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3日16:58 來源:中國軍網
井延坡工作室丨火線立功,他們當之無愧!
■ 徐平
繼今年2月初陸軍13名戰“疫”勇士火線立功之后,3月4日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黨委決定,給火神山醫院和中部戰區總醫院7名同志記二等功,29名同志記三等功,以表彰他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貢獻。
火神山醫院火線立功授獎儀式現場
3月5日上午,聯勤保障部隊在火神山醫院救治一線舉行了簡短的火線立功代表授獎儀式,其余立功人員由所在科室結合工作安排,在各自崗位上組織簡短立功授獎儀式。聯勤保障部隊司令員李勇、政委徐忠波為4名二等功榮立者和2名三等功榮立者代表頒發了軍功章和證書。
中部戰區總醫院火線立功授獎儀式現場
此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10名隊員火線入黨的消息,也引起網友廣泛關注。同時,浙江、江西、河南、陜西等省公安系統對抗擊疫情期間工作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火線記功表彰。
火神山醫院34名同志火線入黨
什么是“火線立功”?這個詞是從軍事術語引申過來的。火線就是前線,就是戰場。火線立功,也叫戰時立功,就是在戰斗中,對作戰勇敢、戰績突出或為爭取作戰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的單位和個人記功表彰。通常,在重大戰役戰斗之后,要總結表彰一批有功人員。但火線立功則不同,火線立功出現在戰場上,是在戰役進行中適時進行表彰。實行火線立功、火線入黨、火線提拔對鼓舞士氣、激勵連續作戰,奪取戰役戰斗勝利起到了積極作用。
開展立功運動是我軍的一個傳統。早在紅軍時期,我軍就通過制定戰時立功標準,鼓勵前方將士殺敵立功,極大地提高了部隊士氣。作戰中開展火線立功,及時實施獎勵,組織立功創模等群眾性競賽活動,是我軍戰時獎勵工作的重要內容。戰爭年代,作戰是常態,“一切為了前線” “一切為了勝利”,立功也主要是圍繞作戰展開的,并沒有特別分開戰時和平時。
1930年10月中央軍委頒發了《中國工農紅軍紀律條例草案》。草案后來又修訂為《紅軍紀律條令草案》,1932年5月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試行。其中獎勵一章規定了獎勵的方法及批準權限,并樹立了“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原則。1933年8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工農紅軍紀律暫行條令》,關于獎勵的規定中沒有區分戰時和平時。以后,又根據《工農紅軍紀律暫行條令》多次重新發布獎懲規定,如1935年9月以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毛澤東名義發布的《獎懲條例》,1936年8月3日以紅軍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名義發布的《關于重新發布獎勵與懲戒條例的訓令》,1939年5月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名義發布的《紀律條例(草案)》,都沒有特別區分戰時和平時。1940年4月9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關于八路軍獎勵問題指示》中,關于獎勵的標準基本上是圍繞作戰制定的。
1932年《紅軍紀律條例草案》
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提出的《東北民主聯軍立功運動暫行條例》,軍事獎章分為戰時和平時兩種。1948年12月,淮海戰役期間,中原野戰軍政治部發出《圍殲黃維兵團作戰中的火線記功》,及時總結推廣了火線記功的辦法和經驗,如:
火線記功,多在戰斗情況和緊要關頭及時宣布記功,以便高度發揮其鼓動作用。
在戰斗緊急情況下或需要突破艱巨任務時,領導上可根據情況提出標準,號召突破困難完成任務者,即命令記功。
記功應注意及時表揚宣傳,如發火線記功證、嘉獎令、口頭通報、散發火線賀功傳單及舉行戰壕小型賀功會,除發揮鼓動教育作用外,并為下次戰斗準備最有力的生動具體的動員。
火線記功,應以對戰斗關鍵有決定性的戰功為主,不宜單純的從繳獲著眼,這樣對有關鍵的戰斗,才能起其應有的作用。
這些,對于部隊及時、正確地開展火線立功,發揮關鍵作用,具有指導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2年1月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立功與獎勵工作條例(草案)》,對各級軍功的立功標準均分為戰時與平時。
1963年9月2日,總政治部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時立功條例(草案)》,詳細規定了各類人員戰時立功的具體標準、立功等級、批準權限及慶功形式。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時立功條例(草案)》
1964年后,我軍戰時和平時的評功授獎統一按中央軍委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有關獎勵的規定執行。針對一些特殊情況,總政治部作了具體規定。1979年2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政治部《自衛反擊保衛邊疆戰時立功辦法》,提出適應戰時需要,評功除貫徹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原則外,必要時也可由領導機關直接授予。1979年3月23日,總政治部下發《關于頒發戰時英雄模范獎章和立功獎章的通知》。
