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4日13:50 來源:軍報記者
請以老兵的名字記住他
——抗疫戰場退役軍人群體掃描
■解放軍報記者 楊明月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全國上下勠力同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不斷傳來一個又一個好消息:越來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確診病例連續下降,多地區已不再有新增病例……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阻擊戰中,一群“逆行者”挺身而出的身影,一如從前。
他們是誰?他們大多是普通人,是留下匿名捐款后轉身離開的老人,是堅守人群密集的火車站測量旅客體溫的90后,是主動前往火神山醫院參加建設的水電工,是駕駛私家車連夜奔赴武漢的志愿者……
他們在哪里?在最需要他們的地方。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工作者、科研人員、貨車司機……他們以不同的身份奮戰在不同的抗疫崗位。
聞令而動,向戰而行。是共同的身份、共同的理由,讓他們匯聚成一股抗疫的特殊力量。
這個身份,這個理由,正是他們在“請戰書”上頻頻寫下的4個字:“我是老兵”。
這不是他們第一次沖鋒在前。“一日從軍,終身是兵”。戰爭年代,他們用鋼鐵之軀,鑄就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和平年代,他們以血肉之軀,上演一次次“最美逆行”。
口罩遮住了他們的面容,但遮不住他們堅定的目光。我們或許看不清他們的面容,也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但我們知道,他們在為我們守護平安。那么,就讓我們記住他們共同的“名字”——
老兵。
△2月11日,退役軍人事務部組建首支醫療隊馳援湖北省榮軍醫院。這是出征儀式現場。新華社發(曹舒昊 攝)
(一)
2月2日,是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護師李曉靜母親的“百日祭”,按照習俗要舉行悼念儀式,但此時,李曉靜身在武漢。當天,她的丈夫老許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鄉俗憶百日,奈何楚天疫。此去家國事,更是兩依依。”
早在6天前,李曉靜就帶領50名上海“娘子軍”護理隊馳援武漢。她在微信朋友圈如此表明心跡:“17年前,作為一名軍人,就該上戰場;作為一名護士,就該救死扶傷。這一次,脫下軍裝的我義無反顧再次出征,只為那份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什么讓李曉靜“義無反顧”,17年后再一次勇敢逆行?
是醫者使命的召喚,是軍人本色的堅守。17年前伴她“戰斗”在小湯山的責任感、使命感,并未因脫下軍裝而變淡。
今年正月初一,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中醫醫院醫生、退役軍人趙銀值完夜班后得知,醫院緊急抽調部分醫生去發熱門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他沒有絲毫遲疑,主動申請到發熱門診工作。他與家人商量,將妻子與未滿3個月的小女兒送回岳父岳母家,將大女兒送到年邁的父母家中。“疫情當前,顧好大家,就要先舍小家。我不僅是一名醫生,還是一名退役軍人。這個時候不上,什么時候上?”
“若有戰,召必回”,對退役軍人而言,這是一句承諾,更是一種擔當。疫情發生后,不計其數的醫護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毅然決然奔向疫情防控第一線,匯成戰“疫”洪流,用生命守護生命。這其中,有很多退役軍人的身影,除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醫者信念,支撐他們義無反顧逆向而行的,還有那份始終不忘的初心。
(二)
2月9日,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一位退役軍人的參與,為這趟出征更增添了些許傳奇色彩。此次任務的執飛機長是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劉傳健,這是他在抗疫期間第二次執行援鄂飛行任務。
“相信強大的祖國,相信我們的能力。”劉傳健在自己的微博里這樣寫道。有網友在評論里問他:“機長,您還會再次護送英雄們出征嗎?”劉傳健回復說:“如果需要,義不容辭。”
△2月2日,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劉傳健主動申請執飛運輸任務,護送四川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醫護人員和物資赴武漢。新華社發
共克時艱,總要有人義不容辭。對退役軍人來說,這種“義不容辭”,就是一輩子烙在身上的軍人印記,就是不管走了多遠、身處何方身上總會透著的“那股子當兵的勁兒”,就是融化在血脈中、深植于骨髓里的挺身而出、迎難而上、不怕犧牲和甘愿奉獻。
1月23日,武漢公交司機聶三華接到了公司暫停運行的通知。望著空蕩蕩的馬路,他心中不是滋味。瞞著家人,他卷起一床行軍被住到車隊,當起了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擺渡人”,用他的車燈照亮了醫護人員一個又一個歸途的夜。
“如果誰都后退,又有誰來保護我的家鄉?”聶三華說。軍人的字典里,沒有“退縮”二字。22年前,面對肆虐的洪水,在部隊服役的聶三華和他的戰友們,就曾用臂膀筑起一道道堅實的堤壩。
據統計,中國有5700多萬退役軍人。他們來自人民、服務人民,又回歸人民、回報人民。他們大都平凡,在風平浪靜、花好月圓的日子里,或許并不引人關注,但在國家危急、人民危難的關鍵時刻,許多的“他們”就會以一次次無畏沖鋒、深情付出“刷”出自己的“成就感”。
(三)
在武漢,5名退役軍人主動要求參與防疫工作,負責給3個公共廁所、6個地鐵站、2個隔離區進行消殺。有人問他們的名字,他們回答:“不用記住名字,我們就是幾個老兵!”
