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疫情后期,社會“康復”需要我們做什么

2020年03月19日10:3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作者:王葵(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副研究員)

  截至3月11日,我國新冠肺炎治愈人數已經超過6萬人,幾十萬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也恢復了正常生活,疫情發展進入了后期。如何解決康復患者的心理問題,以及社會層面的“康復”,是民眾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恢復正常社會,需要我們人人參與。

  從心理學上講,“我們”這個概念常常代表熟悉、安全、可依靠。比如,嬰兒從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對熟悉面孔的偏愛。如果以兒童為觀察對象,那么即使一場游戲的臨時性分組,也常常可以觀察到一些有趣的變化——作為“我們”的隊友往往會表現出更多的支持和友愛,而對被稱呼為“他們”的對手則表現出一些難以掩飾、或多或少存在的微妙距離。在三口之家的家庭對抗性游戲中,媽媽和孩子一組對付爸爸是常見模式。如果要讓爸爸和孩子一組對付媽媽,很可能首先不同意這種分類方法的是孩子。畢竟,在大多數家庭中孩子和媽媽之間的聯結要比和爸爸之間的聯結更緊密一些。“心軟”的孩子,往往受不了媽媽不是自己人的情形,哪怕這僅僅是場游戲。

  游戲中“我們”和“他們”的分類都如此重要,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分類帶來的影響也絕對不能低估。對新冠肺炎康復者而言,往往會把與自己有相似經歷的人歸為“我們”;而許許多多未曾患病的個體則可能被歸為“他們”。現實情況是,新冠康復者的數量占總體人群的比例很小,幾乎周圍都是“他們”。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周圍都是“他們”時,我們對自己獨特性會有很好的覺知。好比一個第一次走出國門的中國人也會對“中國人”這個身份有非常深刻的體驗。類似的體驗還會出現在工科專業班級里幾個稀稀落落的女生身上,或者出現在幼教專業班上星星點點的幾個男生身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很多事情的歸因會不自主地往某個讓人具有“獨特性”的維度上靠。如果在國內,無論被款待或者被怠慢,大家都不會做出“因為我是中國人”這個歸因;但是,如果在國外,和一群外國人在一起,這個歸因非常可能不由自主地冒出來。

  因此,出院之后的新冠康復者有可能會對自己“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身份更加在意。過分在意會導致敏感,會以一種和患病前不同的目光來審視一些其實很平常的經歷。為什么熟人不再跟我打招呼?為什么人們急匆匆地從我旁邊經過?為什么門口的保安對我不如以前那般熱情?其實在新冠之前,人人也都有遇到過熟人但是對方沒有打招呼的情況,甚至自己主動打招呼別人也沒有回應的情況。但是經歷過“新冠診斷”之后,在“新冠康復者”這個嶄新的標簽的驅使下,人們可能會把一些尋常的經歷和“新冠肺炎康復者”這一特殊身份聯系在一起。

  新冠肺炎康復者還需要意識到一點,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其實人們之前默認的社交規則已經發生了改變。其中比較突出的點,可能就是人際距離的拉大。新冠的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為主,因此加大人際距離本身就是防控工作中非常必要一環。換個方式說,居家隔離,其實就是強行減少人際接觸的可能性,也在客觀上拉大了人際距離。人際距離的加大意味著疏離感的產生。若普通人群已經深刻體驗到,那么在新冠康復群體中,非常可能被放大。

  如果新冠肺炎康復者意識到自己可能存在這種過分敏感的情況,就無須自怨自艾,也無須需自責。這是個體應對新冠肺炎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一種情況。而時間,往往能夠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

  對于普通大眾而言,人們會忽視新冠肺炎康復者會產生抗體這個事實,也會忽視迄今為止沒有一類新冠康復者發生感染他人的事實,而過分關注被標記成“他們”的“新冠肺炎康復者”中的“新冠肺炎”幾個字。這種看似風聲鶴唳般的行為,實則源于內心深處對于風險的極度厭惡和對新冠康復者缺乏共情。需要意識到一點,安全行為和完全無風險是兩碼事。游泳是有風險的,但是正規的游泳館會有各種各樣的措施保障安全,因此去游泳館游泳是一種比較安全的行為。每個人都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但是按照專業機構的建議,認真做好防護工作。那么大體上,我們也是安全的。無論你喜歡與否,生活都不可能完全沒有風險。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對“他們”中的一員產生共情要比對“我們”中的一員更難。人類往往能認識到“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但是對于被稱為“他們”的一群人則會使用簡單的標簽,忽視他們的獨特性。外貌可能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往往覺得周圍熟人的長相各有不同,很容易識別出特征,但是在許多人眼里“外國人”都長得差不多。同樣,外國人也這樣看我們。在對于情緒的認知上,也是這樣,人們常常能夠意識到“我們”中的成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個體,但更難從被看作“他們”的人群中體驗這種“人”性。

