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7日15:2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爾真不是一個張揚的人,他甚至有點寡言少語,如果他穿著白大褂走在瑞金的馬路上,誰也不會知道他經歷過的波瀾壯闊。”
在同事寧光看來,陳爾真經歷過SARS、汶川地震等大事件,做事雷厲風行,做人低調謙虛。
1月28日,他帶領上海第三批援助武漢醫療隊148名隊員火速集結,去機場的路上才告知家人自己的行程。
3月22日,他帶領醫療隊踏上歸程。談及家人,陳爾真落淚了:“我想對去世的父親說,你做醫生的夢想我實現了,但你卻沒有看到。你的兒子做到了,請放心……”
“我們必須重新訓練”
3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早出晚歸、隨叫隨到是陳爾真的常態。
到達武漢后,醫療隊接管了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所有的危重癥患者。陳爾真帶領的是一支混編隊伍,當務之急是梳理出高效的運行機制。為了便于管理,陳爾真先把隊員們分成醫療組、護理組、后勤保障組等8個小組;又完善了每日例會制度,以便及時溝通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為了讓隊員們做好個人防護,陳爾真連開六場培訓會。“平時我們很少碰到這樣的傳染病,除了17年前的SARS,所以必須重新訓練。”對于傳染病的診治過程,陳爾真并不陌生,因為2003年上海首個SARS病例就是他收治的。其中重要的經驗之一,就是嚴格規范隊員們進出病區的步驟:比如從清潔區到半污染區,不能走回頭路;比如工作結束后,隊員們必須沐浴更換清潔衣物……
“我們達到了預期目標”
剛到武漢的那段日子,陳爾真面臨的考驗很多,與病魔賽跑的時間非常緊迫。武漢第三醫院臨時改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硬件卻達不到救治重癥患者的條件。多位患者因為醫院供氧站供應壓力不足、吸不上氧氣,病情急轉直下……
“每天四五位病人死亡,殯儀館的車一起拉走,我真的感覺很無助。”陳爾真頂著壓力多方奔走,終于在院子里新建了兩個大氧氣罐,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的病亡率。
在上海醫療隊的努力下,每位患者都被分級、分類管理,危重癥患者的治療更是“一人一策”。為了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只要危重癥患者出現治療拐點,就會被轉出ICU重癥監護室。
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332人,其中(危)重癥患者237人。到目前為止,治愈出院總人數278人。陳爾真說:“我們的治愈率高達83.7%,達到了預期目標。”
“快報事實,慎報原因”
從最高峰的三個病區、145張病床到3月6日的兩個病區、85張病床,陳爾真感觸良多:“關掉一個病區,盡管有階段性勝利,但是我們的士氣不能減。尤其是安全醫療質量方面要更加關注,真正實現做細做精。”
對于“做細做精”,陳爾真有自己的理解。他提出康復還應包含心理康復:“到了武漢我請他們立即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因為不僅是病人,醫務人員也會在高強度的工作中產生挫敗感。”在疫情期間,光谷院區每日平均心理咨詢時間長約300分鐘。考慮到有人不便面對面交流,上海醫療隊還開通了心理咨詢微信公眾號。心理醫生可以跟更多病人交流,定期推送的科普文章也幫助很多人疏導了情緒。
上海醫療隊乘機去武漢時,他與執飛機長劉明甫約定春暖花開時帶全部隊員回家。3月22日,陳爾真與劉明甫在登機口相遇,共同兌現了約定。再次合影,陳爾真瘦了。但誰也沒想到,剛剛到達上海的隔離酒店他就遞上了新的申請:等隔離兩周后,請讓我們再次到上海阻擊外來輸入病例抗疫戰的一線,繼續戰斗直到全面勝利。
3月25日,還在隔離的陳爾真受邀參加網絡視頻學術交流。他在直播中說:“疫情中要‘快報事實、慎報原因’。傳染病不可怕,沒有什么不能說的。我曾多次鼓勵醫療隊隊員在武漢寫日記、做科普。因為理性客觀的思考,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
監制 | 王姍姍 張鷗
制片人| 溫露
記者 | 張鵬軍
編輯 | 張之鶴 張令沛
部分內容綜合 新民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庚子年初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1月9日晚8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三件戰袍,不同經歷都承載著一個共同的使命。
3月22日,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在朋友圈里寫下這樣一句話——“感謝武漢人民,我們回家了,明年再來看櫻花。原標題:《戰疫院長訪談錄|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把“混編團隊”擰成一股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