引了600多名醫生同時在線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