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8日10:57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深圳3月27日電(記者 孫飛、王豐、吳燕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中國最年輕的都市和創新之城,深圳正成為中國向全球輸送抗疫物資的重鎮。背靠“世界工廠”珠三角,洋溢著超過180萬志愿者的青春關懷,“中國溫度”正從這里傳遞世界,共同構筑抗擊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
官方民間“全城發動”,傳遞“中國溫度”
“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釜山加油!深圳與你同在。”數萬只發往韓國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物資箱上印有韓國古代詩人許筠的詩句。
“La victoire appartient aux plus persévérants(向前走,勝利終將到來)。”從深圳寶安區發往友好城區法國阿維尼翁市的防疫物資貨箱上,印著法國名言。
“環球同涼熱,四海共冬春(One World, One Fight)。”總部位于深圳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籌集的抗體檢測試劑盒,從中國出發,目的地是英國倫敦定點醫院。
……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形成的國際化大都市,從官方到民間,這座背靠“世界工廠”珠三角、志愿者文化濃厚的城市已經“全城發動”,向海外輸送抗疫物資。
“因為中國與歐洲、北美有時差,這段時間以來,團隊成員是24小時輪班工作。”深圳市鐘表行業協會會長朱舜華略顯疲憊地說,針對海外部分國家日漸嚴峻的防疫形勢,近期協會已經籌集了7萬只一次性醫用口罩和6000多只N95口罩予以援助。
“從1月底到3月初,我們陸續從瑞士、法國等國采購了防疫物資,這個過程中,很多外國朋友給予了我們無償的幫助。”朱舜華說,現在瑞士的防疫壓力逐漸增加,輪到我們出力相助了。
“疫情雖然暫時阻隔了相聚,卻阻隔不了友誼,更阻隔不了深圳與友城攜手前進的步伐。”深圳市委外事辦副主任孫懷忠說,深圳市各大企業、行業協會和公益組織形成合力,力所能及地籌措資源、提供渠道,形成了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的全方位網絡。
目前,深圳組織了逾30萬只各類醫用口罩、數千份核酸檢測試劑盒以及少量防護服等抗疫物資,向疫情嚴重的米蘭、都靈、光陽、釜山、筑波、伯爾尼等4個國家的8座深圳國際友城進行捐贈,未來還計劃陸續向更多城市捐贈抗疫急需物資。
企業生產出口開足“馬力”,搭建航路“綠色通道”
“我們從年初二就開始加班,源源不斷為國內抗疫疫情提供呼吸機、監護儀等產品。”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說,近期,海外部分國家疫情形勢嚴峻,邁瑞收到了大量海外訂單。
“3月初,意大利向我們訂購了近萬臺設備,最近,英國又向我們訂購了數千臺設備。”李西廷說,邁瑞在全球有40多個分公司,多是當地員工,對于售后服務、培訓、裝機,非常熟練。“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只要航路不斷,都能及時運到。”
防疫物資能否運送到位,航路暢通十分關鍵。
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防疫物資“運得快、走得順”,對于國際貨運包機,深圳機場協調海關、空管等單位,建立防疫物資快速應急處置機制,在機位安排、貨物裝卸、航班放行等方面快速響應,通過開辟綠色通道、實施“零延時”通關。
3月24日凌晨2:45,一架金鵬航空的全貨機從深圳機場騰空而起,載著50余噸防疫物資馳援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運抵后將緊急分撥至當地各大醫療機構。
針對防疫物資跨國運輸需求旺盛的情況,深圳機場近期加大全貨機運力保障。過去一周,深圳機場已陸續保障8班國際貨運包機,累計運輸各類防疫物資300余噸,助力全球疫情防控。
國內國外遠程“面對面”,科技助力全球抗疫
26日下午4時,應波蘭友城波茲南市要求,深圳市政府部門和醫療專家組與波茲南市市長率領的波茲南市醫療專家組和外事部門進行視頻會議,交流抗疫做法與“深圳經驗”。
“防疫抗疫不僅需要物資,管理和服務經驗以及信息交流也至關重要。”孫懷忠說,深圳還制作了《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居家隔離必備手冊》《居家防控指南》等防控措施與信息的外語版本,與友城交流共享疫情防控措施,助力抗疫工作。
作為中國的創新之城,深圳高科技企業也為抗疫貢獻了重要力量。
華大基因在武漢和深圳落地的“火眼”實驗室正對外開展合作。大疆公司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用無人機實現空中消殺、物資投遞等抗疫作業,提升了防疫抗疫工作效率。
華大集團執行董事朱巖梅說,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的一整套技術解決方案,目前已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建或在洽談中。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孫懷忠說,深圳正積極協調籌措抗疫物資,向更多有需要的國際友城提供必要支援。(參與記者:王曉丹、梁旭、周自揚)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魯伊基·肇嘉(Luigi Zoja)心理學教授,曾任教于意大利巴勒莫大學和英蘇布亞大學,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前主席,意大利著名心理分析師。申荷永 心理學教授,曾任職華南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中國學會會長;著有《中國文化心理學心要》《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榮格與中國文化》。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設置專題,集納習近平有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為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解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多方面闡述: ——搭建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國際政黨交流合作網絡,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隨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中國以自身復蘇帶動世界共同復蘇的效應日益凸顯,中國同東盟合作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11月27日至30日,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行。
顯然,中國不僅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治理中去融入這種理念。只要我們揚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風帆,人類發展進步的航船必能乘風破浪、不斷前行,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稿: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以及巴黎和平論壇
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習近平說:“2013年,我提出愿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為了促進民心相通,習近平強調,要構建“人文共同體”,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增進各國睦鄰友好,夯實上海合作組織長遠發展民意基礎。面對世界和亞太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對于亞太合作未來的路怎么走,習近平提出,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于11月20日在廣州開幕。本屆會議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有60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