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7日15:57 來源:大河網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到今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01個宣布摘帽,179個正在進行退出檢查,未摘帽縣還有52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摘帽之后怎么辦,那就是不歇勁、不停頓,乘勢而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黨中央印發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這是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加快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用足要素支撐,強化制度供給,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為鄉村振興注能驅動。
創新投入方式,加快補上短板。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期待相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加大財政和社會資本投入力度,補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才能加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量大,單靠公共財政主渠道難以滿足需求,這就需要構建多渠道社會化投入模式。
在政府投入體系中,應支持地方發行一般債券用于鄉村公益性項目,鼓勵地方發行項目融資和收益自平衡的專項債券,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項目建設。創新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方式,推行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激活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應向農村傾斜,促進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資源更多投向農村,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深化制度改革,發掘潛在活力。應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為啟動點,引導社會資本“上山下鄉”,激活生產要素,盤活農村產權,推動農民增收致富。隨著農民就業結構、收入結構和居住地的變化,真正的農民在不斷減少。農村“后繼乏人”,表面看農村在步入“空殼化”的窘境,實質上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契機。鄉村振興根本上在于農民的轉移,只有依附在土地上的農民減少了,農村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只要不失時機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調整完善對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賦權,防止資源浪費閑置,引入資本激活,鄉村振興就不缺內生力。
提升職業魅力,打造聚才“洼地”。任何事業都是人才干出來的,人才匱乏就不可能有鄉村振興。讓農民成為一道光環,農村就不會缺建設人才。實現當農民收入不薄,充滿職業榮譽感,不單是三農內部之間的問題,還涉及到城市的積極拉動和輻射帶動。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可以實現深加工產業鏈條嫁接和生態農業直供,有利于保障農業部門穩定增收。農民要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也很重要。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些“幸福軟件”配置到位了,農民的職業自豪感才能撐起來,愿意把青春獻給農村、農業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張全林)
五年前的春天,在中原崛起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南,為河南指明了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新型城鎮化等“四張牌”,提出了“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要求,給河南的持續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根據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講提綱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講師團精心策劃、制作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系列微動漫,共20篇。
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既是一個當代命題,更是貫穿近百年來黨領導中國鄉村現代化事業的長期主題之一。回望歷史,毛澤東在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問題上有著可貴探索,其中的精神內核對今天鄉村文化振興仍有借鑒意義。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鄉村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鄉村建設行動即是順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改善鄉風鄉貌的重要舉措。在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浙江義烏積極推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共服務均衡配置,努力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眼下,義烏市8家市屬國企已經實施221個項目建設,帶動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美麗鄉村建設,串聯起沿線200多個鄉村的集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