  沒有人希望自己被貼上“他們”的標簽,但是我們經常會被視作“他們”中的一員。我們當前必須要做的,就是從這種主觀陷阱中擺脫出來,這不僅僅對“他們”好,更是對“我們”好。新冠的影響,遠遠不是COVID-19病毒本身。病毒的傳染性雖強,然而和病毒相比,極大的危險還可能來源于大眾對于病毒的過分恐懼,對于治療過程的恐懼,以及還有對他者目光的恐懼。

  這些“癥狀”影響的人,數量上可能要遠遠多于確診的患者。過度的防御有時候會帶來很大的困擾——有人努力尋找自己身上“可能患了新冠”的證據,稍微出現感冒咳嗽的癥狀,自己就先于醫生給自己“確診”新冠肺炎了,而且對于醫生的“陰性”診斷心生懷疑,多次前往醫院檢查。也許正是為了減少過度防御的行為,世界衛生組織特意發布信息指出“自行購買抗生素”和“佩戴多層口罩”屬于不建議而且可能有害的行為。

  人類從來沒有生活在絕對安全的生活中。流行性疾病從來沒有遠離過人類。大家要認識到,這種生活在不安全的世界中的情形,也是一種常態。威脅人類的不僅僅是疾病,還有交通事故、戰爭、自然災害。而且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不安全感的時候,接納內心的不安全感,其實從來不僅僅是在新冠肺炎特殊時期需要面臨的任務。換一個角度看,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似乎在告訴人們一個事實: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都是“我們”,我們需要更多的愛和包容。正如法國作家加繆《鼠疫》中說的那樣:“鼠疫就是生活,不過如此。如果說世上還有什么東西值得向往,而且有時還能得到,那就是人間真情。”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19日 16版)

文章關鍵詞:新冠 康復 他們 肺炎 康復者 我們 獨特性 外國人 中國人 癥狀 責編:邵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美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再超10萬例

    美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再超10萬例

  • 韓國再次上調全國防疫級別

    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 攝  新冠疫情近期在韓國再次出現反彈且持續擴散,韓國政府從8日零時起再次上調全國保持社交距離防疫級別,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從8日起,首爾、仁川、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區的防疫級別從2級提升至2.5級,其他非首都圈地區從1.5級提升至2級,暫定實施3周。

  • 2020年歪果仁選中的年度詞匯,其實都說了一件事

    施洛賓斯基說,今年德語語言還誕生了一批構詞含“新冠(Corona)”的新詞匯,比如新冠游行(Corona-Demo)、新冠數字(Coronazahlen)、新冠隔離(Corontne)、反新冠限制措施的蠢貨(Covidioten)等等。日本“新詞流行語大獎”12月1日揭曉,新冠疫情防范標語“3密(密閉、密集、密切接觸)”一詞獲最優秀獎。新華社/美聯  其他與新冠疫情相關的詞匯也入選年度流行語。

  • 專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薩克斯 薩克斯認為,過去40年中國積累了很多長期發展經驗,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其他國家可以在多方面借鑒中國脫貧經驗。

  • 美國12月初疫情增長迅猛 專家表示疫情是美國將面臨的最糟糕事件

    進入12月后,美國疫情蔓延趨勢絲毫沒有放緩。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在疫情初期,美國累計確診病例達到第一個100萬用了約100天的時間,但是進入12月份后,美國僅僅5天就新增了超過100萬確診病例。伯克斯還強調,不能指望新冠疫苗來拯救自己,只有嚴格遵守防疫指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才能真正控制住疫情。

  •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12月8日,有網友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發布消息,稱包括川音在內的多所成都高校現已封校。收到消息后,紅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上四川音樂學院,求證封校消息真偽。據校方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發稿,四川音樂學院并未封校,防疫措施與此前相同,校外人員無正常理由及相關證件禁止入內,請廣大網友勿信謠傳謠。

  • 北京疾控:預防新冠病毒 居家清潔消毒應該這樣做

    換洗衣物外出衣物經常換洗,必要時可以用沸水煮沸消毒,或使用84消毒劑等浸泡消毒(按產品說明書使用)。

  • 宛新平:致敬2020,那些被封裝的記憶

    難忘安徽,一聲“行動起來,到一線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動員令,安徽衛健系統45萬干部職工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員在崗。難忘安徽,抗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以更有力舉措投入“兩個戰場”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 新一輪政策支持在途 力促新型消費擴容提質

    當前保持快速增長的新型消費將獲更多支持。專家指出,在改善“硬設施”和“軟環境”政策力挺下,各類線上消費、新型消費將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激發國內消費潛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完善新型消費生態體系,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

  • 醫院大型烹羊現場!網友:這個“吃播”真香…

    在全院抗疫的大背景下,全院所有醫務人員及職能部門管理人員均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疫情防控工作。來源|中國青年報 ID:zqbcyol 綜合: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川觀新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