還是在武漢,60名退役軍人和40名志愿者組成的黨員突擊隊,不到3個小時就把四川捐贈的100噸蔬菜卸載和分發完畢。記者采訪他們,這群退役軍人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只是面對鏡頭,齊聲喊出了那句口號:“若有戰,召必回”,并整齊地敬了個軍禮。
△3月1日,河南沈丘退伍老兵王國輝帶隊第三次來到武漢送菜,將沈丘縣委縣政府采購的130噸農副產品捐贈給武漢。新華社發(侯建勛 攝)
在江蘇,一位老人來到泗洪縣郵政分公司,想匿名捐款1萬元支持湖北抗擊疫情。然而,當得知匯款達到1萬元必須出示身份證才能辦理時,不愿留名的老人只好抽出其中的一張百元鈔票,捐出9900元,匯款人落款只留下4個字——“退伍老兵”。
老兵,一個并不特殊的稱謂,卻成為一群人珍視一生的身份。這是一種情懷的延伸,是一種使命的延續。1966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朱德在被問及“您想身后留下什么樣的名譽”時,以一語作答:“一名合格老兵足矣!”疫情當前,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兵,廣大退役軍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舍身奮戰醫療救治一線,竭力保障物資供給,慷慨發動慈善捐贈,率先投身社區防護……
在危難中請纓,在朔風中逆行。面對這場阻擊戰,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上下聯動、合力共為:退役軍人事務部第一時間對全系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全國63萬余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和廣大退役軍人工作者,發揮“一貫到底”的體系優勢,參與聯防聯治、群防群治工作……
不見戰火硝煙,卻有生死考驗。據退役軍人事務部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0多位退役軍人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
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協副主席、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單玉厚1個多月來經常連軸轉,2月22日因勞累過度在機關宿舍突發心源性猝死,年僅59歲。2月16日,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午井鎮呂家莊村退役軍人王輝,在駕駛農用噴藥車灑藥消毒時突發車禍不幸去世,犧牲時,他已經連續14天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廣大退役軍人用熱血和生命扛起了疫情防控的重擔。在湖北,25萬余名退役軍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在江西,23萬余名退役軍人成立了5700多支志愿服務隊伍……
以無畏書寫忠誠,以大愛詮釋本色。當面臨如此嚴峻復雜的疫情大考時,老兵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慨然作答。
△3月3日,湖北省崇陽縣天城鎮干部、退役軍人羅浩(左)接送轉運發熱病人去崇陽縣人民醫院,與當班醫生核對病人信息并辦理交接手續。新華社發(夏麗珍 攝)
題圖照片均由新華社發制 圖:張 銳
本文刊于2020年3月14日《解放軍報》
“老兵天地”版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編輯:柴華 向曉昕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注明來源
近期,有市民來到玉環市公安局楚門派出所戶籍窗口給自己剛出生的孩子登記戶口。當戶籍民警毛金雪詢問新生兒姓名的時候,孩子父親在紙上寫出“胡夢淵”(化名)三個字。原來孩子父親姓胡,又不想讓自己孩子的名字太平庸于是翻字典找出這兩個繁體字。民警提醒孩子父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取名字應當使用規范漢字。
公開報道顯示,嚴於信1987年出生于北京,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考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音部,2011年8月7日開始主持《朝聞天下》。
8月6號下午,張嘉譯、周一圍主演的新劇《在一起》發布了首支片花,結果不少網友驚奇發現,張嘉譯的名字居然變成了“張嘉益”。觀眾還沒吐槽完,張嘉譯官方工作室賬號就緊跟著把認證和名字改成了“張嘉益工作室”,坐實了張嘉譯真的是改名,不是字幕打錯了這件事。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保險意識也逐步提高。買一份保險,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對未來生活乃至生命的保障投資。鄭州的許先生,近期就因為買不上保險,而非常苦惱。
前赴后繼、忘我奉獻 他們 他們 為了信仰
當你說黨政辦的李強時,咨詢公司的李強笑了;當你說水環境/城建院的李強時,海外事業部和工程實驗監測院的李強也都笑了。——在近日召開的公司黨建工作專題會議上,廖元慶對黨員提出“五帶頭”要求時強調
1921年夏,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襲擾,被迫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船上繼續進行,在這里完成了大會議程,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條小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
致敬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的烈士們 是你們用生命守護了萬家燈火 今天是清明節 讓我們一起為逆行的他們
專家組決定進入重癥病房 進入重癥病房前,專家組成員侯彩蘭(左)協助林炳亮穿戴防護服。當地醫護人員拍攝記錄下專家組成員郭禹標穿戴防護服的過程。熊艷為郭禹標的防護服寫名字。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