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戰“疫”記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河南廣播電視臺六名記者前往信陽采訪,2月29日返回鄭州,隔離14天后制作完成《信陽戰“疫”記》。
信陽告急
1月20號一早,信陽市傳染病醫院的副院長李承璋像往常一樣在手機上查看新聞,一則武漢市衛健委關于新冠肺炎通報的公告,讓他的神經瞬間緊繃起來。
第二天,信陽市疾控中心就接到了第一份新冠肺炎進行核酸檢測的血液樣本;1月23日,確診第一例病人。
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尚朝陽:“第一例病例出現之后,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敵人已經來了,沖鋒號需要馬上吹起。”
確診病例升至全省第一并持續保持,讓信陽成為河南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急從何來
信陽市位于河南的最南部,在湖北的務工人員眾多,僅僅在武漢就有13萬人,信陽和湖北交界線長達780公里,43分鐘的高鐵連接信陽、武漢兩地,春節前夕信陽從湖北返鄉近10萬人,其中從武漢返鄉逾8萬人,是大數據統計武漢流出人口排名全國第一的外省城市。
信陽市第一時間響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停運往返武漢的客運班車、停售去武漢市的火車票,在與湖北省交界的10個交通路口設置檢查站點,嚴格落實省“一級應急響應”和交通一類地區管控措施,嚴防疫情輸入。
確診病例居全省首位的信陽市,面臨著救治力量不足、物資嚴重緊缺、內控流動難度大,在外防輸入的同時,還要防止疫情向外輸出等重重困難,亟待解決。
救治難題
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是全市唯一的傳染病醫院,信陽市首例確診病人就是被送往這里住院治療。隨著疫情發展,收治病人越來越多,特別是重癥、危重癥患者增多,醫院原有的40多間負壓病房,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信陽市副市長侯欽東:“我們一個星期之內,給(床位)擴展到96張,然后又進行了三期的病房準備,到2月中旬的時候,我們可用的床位,已經達到了1600張。”
與此同時,醫院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也日漸突出。
信陽市衛健委副主任宋建榮:“我們信陽的資源確實是有限,最后是我們所有的醫療機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人都抽遍,最后把縣里醫療機構的重癥專業全部都抽來了。”
關鍵時刻,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派遣河南省腫瘤醫院、鄭大一附院組建醫療隊馳援信陽。2月2號,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在最短的時間內,啟用了ICU重癥隔離病區。產婦余某就是市五院收治的第一位重癥患者。
據了解,1月22日,余某和丈夫一起從武漢回信陽老家探望父母,回來后就出現了發燒咳嗽的癥狀,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后,身體狀況急轉直下,1月31號剖宮產生下孩子。
就在全力搶救余某的同時,她的丈夫、父母以及剛剛出生5天的寶寶也相繼確診。
為了緩解信陽救治危重患者的壓力,省委省政府果斷決定,將所有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全部轉往鄭州治療。隨后,包括這名剛剛出生的“信陽寶寶”在內的29名重癥、危重癥患者,被送往省級定點醫院進行治療。
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分別來到信陽,檢查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等工作。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孔昌生駐守信陽,現場指揮。省領導任正曉、穆為民、江凌等先后到信陽一線現場指導。
2月9號,河南省委召開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打好救治攻堅戰”,作為疫情最為嚴重的信陽市及時調整了防控策略。
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尚朝陽:“我們就提出來了發熱關口前移,流調關口前移,診斷關口前移,和治療關口前移,這樣的話,就是在那一個階段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和實質,迅速扭轉了這種局面。”
在多方全力救治下,患者余某和她的小寶寶以及其他家人,目前已全部治愈,一家人迎來了劫難后的團聚。
信陽市疾控中心上報新增確診病例數顯示,在2月4號、5號達到峰值,每天均新增26人。此時,信陽防控物資也出現了嚴重緊缺的局面。
最緊張時,信陽市N95口罩、全面型呼吸防護器、膠靴不足一天用量。就連兩個N95口罩,都會派專車去拿。
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承璋:“到最后了,我們就是用一些工業口罩來稍加改造,工業防護服來稍加補充,用到前線上。”
信陽醫療物資短缺的消息傳出后,全國、全省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許許多多信陽人也立即行動起來,全國道德模范黃久生,注資家鄉潢川的服裝廠火速改造生產線,生產一次性使用隔離衣,支援信陽戰“疫”最前線。
