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7日16:31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操秀英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26日召開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第二輪試采成果匯報視頻會上獲悉,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采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鉆采核心技術,實現了從“探索性試采”向“試驗性試采”的重大跨越,在產業化進程中,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
據介紹,自然資源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加快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北京大學等國內外70余家單位近千名業務骨干,經過兩年多的集中攻關,2019年10月正式啟動第二輪試采海上作業。
試采團隊克服了無先例可循、惡劣海況等困難,尤其是施工關鍵期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最吃勁階段,現場指揮部全面精準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保障正常生產作業,于2020年2月17日試采點火成功,持續至3月18日完成預定目標任務。
據透露,此次試采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是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采”向“試驗性試采”的重大跨越。本輪試采1個月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是第一輪60天產氣總量的2.8倍。試采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鉆采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產氣規模大幅提升,為生產性試采、商業開采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我國也成為全球首個采用水平井鉆采技術試采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二是自主研發了一套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產業化的關鍵技術裝備體系,大大提高了深海探測與開發能力。形成了六大類32項關鍵技術,其中6項領先優勢明顯。研發了12項核心裝備,其中控制井口穩定的裝置吸力錨打破了國外壟斷。這些技術裝備在海洋資源開發、涉海工程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將帶動形成新的深海技術裝備產業鏈,增強我國“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能力。
三是創建了獨具特色的環境保護和監測體系,進一步證實了天然氣水合物綠色開發的可行性。自主創新形成了環境風險防控技術體系,構建了大氣、水體、海底、井下“四位一體”環境監測體系。試采過程中甲烷無泄漏,未發生地質災害。
據介紹,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大致可分為理論研究與模擬試驗、探索性試采、試驗性試采、生產性試采、商業開采5個階段。第二輪試采成功實現從“探索性試采”向“試驗性試采”的階段性跨越,邁出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中極其關鍵的一步。目前第二輪試采仍在進行中,科技人員將圍繞加快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產業化和實施生產性試采進行必要的試驗工作。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提供
編輯:李俊霞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文章已于修改
輪試采平臺“藍鯨2號”噴出雙火焰(3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在水深1225米的海域,我國一舉攻克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鉆采核心技術,成為全球首個采用水平井鉆采技術試采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