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0日12:36 來源:北京日報
北京新國展,這一中國頂級專業化展館如今有了新身份——首都機場入境旅客的轉運集散地。經機場檢疫后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的低風險人員到這里后,目的地是北京的,將被轉送至本市的集中觀察點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目的地是其他省市的,將由各省市統一安排轉運。目前,新國展集散點24小時服務不斷檔,旅客登記、分流轉運、健康篩查等工作有序進行,各個環節如齒輪般精準配合。
設立新國展集散點,對應的是北京乃至全國疫情防控的新形勢。一方面,經過艱苦鏖戰,中國邁過艱難時刻,疫情流行的高峰正在過去,北京已連續多日無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另一方面,國際疫情形勢惡化,傳播速度及嚴峻程度遠超大多數人之前的想象。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因疫情關上,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入境口岸之一,北京受到輸入性風險的壓力無疑更為集中。守護抗疫戰果,防控新增風險,北京惟有拿出更嚴格、更精準、更果斷的舉措,方能守好國門。
新國展集散點一頭連著首都機場,一頭連著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各省市,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樞紐。這個“中轉站”的工作成效,一定程度上關系著北京乃至全國的疫情形勢。歷經前期運行,一套有力度有溫度的工作方案已漸漸成形。但從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角度,我們還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加充分,把防控工作做得更加周全。
要加強與民航、鐵路、交通運輸等部門對接,完善轉運閉環。要加強與各省區市的信息互通共享、協同配合,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保障,做好現場交接,實現管理閉環。要落實四方責任,嚴格執行各項防控措施,每日對賬,形成全流程、可追溯的責任閉環。三個閉環、環環相扣,凝結著一段時間“戰疫”積累的寶貴經驗,也是應對新形勢的重要方法。
“三個閉環”是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的必然。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又充滿未知,一度讓人措手不及。與之斗爭至今,我們愈發深刻地認識到,疫情可防可控,但前提是講科學、重精準。早發現、早隔離是應對傳染病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中國的實踐也證明,這是唯一能夠阻斷或最大程度降低病毒傳播的措施。如今面對輸入風險,我們依然要用好這一法寶,但也要著眼新國展集散點的情況予以靈活調整。“三個閉環”正是三大抓手,對應著交通運輸部門、各省區市,以及本市的屬地、部門、單位、個人。與這些責任主體協同發力,無疑會起到“1+1>2”的效果。
“三個閉環”是以人為本利國利民的體現。疫情發生后,各級政府始終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面對大量入境人員,國內不少民眾心存擔憂,而完善“三個閉環”,相當于進行了源頭治理,全力隔絕著境外輸入風險,正是對廣大國內同胞負責。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對所有入境者負責。漫長的旅途,增加了感染風險,早篩查、早隔離,一旦發現病情,就能早治療、早治愈。即便無恙,經過這一系列嚴密的措施,也能盡快換來一份心安。
“三個閉環”是聯防聯控擔當作為的要求。疫情防控之難,首先難在病毒的無影無蹤、無孔不入。這從根本上決定了,單打獨斗不行,必須建立一套“全口徑、全范圍、全閉環”的防控體系。近兩個月來,北京通過夯實四方責任,防控細節越摳越細、防控網絡越來越密。如果說入境人員打開了一個“口子”,那么,“三個閉環”相當于為這個“口子”安上了保險閥,這既是我國制度優勢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防控疫情的關鍵舉措。北京作為首都、作為國門,理應有啃硬骨頭的勁頭,把責任扛起來,對市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對世界負責。
開放與防控并不矛盾。就從新國展集散點開始,圍繞“三個閉環”發力,慎終如始,盡職盡責,首都北京一定能夠不辱使命,為取得疫情防控攻堅阻擊戰全面勝利貢獻力量。
3月23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作出了“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的形勢判斷,這說明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取得了更加積極的成效,極大振奮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