普通市民朱燦也加入了志愿者大軍。他想方設法購買口罩、護目鏡、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捐贈給有需要的單位和社區。
同時,信陽市發動眾多在外的信陽籍人士,從省外甚至國外大量采購防控物資,密集運往信陽。
多方發力,信陽防控物資嚴重緊缺的局面得到有效緩解。
內防擴散
針對緊鄰武漢的特殊情況,信陽市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出了“外防輸入輸出,內防交流聚集”。
歐洲故事小區是信陽市平橋區居住人口最多的小區,有2800多戶,13000多人,從大年初一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就挨家挨戶進行摸排。
信陽市平橋區雙鄰社區黨支部書記蔡麗:“平西街道辦事處摸排出從武漢返鄉人員是465名,單是我們雙鄰社區就占到了167名。專門對武漢返鄉人員,我們要做一個臺賬,每天必須要兩次電話。”
疫情發生后,信陽市采取了全面封閉社區的防控措施。為保證居民們能吃上新鮮的蔬菜,信陽市對發生疫情的小區,采取網上點單、商超配送、社區支部組織志愿者上門服務等方式,確保從采摘到送到小區不超過兩天;部分社區還在小區內專門建起了露天市場。
自從小區封閉以來,居民馬慶梅一家不出小區就能吃上品種齊全的新鮮蔬菜。馬慶梅說:“雙鄰社區給我們搞了新鮮的菜點,就在門口附近,所以說我特別感謝社區,真是解決一個大難題。”
疫情防控中,信陽還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巨大壓力。以信陽市區的社區工作人員為例,平均每個小區不足兩人。那么,信陽又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呢?
羅德斌是信陽市委副秘書長,2月3日,羅德斌接到單位通知,工作之余向所在社區黨組織報到。羅德斌說:“回到社區,我就是個黨員,接受咱們這個基層黨組織的分工。”
在羅德斌所在的政和花園社區,就地轉崗的黨員志愿者有597人。他們的出現,讓這個有著2157戶6425人社區的疫情防控顯得井然有序。
信陽市紀委常委殷田夫為記者展示了他們的工作群,他說:“來的時候首先要登記一下,說明到崗了,另外還可以方便群眾生活。”
社區居委會書記陳松說:“他們很認真很負責任,每天都及時到崗。如果沒有這些共產黨員參與的話,咱們政和花園ABCD四個區工作的話,疫情期間,(社區)很難發揮到作用。”
疫情發生以來,信陽市動員108707名黨員干部主動到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以志愿者和普通黨員身份參與防控工作。與此同時,全市1096名駐村第一書記也迅速返村到崗,配合鄉村做好防控工作,飄揚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黨旗,成為這場嚴峻斗爭中最鮮亮的風景。
疫情防控,農村社區是一道重要防線,農村人群也是防疫的薄弱環節。
在村廣播站為全村人分析當天疫情,是光山縣東岳村黨支部書記楊長家這段時間每天必做的事情。
按照光山縣的習俗,正月十五,人們不管遠近都要為過世的親人送燈,今年的元宵節是2月8日,正是疫情嚴重的時候,為防止流動和聚集隱患,光山縣發出通告,取消2020年元宵節祭祀送燈。而如何說服大家響應縣里的號召,讓楊長家沒少費心思。
楊長家說:“每天大喇叭我就播放六遍,因為我們是安全重要,我們就說老先人,我們的老先人在天之靈會支持我們的,會理解我們的,只有說這樣呢,說到他們心坎去了,我們不是不孝順,而是我們是要保護自己,才有源遠流長啊。”
信陽市是傳統的勞務輸出大市,常年在外務工經商人員240萬人以上。如何使這些人既能出得去,又確保零輸出,也是一場大考。
除了健康證明,信陽市外出人員還要持有離境外出證明等手續,信陽市采用多部門聯合、辦理機構下沉等方式,為外出務工人員辦理外出手續提供方便。
光山縣委書記劉勇:“我們實行聯合審批制度,保證第一時間,在人員健康的情況下,能夠離開家鄉。”
據統計,截止到3月8日,信陽市全市已返崗農民工78.9萬人,其中市外省內返崗就業18.3萬人,省外返崗就業60.6萬人。由于措施扎實到位,信陽市實現了對外確診病例零輸出!
信陽市堅持把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統籌起來,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兩手抓要求,安全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尚朝陽:“去年總書記到信陽視察的時候,對我們提出要把老區建設得更好,使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這兩個更好,我們認為應該把疫情防控中凝聚的強大正能量用到這上面來,向總書記、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截至3月11日,信陽110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907家,復工率81.8%;全市帶貧企業、合作社、扶貧車間已復工907個,帶動貧困戶復工21673人。
3月14日,信陽市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愈出院。至此,全市實現住院患者、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留觀人員四項清零。
來源: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