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3日17:12 來源:海外網
《時代周刊》抗疫群像中的中國外賣騎手。圖片來源:時代周刊
近日,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發布抗疫群像,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連日來,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紐約時報》紛紛刊文,聚焦中國抗疫下外賣騎手的身影。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世界從中國這群普通勞動者身上看到了什么?
“我只是個平凡人做了平凡的事。”高冶曉在得知自己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后曾這樣說。以高冶曉為代表的外賣騎手,的確是中國社會普普通通的勞動者。無論是一頓飯還是一杯咖啡,無論是一束花還是一盒藥,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都可以通過外賣騎手在30分鐘內送達。叫外賣,早已成為中國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無數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騎手,也成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定程度上,中國外賣騎手的故事,為外部世界了解中國全民抗疫這幅宏大圖景提供了可共情的普通人視角。為了阻止疫情蔓延,中國經濟社會一度按下“暫停鍵”,工廠延遲復工復產,學校推遲開學,居民進行自我隔離。外賣騎手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穿梭在大街小巷,將口罩、衛生紙、瓜果蔬菜等物資送貨上門,成為維系人們日常生活的“擺渡人”。正如《時代周刊》寫道,“如果沒有這群在危險中挺身而出的外賣騎手們,很多家庭會挨餓,病人也無法得到賴以生存的物資供給。”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之險,對任何國家任何社會來說都是巨大挑戰。作為最早進入全球抗疫“戰場”的國家,中國在沒有任何參照經驗、對病毒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能夠力挽狂瀾,是諸多因素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以外賣騎手為代表的億萬中國普通勞動者的奉獻,為中國戰疫故事增添了一抹平凡卻動人的暖色,也讓世界看到中國這個超大規模社會非凡的凝聚力。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越來越多國家升級限制措施,目前不少國家民眾也進入了居家隔離模式,如何保證日常生活秩序正常運轉成為難題。雖然叫外賣在中國早已司空見慣,但在很多國家卻很難做到。不久前英國衛生大臣呼吁零售商為居家隔離者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結果零售商卻表示“完全是幻想”,因為面對突然激增的消費需求,他們并沒有足夠的車輛和司機實現送貨上門,除非征用軍隊。而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已經達到4.21億,2019年全年外賣交易額或超6000億元。插上互聯網翅膀的外賣產業像一個火車頭,帶動了中國餐飲、物流等多個行業產生巨大變化。可以說,千千萬萬普通外賣騎手背后,體現了中國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的不平凡。
外賣騎手們在疫情中的堅守,也得到了中國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不僅有外賣小哥登上了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外賣騎手所屬的“網約配送員”也納入了官方國家職業大典,將在未來得到更多的培訓和工作條件,獲得更好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機會。相信外賣騎手們將讓世界看到中國社會的更多新場景,中國社會發展的更多新故事。(海外網評論員 毛莉 趙壹晨)
連著工作12個小時,做了5臺手術,待顧上吃飯時已是深夜。” 同時,據王燕杰介紹,由于平時工作較為緊張,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大家都是盡可能地少喝水。”從醫10多年的王燕杰笑著告訴記者,他從選擇當醫生的那天起,就已經時刻準備著救死扶傷。
前不久,遼寧大連的外賣騎手張德江火中搭救同行,11月26日,他被當地授予了“見義勇為 先進個人”稱號。之后,民警將搜集到的視頻資料,上報到大連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依據《遼寧省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大連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經過復核,認定張德江等三人的行為屬于見義勇為,決定給予嘉獎。
然而,近日在深圳一位外賣小哥接連兩次闖紅燈最終導致了“您的外賣無法送達 配送員在途中突遇事故 ”。
11月19日,吉林通榆,一場大雪后,張先生剛在飯店吃完飯準備離開,發現一個外賣小哥開了一輛大型拖拉機來飯店取餐,取餐過后又開著拖拉機輕松壓過積雪離去。大象新聞·東方今報編輯:王磊
11月19日,吉林通榆,一場大雪后,張先生剛在飯店吃完飯準備離開,發現一個外賣小哥開了一輛大型拖拉機來飯店取餐,取餐過后又開著拖拉機輕松壓過積雪離去。大象新聞·東方今報編輯:王磊
記者從視頻發布者處了解到,事情發生于11月16日,四名身著制服的工作人員疑似為整治摩托車的執法人員,事情發生后外賣員手部骨折,準備動手術。11月18日,記者致電廣州市公安局番禺交警大隊了解情況,工作人員表示,視頻已經看到,是執勤隊員,具體情況廣州市公安局宣傳處會出具通報,對此事做統一回應。
外賣小哥因工作關系,無論刮風下雨,都風風火火地奔跑在路上,更容易出事故。11月18日凌晨,鄭州市農業路與信息路交叉口附近,一名“餓了么”外賣小哥與另一輛電動車相撞,外賣小哥滿臉是血,當場昏迷。
根據國家郵政局14日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11日當天,全行業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再創歷史新高。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表示,這種預售模式將消費者付定金的商品,提前下沉到消費者身邊的快遞站點和社區,從而分流了“雙11”高峰的壓力并提升了配送效率。
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芒,一個舉手之勞的小事,一句真心的“謝謝”,反射出的是一顆顆善良的心。城市中需要這樣的交警,社會更需要這樣的正能量傳播者,溫暖的故事還在繼續... 大象新聞·新聞事業部編輯 楊瑜貞
11月7日,河南鄭州,外賣小哥送餐途中撿到 裝有手機和千元現金的手提袋,因著急送餐,將袋子交給了快速公交站臺的站務長,委托其尋找失主,之后匆匆離開,未留下姓名和電話。站五章妥為保管,最終完璧歸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