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31日11:28 來源:光明日報
【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黨建引領的鄉村蝶變之路
——河北省保定市加強基層黨建助推脫貧攻堅的探索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潔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加強黨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領導”“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黨組)一定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
巍巍太行山,如巨龍綿延河北保定西部。太行深處的保定市阜平縣,決戰脫貧攻堅的號角在這里吹響。春風吹,戰鼓擂,保定的脫貧攻堅序幕也隨之拉開。近年來,保定市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抓班子強隊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探索出一條以黨建引領的鄉村蝶變之路。
關鍵詞:黨建引領 脫貧攻堅 集體經濟 基層治理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鄉村是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河北省保定市固本夯基、筑壘揚旗,精準發力拔窮根,為推動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相融互促積累了經驗。
保定有9個貧困縣,其中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8個,省級貧困縣1個。2013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開發工作。幾年來,保定黨員干部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想方設法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殷切囑托,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建引領群眾發展富民產業、提升公共服務、加快基礎設施建設,9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市110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阜平、淶源也已通過省級驗收評估。如今,老區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幸福之路越走越寬。
河北保定阜平縣食用菌產業核心區有二百零三座大棚,不遠處就是南栗園鋪村蓋起的新民居,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羅大慶攝/光明圖片
1.一線壓擔用好人,穩定脫貧“主心骨”
阜平縣大臺鄉柏崖村的趙風明是全村公認的“能人”,村“兩委”換屆時他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子里有2900多畝撂荒山地,上任后,他盯著荒山一個勁兒地琢磨:“啥也不種是荒山,種上樹就是金山。”一番考察后,趙風明決定帶領鄉親們種仙桃。
沒種過,大家都持觀望態度。“總得有人第一個吃螃蟹!”趙風明率先種植了135畝仙桃,兩年后收入40多萬元。眼見著賺錢,村民們也都嚷嚷著要種桃樹。趙風明趕緊趁熱打鐵,不僅免費提供種苗,還主動傳授技術,帶動全村300多戶脫了貧。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保定市結合村(社區)“兩委”換屆,努力把政治過硬、作風過硬、發展能力過硬的優秀黨員推選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換屆后,全市9個貧困縣2566名村黨組織書記,50周歲以下的占52.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5%、農村各類優秀人才占72.3%。
固本強基,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注入扶貧一線。
省、市、縣三級“選強將”“抽能人”“挑精兵”,向保定1104個貧困村選派3000多名發展潛力大的優秀年輕干部和后備干部,實現所有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全覆蓋。
4位中直機關駐村第一書記,滿腔熱情地戰斗在保定脫貧攻堅第一線,充分發揮站位高、眼界寬、聯系面廣的優勢,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創脫貧之路。
北京市7個區對口幫扶保定8個貧困縣,建立起聯席推進、產業帶動、互助互學、社會參與的扶貧協作機制,在保定脫貧攻堅的畫卷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京市房山區赴保定淶水縣掛職干部團隊大力探索電商扶貧模式,積極主動與北京易同云網、韻達快遞、京東集團三大企業對接,努力提升淶水縣農特產品知名度、影響力。目前,在北京企業帶動下,淶水縣建成了以電子商務大廈為中心覆蓋縣城及14個鄉鎮的物流體系,開設了14個鄉鎮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開通縣域內物流配送干線5條。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正是有了眾多領路人,猶如粒粒火種,點燃了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激情。
2.集體經濟“抱團取暖”,打造脫貧新引擎
1月5日上午11點,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的村民們個個笑逐顏開,一場熱鬧的分紅大會正在進行,村民按在冊戶口登記每人能分得15斤黑豬肉。
駱駝灣村2018年5月成立了村集體企業——駱駝灣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確定了以旅游產業為龍頭、特色養殖和光伏產業統籌推進的發展思路。2019年就見到了效益,春節前村民拿到了分紅。“去年,公司還拓展思路,成立了‘駱駝灣集市’電商平臺,銷售西紅柿4000多斤、蘋果2000多斤、黑木耳3000多斤,幫村民解決了農產品的銷路問題。”河北省能源局駐阜平縣駱駝灣村扶貧干部黃文忠介紹說。
駱駝灣的變化只是保定市發展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反映出的卻是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整體面貌。
鞏固脫貧成效,激活農村經濟發展動能是關鍵。怎樣盤活農村資源,讓村級集體經濟活起來?望都縣的做法提供了樣板。
2019年,望都縣先后出臺《關于做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縣工作的實施方案》和《關于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充分利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相關政策,引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積極培育扶貧產業,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在試點村和貧困村,建設庫房、車間、門市和種植基地等,實現村村有經營項目;在城中村、工業基礎較好的村、凈資產較大的村,通過開發騰空土地、建工業廠房、商業廣場,發展“房東經濟”;在勞動力富余的村,組織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農民既能通過打工獲得工資收入,又能通過合作社獲得盈余分紅。
除了依靠政策支持,不少村“兩委”班子還通過內部挖潛盤活集體經濟。去年,望都縣黑堡鄉西陽邱村把村里閑散的5.9畝建設用地清理出來,村集體投資建設了庫房,然后對外承包,收取承包費。“2019年僅這一項,就讓我們村集體收入比2018年多出了2萬多元。”村黨支部書記劉五旗高興地給記者算了筆賬。
以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為目標,以解決問題為改革導向,讓農村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從建設新農村變成經營新農村,在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基礎上,激發農村干部乃至普通農戶發展的內生動力。保定市正在以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讓農村集體經濟“活起來”,打造脫貧攻堅新引擎。
3.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確保脫貧實效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既是打造新時代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戰略安排,也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指明了具體方向。
