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2日10:49 來源: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不僅帶走了鼠年新春的歡樂,更給每位追尋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人帶來思考。
健康中國的重要性格外凸顯。按照《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已走上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的活力始終是一個國家崛起的澎湃動力,我們為之欣喜、自豪,更為保持這個動力的持久而不斷創新、轉型。疫情的突襲告訴我們,只有實現健康中國,才能真正保持這個動力的持久性!2020年,我們還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只有戰勝疫情,筑牢健康中國的基石,才能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
回應民之所期所盼,國家在行動!“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針對薄弱環節,采取切實舉措。面對改革痛點,不懼艱難險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也于日前發布,為全面建立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描繪出“路線圖”。從無到有,從有到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福祉的迫切需要是當務之急,這些改革“路線圖”在全民抗疫之時頒布落地,表明健康中國的制度體系正在加快構建,健康中國的美麗圖景更加清晰生動。
作為健康中國的主體,疫情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改變和提升。中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風貌、人文習俗差異很大。法治意識淡薄、科學常識缺乏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這次疫情以生命為代價,在思想上為每個人敲響了警鐘——那就是,我們必須重視起來,要培養法治思維和科學思維。
思維習慣決定生活習慣。好習慣不是一日養成的,每個人只有從思想上一點點領悟,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做起,日積月累。比如,管住嘴,不該吃的一定不要吃,不僅是野生動物不能碰,其它可能危及生命的動植物也不要吃,要學習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規和科學常識,防患于未然。傳統習俗也能加以改進,比如用分餐取代聚餐,減少交叉感染,皆大歡喜。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在于把自家衛生水平上個臺階,辦公空間的清潔也需認真對待。日本老人的平均壽命令全世界羨慕,除了飲食精致清淡,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原因——每個日常的細節,關乎生命的結局。
這次疫情,使每個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管理。理念噴涌的夸夸其談、心血來潮的突擊運動,并不會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健康管理,貴在每天把適合自己的科學管理持之以恒,重在每年認真體檢……
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相信醫生、更加敬畏醫學。生病了,請盡早到醫院做好各項檢查,不要自作主張,自我開方診病;另一方面,請對醫生給予信任,他們不是神,但卻是救死扶傷的天使,當疫情來臨,他們是逆向而行的英雄。(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心月)
我們正在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晨曦朝陽之時,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的精神,自當立足于積蘊數千年的歷史,同時體現今日之時代風貌。立足于自己的歷史,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進,為中華文明賦予時代精神,我們這代人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