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7日11:25 來源:央視財經
從昨天起,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十期系列訪談《別再傷害我:十種野生動物的告白》,每天晚上七點半在央視財經客戶端播出,帶你了解、走進一種野生動物,聽聽他們的告白。
第一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穿山甲專家組成員、華南師范大學吳詩寶教授,說說穿山甲。
穿山甲是唯一長鱗甲的哺乳動物
穿山甲最大的特征是身體覆蓋著一片片堅硬的鱗片,它是唯一長鱗甲的哺乳動物,全球共有8種,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10多個省份。穿山甲生性膽怯害羞,防御能力比較差,幾乎沒有進攻性,很容易捕捉;穿山甲的繁殖能力比較低,一般一年一胎,一胎一崽,一旦遭受亂捕濫獵種群很難恢復。
穿山甲對生態系統的平衡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吳詩寶教授在采訪中表示:穿山甲的食性非常特別,只吃螞蟻和白蟻,穿山甲能通過捕食白蟻控制白蟻的種群數量,從而控制白蟻對森林樹木的危害,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保護生態平衡。據估計,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年能吃掉7000萬只白蟻或螞蟻,這是我們為什么要保護穿山甲的一個重要原因。
穿山甲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穿山甲存在較大的滅絕風險,盜獵、非法貿易、棲息地喪失是威脅該物種生存的主要原因。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評估,全球8種穿山甲都處于瀕危或極度瀕危狀態,野外已很難見到,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據估計我國穿山甲種群數量已經下降了90%,種群密度低到了雌雄很難有見面的機會,局部地區可能已經絕跡了。
不過,近幾年在南方一些省區,如廣東、廣西、安徽、海南、福建、江西等不少地方發現了穿山甲的活體或活動痕跡,說明野外還是有穿山甲小種群殘存的,只要保護得好,是能將穿山甲從滅絕的邊緣上拯救回來的。
藥材需求和走私牟利是穿山甲被非法獵殺的主要原因
吳詩寶教授:目前,穿山甲已成為涉及全球非法貿易最多的哺乳動物,大案要案時常發生,過去十年間至少有100萬只穿山甲被非法獵殺貿易。主要原因一是中醫上說的穿山甲的鱗甲有較大的藥用價值,是名貴的中藥材原料,能治很多疑難雜癥,還有很多人喜歡吃它的肉,市場需求量特別巨大;二是有利可圖,在非洲500克甲片只有幾百元人民幣,走私到我國能賣幾千元。
穿山甲的入藥到底有沒有必要?
此前,很多人殺害食用穿山甲是覺得它有藥用價值,尤其是鱗片被說得很玄妙,真的是這樣嗎?難道必須通過殺害穿山甲才能達到那些治病目的嗎?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中醫科副主任李紹旦醫生帶來了他的觀點。
其實,穿山甲在中醫藥方里是“可以替代”的。就像我們如果上火了,可以泡飲金銀花,可以多吃一些水果,甚至可以多喝水,并不是必須只能通過其中某一種方式來降火。
保護穿山甲,我們在行動
為了保護穿山甲這個物種,國際社會和我們國家做了不少事情。2017年“瀕危野生動物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全球8種穿山甲全部列入附錄一,禁止全球貿易。我國在1988年就將穿山甲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目前也正在積極進行升級論證,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破壞穿山甲案件查處方面一直沒有停止,幾乎每年都有穿山甲大案被偵破,例如2018年國家林草局督辦的湖南穿山甲案件,共有100多人被判刑。
為了摸清我國穿山甲資源現狀和瀕危原因,為保護策略制訂提供科學依據,2018年國家林草局啟動了全國穿山甲資源現狀專項調查;在救護方面,廣東、廣西、湖南等省專門設立了穿山甲救護機構,對查扣的穿山甲進行救護,康復后再放歸到野外。
電商“無野”志愿者在行動
為了保護穿山甲,現在有很多人加入了志愿者的隊伍。如果你經常網購,現在你在電商平臺搜索“穿山甲”關鍵詞,很多的平臺會提醒這是瀕危野生動物,并且拒絕顯示搜索結果。這些與很多志愿者多年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生活中,如果您發現類似的非法犯罪行為請及時向森林公安和相關部門舉報。
對于人類來說,穿山甲的最大價值,絕不是它們的肉和鱗片,而是它們在維護生態平衡上的巨大作用。有研究表明,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中,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于野生動物。人和自然,需要尋求一個平衡。“守護穿山甲,我們在行動!”我們聽了穿山甲的告白,也希望這句話可以成為我們所有人,對他們的告白。
直播預告:
因為人們的口腹之欲,一些野生動物成為餐桌上的佳肴,果子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些人扭曲的好奇心不僅危害了野生動物,也極大危害著社會公共安全。
央視財經新媒體十期特別節目《別再傷害我:十種野生動物的告白》今天播出第二集:果子貍——能否不再成為桌上佳肴?
