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3日20:19 來源:浙江新聞
顏啟暉在家自制護目鏡
關于抗疫,普通人還能多做點什么呢?一群陌生網友聚攏到微信群“DIY護目鏡公益群”,并組成了一條手工護目鏡生產流水線。
“DIY護目鏡群”的“元老”告訴我,起初群里只有三五人,各自手工制作護目鏡,分享給親朋好友。沒多久,這個群很快漲至300人,這最初的一只手工護目鏡也開始走上流水線,找原材料、分工序、出貨運輸,網友各自分工,就像工廠一般。不同的是,所有人都在“云端”,且產品只捐不賣!
僅1個月時間,這個小群體組成的生產線已產出兩萬余副護目鏡,捐給200家單位和醫(yī)護一線人員。他們不僅送到武漢等疫情一線的醫(yī)院,還將捐贈到國外去。
一個群主倡議DIY抗疫
我們的群主叫顏啟暉。
最早知道顏啟暉是因為一段網絡教程。他的教程告訴大家,擁有一副相對專業(yè)的護目鏡不用靠買買買、搶搶搶,只需翻出家里裝裱剪紙用的PVC薄片,裁成合適形狀,再用膠槍在PVC材料的上端包覆一段平整松軟的鞋帶,黏連上一條寬扁的松緊帶用以佩戴時固定,護目鏡就有了。
就在教程并不顯眼的位置,我發(fā)現(xiàn)了“DIY護目鏡公益群”的入口,很多網友就是像我這樣加入“DIY護目鏡公益群”的。
熟悉了之后,顏啟暉和我聊起了群的由來。他是一個普通上班族,這段時間一直“宅”在家,看到全國防護物資普遍短缺的新聞后,便琢磨DIY一些個人防護用品,初衷很簡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絕不給國家緊缺的物資添負擔。”
顏啟暉最先想到的是做護目鏡。他 研究了一下,護目鏡生產的原材料是20絲的PVC薄片,這正好是他常用的剪紙裝裱的材料,家里現(xiàn)成就有50多張PVC薄片。考慮到PVC材料容易起霧,他還想了一招實用的辦法,即在材料上噴一層清潔防霧劑,效果不錯。
完工后,顏啟暉把護目鏡送給了周邊的醫(yī)生朋友,共有長短兩款,長的可以蓋住整張臉,他們都覺得特別好用。不久,他自制防護裝備無償捐贈的消息不脛而走,有需要的單位和朋友紛紛找上門,他開始加班加點做護目鏡,還拉了兩個女兒幫著一起做。可他很快發(fā)現(xiàn),僅靠他們一家人的手,一天最多也就制作100個護目鏡,遠遠滿足不了大家的需求。
思索再三,顏啟暉琢磨著通過網絡發(fā)動同樣“宅”在家的網友,他精心制作并發(fā)布了“護目鏡DIY”教程,于是,像我這樣經常刷網頁的人很快撞上了這份教程,而為了方便交流和分享原材料,他拉起一個微信群,取名“DIY護目鏡群”。
顏啟暉清楚記得,建群那天是2月6日,到今天正好一個月。
一雙雙手架起“云生產線”
網友在家中制作護目鏡
2月16日,我也入群了,這時群員已有近300人了。
“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可以幫把手!”作為新手,我學著群里“元老”們的樣子請戰(zhàn),網友“婷婷”和“莎莎”是負責群內管理,他們告訴我群員都可認領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就像工廠的生產線一樣。
生產線?“婷婷”見我打出問號,便給我解釋說,越來越多網友加入,他們考慮不再單打獨斗做,而是模仿工廠流水線讓“生產”提高效率,他們將DIY護目鏡按工序分成材料裁剪、包邊、防霧處理、消毒包裝等幾個步驟,大家分工合作。
很快,我就見識到了這是一條怎樣的云端流水線!一個叫“干文豐”的群友在“DIY護目鏡群”里報備了當天的進展,“今天,剪裁出500只PVC半成品,放在界牌北門門衛(wèi)處!”他是負責材料裁剪的網友之一。接著有網友認領了“物料收取配送”,回復說:“收到,一個小時后取貨,包邊工序誰有空?”
“我們可以!送到勝山服裝點來吧……”“接活”的網友,正是在寧波勝山鎮(zhèn)一家制衣廠上班的婦女,她跟縫紉機打了十幾年交道,是包邊縫紉的高手,她和幾個姐妹一天能完成1000個護目鏡的包邊。
這波流水操作有條不紊,雖然誰也不知道對方叫什么,甚至不知道性別,但每個人都各展所長,配合無間。據群友給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云生產線”每天可產出上千副護目鏡,至今已總共生產兩萬余副,效率不低呢。
一個月產2萬副護目鏡!這個數(shù)字讓這條不占一分地的“云生產線”變得不可小覷,越來越多的需求上門,就連湖北武漢、隨州等醫(yī)院也關注到了他們生產的護目鏡,甚至有其他國家尋求幫助,經過篩選,近期已有近2000副高質量護目鏡支援武漢,另有一批護目鏡即將踏上跨國支援之旅。
一副護目鏡承載公益力量
醫(yī)院人員用上“壹捌公益團”自制的護目鏡。
在群里待久了,我慢慢領悟到,支撐這樣一條公益的“護目鏡”流水線,遠不是貢獻幾個手工勞力這么簡單。
就拿護目鏡生產關鍵原材料PVC來說,我測算了一下,顏啟暉那50張PVC薄片“庫存”,在這條云生產線上最多只撐個兩天便消耗殆盡,而如今,當許多企業(yè)大喊缺原料、缺工時,這條公益的流水線上卻有著源源不斷原料或裝備。
“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是大家擠出來的!”群主顏啟暉有意保留了許多聊天截圖,他說,這上面存著大伙滿滿的心意。
“我外婆家有老式縫紉機,要來加工的拿過來,只要有卷邊頭符合的都可以!”“我什么都不會,但我能跑腿,請一定讓我加入!”“我這里有50公斤的PVC,免費送給你們做材料……”翻著一張一張聊天截圖,每一張都讓我想深挖、想深究!
