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7日13:35 來源:瀟湘晨報
XIAO KANG
聽小康聲音
14
從“兩人忙一畝地”到“一人忙十畝地”
“現在農業的生產模式、生產工藝和機械化程度程度(都提高了), 一個人的工作效率與十年前比要提高10倍,未來一個人種的地會更多。 ”
我叫胡守興,今年58歲,從事農業生產,現在在浦口星甸有一個240多畝的家庭農場。
胡守興(中)在甜瓜大棚里
有 著30多年耕種經驗的胡守興,是南京市浦口區的一名種植大戶。新冠肺炎 疫情帶來的“新問題”,并沒有難倒這位“老把式”。 即便是在市場低迷的那幾年,老胡硬是靠著一雙“鐵腳板”和一股子拼勁,不斷引進新品種,創新種植工藝,把農場經營得紅紅火火。
在對土地的堅守中得到認可、成就自我,如今的老胡成為30多名農場主的領頭人,與鄉親們一起通過勤勞的雙手,早早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讓我們一起來傾聽,寫在2020年春天里、大地上的故事。 (請聽文章開頭音頻↑↑↑)
口述 |胡守興
3月,南京市浦口區種植大戶老胡的百畝甜瓜大棚里,瓜苗長勢喜人。這片生機勃勃的背后,是老胡家從未有過的忙碌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假期的節奏,老胡一家五口,吃住在農場,只為有個好收成。
胡守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到2月中旬才開始定植。今年春節過得比較早,在元月26號左右疫情來了。好多工人都沒有(來),我們就自己干,起早貪黑。比如澆水、滴灌管網,自己布置、自己安裝,我們整個春節,一天都沒有休息。
從天亮忙到天黑,甚至還要加班。因為沒有工人干,我們必須要搶下來,我們必須要保證我們的產品能按時上市。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市場供應,一方面是為了我們自己家,正常一季產值大概在六七十萬元,假如這一季不生產的話,連田畝租金,包括已經投入的成本,就是三四十萬元沒有了,我們賠不起,我們必須要干。
2月上旬,受到疫情的影響,交通不便、農資運輸相對困難,農技專家也不能上門指導。對此,老胡又是怎么解決的呢?
胡守興:一些農資運輸比較困難,在二月十幾號的時候,農膜進不來,只能從和縣那邊送到烏江,送到檢查站,我們在檢查站接貨,就這樣解決了,反正總有辦法能解決。
現在有了“農技耘”(客戶端軟件),不管哪一類,大農業、小麥、水稻、油菜,都有專家,想找誰直接就可以聯系他,你會發現在“農技耘”里,有很多人會給你回答問題。
胡守興和他的好幫手“大棚王配套旋耕機”
2011年,老胡剛開始承包土地時,四家人一共包了100畝地。今天,老胡一家的農場就有240多畝。他說,是農用機械幫了大忙。
胡守興:前十年(應為:十年前),我種植100畝西瓜,在棚里面插個小拱棚,小拱棚晚上(需要)再蓋東西,蓋一層保溫設施,早晨揭、晚上蓋、早晨揭、晚上蓋。一個人忙個兩三畝地(都)忙不過來,我們現在就是用雙層棚,放棚就用外面搖膜機,功效可以提高10倍?,F在整個的生產模式、生產工藝和機械化程度(都提高了),一個人的工作效率與前十年(應為:十年前)比要提高10倍。
在我二三十歲的時候,一畝地要兩個人才能忙得過來,后期就是一畝地一個人忙,再到后來就是一個人能忙兩畝地,到現在這種程度一個人可以忙十畝地。我們在技術方面提升了,在機械化方面也提升了,我們國家的科技這么發達,可能在機械方面還會提升,未來一個人種的地會更多。
老胡說,其實這幾年的農業市場并不好干,自己能熬過來十分不易。畢竟,辦法總比困難多,老胡從來沒有停下“闖市場”的腳步。
胡守興:我每年在賣(農產品)的同時,我就在整個市場觀察,哪些東西比較好賣,每年都要嘗試,每年都要引進幾個新的品種。但是我們也有引進失敗,在上面賠了好多錢,但是得到的甜頭更多。
2018年的時候,我種的西州蜜,在南京市場平均價格是3塊錢一斤,和縣種的黃金瓜,平均就5毛錢一斤。他們一畝地(黃金瓜)就賣一兩千塊錢,我當時一畝地(西州蜜)能賣到1.2萬-1.3萬元,我一個零頭就夠他們一畝地的產值。
這兩年西瓜行情不好,江寧那邊的小型西瓜,一畝地就產4000斤左右,雖然他們價格高,能賣到三四塊錢,我們只賣一兩塊錢,但我(的小型瓜)能收到1萬斤,我還比他們強。我總有比人有優勢的地方(笑聲),要不我也扛不住。
胡守興在接受記者采訪
種了30多年地的老胡,如今已成了半個專家。除了每年引進新品種,老胡還能創新種植工藝,靠著這兩個“新”字,老胡的家庭農場成為了其他人眼中的標桿。說起這些,老胡頗有些驕傲。
胡守興:我們種植的小型西瓜小蘭特小鳳,正常的產量是3000斤到5000斤。這幾年我創新,適當稀植、多次留果,再加上蜜蜂授粉技術,加強后期肥水管理,去年畝產突破1萬斤。這些技術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專家都說,老胡你這個路子,可能是我們未來小型西瓜發展方向,這種栽培模式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果型西瓜(畝產)達到1萬斤都不可能,我的小型西瓜畝產超過1萬斤,這是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干了一輩子,也覺得我比較愛這個行業,成習慣了,舍不得丟。別人做不到的,我能做到,有種成就感。
在星甸石橋這塊,同行幾乎都是我帶出來的(笑聲)。大家都種,東西都差不多。他們主動問我(種植技術),我也毫無保留。南京這么大的市場,我一個人能把這市場填滿嗎?大家都做唄。
胡守興的小康心愿
把農場打造成一個集養殖、種植(于一體),形成完全生態循環的農業(基地)。
采訪花絮
聽·見小康 | 從“兩人忙一畝地”到“一人忙十畝地”
《聽·見小康》
靜待你的故事
【來源:新華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