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31日13:25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就醫群眾在陜西省延安市中醫醫院醫保結算處辦理業務。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每位新冠肺炎患者平均醫療費用1.7萬元,醫保支付比例約65%,剩余部分由財政進行補助。這是國家醫保局有關司局負責同志3月29日接受本網專訪時披露的數據。
1月22日,新冠肺炎開始在全國暴發之際,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明確提出“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療機構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的“兩個確保”要求。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有利于減少患者醫療費用負擔,也有力保護了公眾健康。
“兩個確保”讓患者及時獲得診斷治療
面對新型惡性傳染病的暴發,首先要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在采訪中透露,本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針對部分群眾關于醫療費用的擔憂,醫療保障制度及時反應,“兩個確保”政策讓患者、疑似患者吃下了定心丸,主動到醫院求治。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這表明我國全民醫保制度和醫保部門及時主動調整相關政策產生了良好效果。“如果沒有全民醫保和疫情初期即出臺的相關政策,許多患者可能不會如此主動地接受醫療檢查與救治,這種新的傳染病完全可能在更加隱秘的狀態下持續擴散,進而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鄭功成說。
同時,在本次疫情中,醫保部門要求對于異地就醫患者同樣采取先診治后結算的方式。個人負擔部分由就醫地財政給予補助,異地就醫醫保支付的費用由就醫地醫保部門先行墊付,疫情結束后統一由參保地醫保部門與就醫地醫保部門結算。這一政策安排不僅有效減少了疫情期間的人員流動,也使得身在外地的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醫療救治,方便了患者異地就醫。
集中統一的醫保管理體制釋放出治理效能
為什么中國能夠迅速制定并實施有效的應急醫療保障政策?
目前,我國已建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基本實現全覆蓋。除了這一基礎,也有專家學者指出,我國能夠采取這樣得力的措施,與剛剛經歷改革的醫保管理體制機制有著密切聯系。
2018年,在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過程中,國家醫保局成立,全面承擔起人社部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原國家衛計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及民政部醫療救助的管理職責,有人將此形象地稱為“三保合一”。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朱銘來認為,醫保由國家醫保局統一管理后,增強了醫療保障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全局性、系統性、協調力和執行力。
本次疫情防控總體戰中,得益于管理職能集中、溝通協調成本降低,特殊醫保政策的制定實施變得更為高效順暢。統一管理的體系不僅使得醫療保障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也整合了資源,方便了參保者。醫保體系在這次疫情大考中給出的答卷證明,改革的意圖已經穩步實現,制度優勢正轉化為治理效能。
與此同時,本次疫情醫療費用既有醫保資金支付,也有財政資金兜底。“醫療保障資金和財政資金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將這兩筆資金整合使用,表明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國家各項制度真正做到了高效協調、有機貫通,這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魯全認為。
以維護人民健康和安全為首要目標的醫保制度
無論是出臺“兩個確保”政策,還是解決異地就醫問題,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醫保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政府財政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快速發展,醫療保障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城鎮居民醫保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整合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仇雨臨說:“覆蓋人口更廣泛,保障范圍擴大,保障水平提高,個人負擔減輕,醫保管理經辦效率提高,這都使參保人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熊先軍介紹,本次疫情發生后,國家醫保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將維護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全力以赴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不同于商業醫療保險更看重經濟效益,我國醫療保障制度不以單純的基金平衡為目標,而是以維護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為首要目標,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醫保制度將社會效益置于經濟效益之上。”魯全說。
湖北荊州市民李振東是荊州首個確診的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1月15日入院的他,雖然已有醫保,當時還是隱約擔心過醫療費用問題。然而,自從入院后,他沒有交過一次錢,等出院結算時,醫院告訴他,得益于國家的保障政策,他一分錢都不需要交。“以前覺得‘國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詞,但是這次我遇到困難,得到國家的幫扶,才理解這個詞意味著什么。”李振東說。
3月14日,已經康復的李振東向醫療機構捐獻了自己的血漿。感受到國家溫暖的他,也在用自己的一舉一動為這個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作出奉獻。
一些國家開始反思“醫保為了誰”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影響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提供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3月30日6時,美國已經有超14.3萬例新冠肺炎病例。
新冠肺炎在美蔓延以來,有關病毒核酸檢測、患者治療費用等問題一直是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魯全介紹,在美國醫療保障制度中,除了對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采取強制的醫療保險之外,其他群體大都采取商業醫療保險的方式。相對于社會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更看重經濟效益而非社會效益。雖然在美國政府的要求下,目前已經可以對所有人群提供免費的病毒檢測,但后續的治療費用,尤其是重癥患者的治療費用如何處理,還沒有明確的解決方式。復雜的醫療保險體系,高昂的就醫成本,客觀上都會影響人們的就醫心理,為防控疫情增加難度。
這次疫情也開始讓部分西方國家反思醫療體系應該為誰服務。3月1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電視講話,他表示經過這次疫情后,將汲取現在的教訓,計劃收回民生醫療行業的控制權。美國政經評論作家歐倫日前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稱,缺乏全民醫療保險制度不單單是道德議題,更讓美國在對抗全球傳染疾病上處于不利處境。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作者 孫燦
美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再超10萬例
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 攝 新冠疫情近期在韓國再次出現反彈且持續擴散,韓國政府從8日零時起再次上調全國保持社交距離防疫級別,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從8日起,首爾、仁川、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區的防疫級別從2級提升至2.5級,其他非首都圈地區從1.5級提升至2級,暫定實施3周。
施洛賓斯基說,今年德語語言還誕生了一批構詞含“新冠(Corona)”的新詞匯,比如新冠游行(Corona-Demo)、新冠數字(Coronazahlen)、新冠隔離(Corontne)、反新冠限制措施的蠢貨(Covidioten)等等。日本“新詞流行語大獎”12月1日揭曉,新冠疫情防范標語“3密(密閉、密集、密切接觸)”一詞獲最優秀獎。新華社/美聯 其他與新冠疫情相關的詞匯也入選年度流行語。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薩克斯 薩克斯認為,過去40年中國積累了很多長期發展經驗,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其他國家可以在多方面借鑒中國脫貧經驗。
進入12月后,美國疫情蔓延趨勢絲毫沒有放緩。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在疫情初期,美國累計確診病例達到第一個100萬用了約100天的時間,但是進入12月份后,美國僅僅5天就新增了超過100萬確診病例。伯克斯還強調,不能指望新冠疫苗來拯救自己,只有嚴格遵守防疫指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才能真正控制住疫情。
12月8日,有網友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發布消息,稱包括川音在內的多所成都高校現已封校。收到消息后,紅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上四川音樂學院,求證封校消息真偽。據校方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發稿,四川音樂學院并未封校,防疫措施與此前相同,校外人員無正常理由及相關證件禁止入內,請廣大網友勿信謠傳謠。
換洗衣物外出衣物經常換洗,必要時可以用沸水煮沸消毒,或使用84消毒劑等浸泡消毒(按產品說明書使用)。
難忘安徽,一聲“行動起來,到一線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動員令,安徽衛健系統45萬干部職工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員在崗。難忘安徽,抗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以更有力舉措投入“兩個戰場”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當前保持快速增長的新型消費將獲更多支持。專家指出,在改善“硬設施”和“軟環境”政策力挺下,各類線上消費、新型消費將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激發國內消費潛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完善新型消費生態體系,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
在全院抗疫的大背景下,全院所有醫務人員及職能部門管理人員均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疫情防控工作。來源|中國青年報 ID:zqbcyol 綜合: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川觀新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