網友“韓先生”開了一家帽廠,PVC就是他們工廠制作帽子帽沿的主材料,但他還是決定把庫存的100公斤PVC捐出來,他說:“等原料市場開市,我再去采購,到時候我們工廠再開工也不遲。”另一位網友“方袁軍”也捐贈出公司生產線上寶貴的150公斤PVC原材料。顏啟暉粗粗估算,現(xiàn)在手上的原材料能做出6萬副護目鏡。
讓顏啟暉印象最深的是退伍小伙子徐華,他多次找上門,就為了想要成為這條生產鏈上配送的一員。“他的那個笑容至今記得,是發(fā)自內心的,覺得自己在付出很滿足,不計得失,這就是公益的力量。”
如果有人因為一些不可抗因素退出,都會有人頂替上來,我發(fā)現(xiàn),這個群一直滿員!顏啟暉給這個公益群取了新名字“壹捌公益團”,意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他說,這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不斷給予“前線人員”支持。
從來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加入這場抗疫戰(zhàn)斗中來——逆行武漢運送護目鏡,免費幫助醫(yī)護人員修理眼鏡,加裝自制除霧“雨刷器”。2月21日,我接到了一個緊急求助:安徽醫(yī)療隊鄒宏運醫(yī)生眼鏡不慎遺失,因為忘了度數(shù),需要重新驗光、配鏡。
“你看,我的臉上沒有以前那種壓痕了吧!”3月12日,河南省安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下稱安陽三院)新冠防疫救護室醫(yī)生段德勝走出病房,高興地向前來接班的醫(yī)護人員展示著左右面頰。“多虧了這3D打印護目鏡,解決了醫(yī)院的燃眉之急!”
我們一定不會放棄你們,相信我們一定會攜手走完這一程路,打贏這一場仗。大家好,我是新青年朱海秀,是來自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內科ICU的一名護士,現(xiàn)跟隨廣東醫(yī)療隊支援武漢市漢口醫(yī)院。
21日,彭州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出發(fā)前往武漢。彭州支援湖北醫(yī)療隊隊長張帆在武漢市武昌醫(yī)院。當我進入病房,看到病床上生命垂危的病人,緊張的情緒立即煙消云散,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
32歲的陳鳳是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兒科的一名護士。我們主要的工作是給患者實施治療護理,因為沒有衛(wèi)生員,我們還要兼顧病區(qū)及生活區(qū)的衛(wèi)生及消毒工作。(00:09) 隔離病區(qū)里的患者都能理解我們,還總說我們護士不容易,我們也盡可能地給患者最大的關懷。
疫情防控以來,鄭州一小區(qū)的物業(yè)人員整天和社區(qū)工作人員一起工作。在抗疫過程中,物業(yè)人員發(fā)現(xiàn)社區(qū)的一線人員不僅工作辛苦,而且缺乏防護物資,特別是護目鏡和N95口罩。這個小區(qū)的物業(yè)想辦法購買了2000個護目鏡和1000個N95口罩,捐贈給中原區(qū)的6個辦事處,希望能分發(fā)到一線卡點的防疫人員手中,保障一線人員的安全。
朱海秀2019年7月從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畢業(yè)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內科ICU從事護士工作,這次隨隊來到武漢漢口醫(yī)院支援……
朱海秀2019年7月從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畢業(yè)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內科ICU從事護士工作,這次隨隊來到武漢漢口醫(yī)院支援……
一線生產人員人倒班、機不停、連軸轉,夜以繼日,努力搶產。在際華3502工廠,有兩條生產線,一條正在為人民解放軍提供冬裝, 另一條正在生產醫(yī)用防護服。目前,新興際華集團日產醫(yī)用防護服4.5萬套,國機集團、中國石化、兵器工業(yè)集團合計日產醫(yī)用口罩130萬只。
在方艙醫(yī)院里面,羅宇告訴我們,患者們都非常理解和配合醫(yī)護人員,他們找醫(yī)護人員的時候,基本距離一米多的位置就會主動停下。付正芳告訴我們,遠在南昌2歲的女兒,是她最放心不下的,當時從南昌緊急馳援的時候是凌晨2點,女兒還在熟睡。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