保定市積極探索在黨的領導下,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不斷完善“5+3+N”的組織體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在完成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換屆的基礎上,保定市建立健全村民代表會議、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形成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代表會議為決策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為經營主體的五位一體村級主體組織。統籌建立村群團工作站、村群眾服務站、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站”配套組織,搭建多元服務平臺。注重發揮鄉賢、社會人才、志愿者等群體的作用,支持各村根據各自實際,自主選擇探索建立鄉賢參事會、道德評議團、法律服務團及其他社會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
曲陽縣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該縣在大力推進“5+3+N”組織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借鑒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推行“三力三治”鄉村治理模式,通過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力、黨員和村民代表帶動力、農村社會組織影響力“三力聯動”,加快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效果究竟如何?透過齊村鎮小口頭村可窺一二。
為落實“三力三治”,小口頭村組建了由鄉賢參事會、百姓議事會、紅白理事會、法律顧問團、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組成的“三會三團”。去年,該村想建試驗田種植生姜增加村民收入。按照“一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的決策程序,第一步就是召開百姓議事會。“咱這地種生姜能行嗎?”“先建多少試驗田?”會上,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全莊結合去外地考察的情況仔細給大家分析,最后達成一致意見——“先建3畝試驗田試試”。當年,試驗田收獲生姜27000多斤,今年村民一致同意擴大試驗田規模,待技術成熟后在全村推廣。王全莊頗有感觸地說:“多聽聽咱老百姓的聲音,是民主決策的最直接表現,這樣才能凝聚起大伙兒為村集體謀發展、作貢獻的合力。”
4.防疫生產兩不誤,穩定脫貧不返貧
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操作著縫紉機,“噠噠噠”的縫紉聲不絕于耳。2月18日,作為阜平縣目前唯一一家擁有生產醫用隔離衣資質的企業,龍泉關鎮平石頭村扶貧車間開始復工。
該扶貧車間原生產服裝,有加工設備30臺。春節前停工,由于疫情影響一直沒有復工。日前,按照該縣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根據全縣防疫和生產需求,轉型生產隔離衣,現已有33位村民返崗,其中包括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們一方面開展疫情防控,幫助村民做好個人防護,盡早返崗生產;另一方面,積極幫助企業按要求申請復工復產。”平石頭村黨支部書記顧路紅介紹,工人復工后前三天每天可以拿到60元的工資,三天過后每天80元,等熟練后實行計件工資,一個月能增收3000多元。
連日來,保定各基層黨組織堅持一手抓科學防疫,一手抓脫貧攻堅工作,始終將貧困戶利益擺在重要位置,有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為助農增收、鞏固脫貧成效提供保障。
保定市在防控到位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鄉村公益崗位、本地就業崗位等,借助線上招聘,協調暫不能外出的貧困人口家門口就業;幫助有條件的扶貧車間復工復產,進一步吸納貧困戶就業。
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易縣凌云冊鄉黨員干部直接入企幫扶,使14家企業陸續復工,帶動周邊15個村解決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保障其基本收入,確保群眾脫貧不返貧。
脫貧戶盧利國說:“我家去年才脫了貧,春節過后一家子曾發愁,干不了活就沒收入。現在復工了,心里也踏實多了。”
在農村,農副產品銷售也受到疫情影響。春節過后,易縣電商中心村級服務站長群和村級網上銷售的微信群里,雞蛋卻成了搶手貨。
原來,受疫情影響,易縣富民畜禽飼養農民合作社8000斤綠殼雞蛋和3000斤柴雞蛋滯銷。合作社共有兩個鄉鎮30戶貧困戶入股,雞蛋銷不出去,貧困戶也要受損失。怎么辦?貧困戶所在各村黨員干部立即行動起來,組織村里的電商從業者發起“電商助農 村播戰疫”活動,采取“線上訂單、線下配送,送貨到小區、業主自取”形式,使滯銷雞蛋銷售一空。
疫情之下人心亦暖。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疫情防控期間,保定脫貧攻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平穩有序。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31日 05版)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鄉村建設行動即是順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改善鄉風鄉貌的重要舉措。在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鎮辛莊村原黨總支書記石鳳剛,在征地拆遷中獲利5.8億元,被村民稱為“土皇帝”。魏立軍回憶,張士學曾公開稱,派出所是他兒子開的,他就是王法,“言外之意就是說,派出所是他家開的,他不怕村民報警。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昨天(2日)發布,鄉村治理試點啟動一年來,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各級有關部門完善了鄉村治理制度安排。
12月2日上午, 老楊為600余名河南省修武縣領導干部,做題為《以高質量“美學經濟”引領修武“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告。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修武通過鄉村建設+推進農業產業鏈現代化的雙抓手,以鄉村美學為引領,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隨著新204國道的建設完成,海州區形成了一條串聯浦南、錦屏、新壩、寧海和板浦的S型都市農業產業黃金通道。在農房改善這一時代命題下,海州找到了打開農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金鑰匙”,一幅“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通過這次實地走訪調研,切身感受到各地在基層治理中激發出來的改革熱浪,對各地基層治理能力和創新發展有了再認識。“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浙江省常山地處浙閩贛皖四省九地市中心地帶,素有“錢江之源、四省之交”之稱。油茶種植總面積28萬畝,油茶籽產量6000噸,2020年全產業總產值達12億元,種植面積與產量均居浙江省之首。以同弓鄉為重點,試行“三資”融合、“三權”分置、產業經營、循環農業、鄉村治理等系列改革。
前不久,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布,浙江有4地入選。數字,正在轉變浙江鄉村的治理形態。據悉,我省正在搭建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和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未來5年內將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
11月10日,2020年全省網絡扶貧暨數字鄉村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光山縣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了2020年全國網絡扶貧暨數字鄉村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精神,強調進一步強化攻堅責任,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堅決打贏網絡扶貧收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