節目邀請到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和自然之友總干事張伯駒,跟我們一起聊聊,濫食野生果子貍會帶來的那些社會問題?于今晚19:30在央視財經客戶端播出,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央視財經)
據了解,“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9月8日在山西太原正式啟動。9月12日,記者們將走進開封市,通過大宋御河、州橋遺址、開封城墻等,品讀昨日古都遺存的獨有宋韻;探訪河南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保稅倉和“一渠六河”工程,感知今日開封的文化時尚異彩和生態宜居建設的匠心。大河網官網賬號將擔任河南省分話題#中原崛起勢正勁#主持人,與網友進行話題互動。
2013年1月18日,在德國法拉克福一家老釀酒廠內,德國自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聯盟的志愿者手中的一只蝙蝠在伸展翅膀。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中國香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基于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新冠病毒所屬的冠狀病毒亞屬)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
新華社倫敦5月8日電《自然》雜志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基于基因組數據比對等分析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已有研究顯示,蝙蝠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中間宿主可以說是病毒從自然宿主傳播到人類過程中的“二傳手”。
為“甩鍋”中國,美國政府一直四處兜售“新冠病毒源自中國實驗室”的陰謀論,不過這一論斷光在美國政府內部產生了不少自相矛盾的說法,也遭到各界專家學者的強烈批評。”同時,他以艾滋病、漢坦病毒肺病和中東呼吸綜合癥為例,講述了病毒是如何在自然界中進化,然后通過動物傳給人類的。
綜述:法國多名專家駁斥新冠病毒源于實驗室的觀點 法國發展研究所熱帶病毒學專家埃里克·勒魯瓦說,蒙塔尼耶認為新冠病毒源自實驗室的理由是,新冠病毒基因組中包含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片段。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于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產生的。新冠病毒與在蝙蝠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有96%的類似性,正是4%的變異解釋了為何它有如此高的傳染性。
鼠疫是由一種名叫鼠疫桿菌的微生物引起,宿主動物除了老鼠,還有其他的常見嚙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 然而,作為位于生物鏈頂層的人類,有時卻反其道而行之,為了一己私欲,對野生動物進行侵襲、捕獵,讓許多無辜的生靈慘遭荼毒。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穿山甲、蝙蝠等野生動物被頻頻提及。尋找病毒的中間宿主被認為是預防病毒再次來襲的關鍵環節之一,科學家需要開展的研究工作任重道遠。“近40年來,以商業為目的對野生動物進行馴養與繁殖的做法,徹底模糊了野生動物與農場動物的界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病毒的起源、傳播及演變備受關注。在英國《柳葉刀》雜志1月刊登的一篇論文中,武漢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等人分析了首批確診的41例新冠肺炎病例,發現其中只有27例去過華南海鮮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網絡監管力度,取締和嚴打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野生生物貿易的范圍很廣,這支幾十人的“網絡野保特工”們決定,先從穿山甲等少數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