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4日10:27 來源:北京青年報
3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最新情況。
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行監控中心副主任孫韶華說,3月23日開始,入境北京的所有國際航班將調到12個第一入境點入境。
孫韶華說,北京作為國際交流中心,已經成為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的主戰場。
“民航是國際人員流動的主要方式,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作為我國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每周有將近200余班國際客運航班分別通航美國、韓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33個國家,首都機場口岸面臨前所未有的輸入性風險。”
他說,首都機場已經成為境外疫情阻擊戰的最前線,為打好這一關鍵戰役,經國務院批準,五部委聯合發布公告,決定調整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
“這一措施有利于嚴控境外疫情向首都北京持續輸入,有利于提升國際航班進京旅客的安全健康保障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入境旅客的通關效率,在嚴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更加便利旅客。”
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副司長宋悅謙介紹,確定口岸需重點防控的國家和地區,及時發布警示通報,修訂下發6版口岸防控技術方案和2版操作指南,分級分類指導全國口岸做好防控工作。
“海關總署要求所有出入境人員必須進行健康申報。為方便填寫,我們開發了相應的微信小程序和APP,入境人員可提前用手機填報,生成二維碼,在口岸掃碼驗核。”
他說,3月17日,全國口岸啟用第五版健康申明卡,增加了“健康申明須知”內容,明確告知入境人員須如實申報健康狀況和旅行經歷等,如有隱瞞或虛假申報,將依照《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刑法》等追究法律責任。
各級海關對來自口岸重點防控國家的交通工具100%進行風險布控,100%實施指定地點登臨檢疫。做好交通工具的衛生檢疫,嚴格實施入境交通工具的消毒,切斷傳播途徑。對所有入境人員嚴格實施“三查三排一轉運”的口岸檢疫措施,所謂“三查”就是全面開展健康申明卡核查、體溫監測篩查、醫學巡查;所謂“三排”就是嚴格實施流行病學排查、醫學排查、實驗室檢測排查;所謂“一轉運”就是對判定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癥狀人員和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一律按照有關規定移交地方聯防聯控機制做后續處置。
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介紹,根據我國出入境管理的法律法規規定,外國人入境應當交驗本人有效的護照或者其他國際旅行證件,我駐外簽證機關簽發的有效簽證,或者其他的入境許可證明,履行規定的手續,經過口岸邊檢機關的查驗后方可入境。
“根據當前境外疫情發展變化的狀況,移民管理機關要求入境的外國人必須如實填報來華境內邀請接待單位以及聯系人,在華途徑地、目的地的住址、本人的聯系方式等信息。”
答記者問
第一指定入境點的選擇標準是什么?
孫韶華在發布會上表示,截至3月22日,民航一共有7個航班分別調整,分別是3個國航航班,CA926東京到呼和浩特,一班國航CA910莫斯科到天津,一班國航CA934巴黎到天津,兩班海航HU7976多倫多到太原。3月23日開始,入境北京的所有國際航班將調到12個第一入境點入境。
第一指定入境機場的選擇標準是什么?孫韶華說,首先必須是國際機場,能夠接收國際航班降落和起飛,具備通關條件。機場的保障能力要符合安全運行規章標準,可以滿足空客A330、波音777等大型E類飛機的運行,且安全運行記錄良好。機場各項保障設施設備及機場機構的專業人員能力要符合要求。
他表示,機場要設有國內主要航空公司分子公司或營業部,航班經停具備一定的保障資源。中國民用航空局也堅持運行盡可能便利的原則,航空公司可以根據航線的方向就近選擇第一入境點。目前,確定的12個第一入境點的機場均符合上述要求。
“至于后續,我們也會根據公告的要求,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指定第一入境點的安排及相關措施會根據疫情變化情況適時調整。”
從首都機場過境轉機需要注意什么?