戰爭年代,火線立功就是出現在戰場之上。而在和平建設時期,隨著軍隊職能的拓展,火線也向抗震救災、海外維和等非戰爭軍事行動拓展。
2018年4月中央軍委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試行)中,對于戰時立功是這樣規定的——
第三十條:作戰中勇于克服困難,積極主動、迅速有效地提供作戰支援、后勤保障、裝備保障和其他作戰保障,對完成作戰任務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對于在特殊情況下的立功是這樣規定的——
第三十二條:在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中,或者在其他緊要關頭,勇敢沉著,不怕犧牲,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可以看出,在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中的立功,是參照戰時立功標準制定的。
刊登于解放軍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試行)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相當于一場戰爭,一線醫護人員勇挑重擔、敢打硬仗,直面生死、沖鋒在前,不懼疲勞、連續作戰,以實際行動凸顯了人民有難、軍人當先的大義擔當,履行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錚錚誓言,為抗擊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
火線榮立二等功的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宋彩萍在給醫護人員檢查防護裝備。
此次在抗疫工作火線立功的白衣戰士,全部是較早投入武漢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完成任務出色、實績突出。他們沖鋒一線,當獲殊榮;獎勵及時,實至名歸!
向戰斗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們致敬!
此次抗疫工作火線立功人員獲得的二等功、三等功獎章。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專家宋彩萍(右)和戰友近影。曾理攝
(作者:徐平,系軍史專家)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是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工農民主政權的根本法,為以后的民主建設和制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中央蘇區時期,黨和紅軍帶領蘇區軍民進行土地革命,領導廣大農民開展燒田契、打土豪的斗爭,打破了統治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讓窮苦百姓翻身做了主人。
劉鼎是我國軍工事業的奠基者,擔任過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陜甘寧軍工局副局長等職務。原來,1935年底,張學良到上海會見東北舊部杜重遠、李杜,表示愿在西北與中國共產黨聯合抗日,托李杜幫忙尋找中共關系到西安會談。
青松蒼翠,碧草如洗,這是一片靜謐的墓園。紙張泛黃的履歷表,折痕累累的烈士證明書,字跡模糊卻飽含深情的家書,它們像一把把打開記憶的枷鎖,將塵封已久的往事慢慢揭開。“瞞了母親十七年,(朱陶然未婚妻)調到湖州來的時候,就寫了這么一封信給那個郵遞員。
站在洞口,記者心潮澎湃,這里就是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新華日報》(華北版)經理部秘書主任黃君玨烈士的跳崖處。1942年5月日軍大掃蕩時,為了減小目標,何云帶領幾位同志轉移到遼縣東南大羊角村附近,還架起電臺,抄收延安新華社電訊。
梅門造,湖南常德人,1933年出生,1949年8月參軍入伍,長期從事軍隊文化藝術工作,多次在全軍文藝匯演中獲獎,5次榮立三等功。這是38軍發給梅門造父親的立功喜報 1953年梅門造榮立三等功一次。
盡管四面環水,出入都需乘船,但山西河曲娘娘灘村87歲的李順奇仍然堅持住在這個黃河“孤島”上。李順奇說,灘皮地費力不高產,下地干活,人和騾子都得坐船,幾百米遠也得帶一天干糧,畝產卻只有幾百斤。
“我的青春是在戰火中度過的。1951年我還不滿18歲,毅然投筆從戎,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南京市鼓樓區軍休三所老
熊瑾玎,188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五美鄉(今江背鎮五美社區)張家坊村。福興商號開業后,中央領導人常來這里開會,大都按照當時商人的裝扮,穿長衫,戴禮帽。1931年4月,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這無疑對包括福興商號在內的中央領導機關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這樣一位黨員:他是愛國將領馮玉祥的連襟,是抗日名將張自忠的鐵搭檔;他是蔣介石贈送“中正劍”的佩劍中將,是毛澤東、朱德通電嘉勉,一級解放勛章的獲得者。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一份聲明中宣布,大法官金斯伯格因胰腺癌引起并發癥,在其位于華盛頓特區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9月20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無奈地向共和黨人發出請求:在替補大法官金斯伯格的席位上遵從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