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提醒準備從北京首都機場直接轉機前往第三國的外國旅客注意行程變化。
他說,航班要先在第一入境點降落,全體人員要在第一入境點辦理入境手續。經入境檢疫沒有問題之后,才可以乘航班繼續前往北京,請充分考慮相關客觀因素,為轉乘下一班預留好足夠的轉機時間。對不能在北京首都機場直接轉機出鏡的外國旅客,中國邊檢機關將做退運出境處理。
“建議外國旅客,要慎重選擇北京首都機場直接過境轉機前往第三國的行程安排。如果確需經首都機場轉機,留有充足時間,以免錯過中轉出鏡的航班。”
他還表示,根據當前境外疫情發展的變化狀況,移民管理機關要求入境外國人必須如實填報來華境內邀請接待單位、聯系人員、在華途徑地、目的地住址、本人聯系方式等信息,“不如實填報信息,不履行規定手續的外國人,邊檢機關將依法做不準入境處理。”
針對入境船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交通運輸部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疫情從海上輸入?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解釋說,據統計,截至5月底將有大概1萬名中國籍船員的上船協議或勞動合同到期,需要下船休假。
“對于這部分船員,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采取分類精準管控的措施,對船員換班環節加強疫情防控。”他說,一種情況是,船舶離開上一個港口到抵達港之前在海上航行超過14天的,船員健康記錄顯示船員健康狀況正常,并且到港以后經過海關檢疫部門檢疫,沒有發現不正常的情況,允許船員入境下船。
另外一種情況是,離開上一港口到抵達港不滿14天的,船上的記錄顯示船員健康狀況正常,同時經過海關檢疫部門檢疫,也沒有發現正常的情況,也是準予入境下船,但是需要按照港口當地政府部門的疫情防控要求,進行隔離觀察,補足14天。之后需要隔離的,要每天向航運公司和船員的派出機構報告健康狀況,滿14天以后,家在港口所在地的就可以回家了。家不在港口所在地的,則要按照所在地當地政府的相關規定來采取相關防控措施,并且由航運公司或者是船員外派機構跟蹤船員后續的健康狀況,向有關機構進行報告。對于外國籍船員,他說,如果14天內有到疫情嚴重國家停留史的外國籍船員,原則上不安排在中國港口進行換班入境。
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藝龍 孟亞旭
4月1日,微信公眾號“三亞發布”發布了“海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關于做好下階段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除特殊崗位外,其余人員可不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進入人群密集和流動性大的公共場所(如大型商場、農貿市場、機場、車站、碼頭等),應繼續佩戴口罩。
當前,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外防輸入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為廣大市民關注的熱點。高瑞峰:在2月底到3月23日期間,北京口岸入境人員每天大概七千人左右,口岸疫情防控工作壓力較大,北京海關大概有1100多名工作人員在一線值守,7*24小時輪崗工作。
截至3月19日12時,北京已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5例。目前,北京海關、衛生健康、外事、商務、邊檢、民航等部門已加強溝通聯系,構建起多層次、全鏈條、立體化的防控體系。
1990年出生的謝麗惠,是北京海關所屬首都機場海關旅檢一處的一名海關關員,醫學碩士,首都機場T3航站樓D區守護國門的戰疫者。1月26日,由首都機場海關出境現場攔截并轉運的1名旅客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這是全國空港口岸首例排查確診病例。
3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深圳灣口岸,在入境大廳外看到,陸陸續續有旅客三三兩兩地從入境通道走出,現場人流稀疏,且井然有序。據分流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工作人員會按照目的地給旅客貼上目的地標簽,然后引導到設置的集散等候區內,接著會有專車把旅客送到目的地。
3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深圳灣口岸,在入境大廳外看到,陸陸續續有旅客三三兩兩地從入境通道走出,現場人流稀疏,且井然有序。據分流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工作人員會按照目的地給旅客貼上目的地標簽,然后引導到設置的集散等候區內,接著會有專車把旅客送到目的地。
據了解,旅檢通道上,關員需要主動“捕捉”潛在的病例,當發現有精神萎靡、咳嗽等癥狀的旅客時,及時開展進一步的排查。海關對所有入境人員均采取有針對性的、不同的控制措施,加強聯防聯控阻止疫情跨境傳播。
根據國家衛健委通報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9例,這方面風險正在逐步升高。為有效防范輸入風險,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于2020年3月10日零時將T3航站樓D區劃設為專區,集中停靠疫情嚴重國家入境航班。
口岸現場關員對健康申明卡進行收集查驗,對出入境人員的流行病學史和健康狀況申報情況進行審核。海關關員對“三排”當中判定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癥狀人員、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一律按照有關規定落實轉運、隔離、留觀等防控措施。
今天(3月1日)下午,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司長林偉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海關對所有出入境人員嚴格實施“三查、三排、一轉運”的檢疫措施。“一轉運”是對三排當中判定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癥狀人員、密切接觸者這四類人員,一律按照有關規定落實轉運隔離留觀等防控措施,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