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2日22:24 來源:人民日報
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投資創業風生水起。在過去的一年里,海南三亞破除地產依賴,重塑產業筋骨,通過精準招商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三大主導產業,勇當海南自貿區建設的排頭兵。
“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布局了‘陸海空’5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條件平臺,其中國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等4個平臺均布局在三亞,這對推動三亞加快產業發展、建設自貿區自貿港是一個重大利好。”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童道馳說。
不當房地產加工廠,補齊旅游業短板
在今年三亞市兩會上,三亞亮出了產業結構調整成績單:2019年全市集中開工了五批共107個自貿區項目,全都是非房地產項目。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7%以上,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旅游業、高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比重升至69.4%。
“從2018年開始,海南施行新一輪分稅制財政體制,房地產稅收中的契稅、土地增值稅,省里拿走65%,留給市縣35%,倒逼市縣轉型。”三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三亞市招商辦,對接旅游文體類企業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招商的目標非常明確,對準三亞產業的短板,選出含金量高的投資項目。例如,針對文體基礎設施,尤其是大型場館建設滯后的短板,三亞主動出擊,“優選”引進了國際體育產業園項目,通過產業集群園區建設,為未來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三亞國際音樂節、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等百余項國際賽事和文化活動的舉辦,亞特蘭蒂斯、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建成運營,凱特貓主題樂園項目簽約……三亞以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為契機,補齊旅游產業的短板,實現了旅游產業效益和品質的雙提升。
金融業創新,推動高質量對外開放
去年4月,由全球頂尖的風險投資公司SOSV基金投資成立的三亞索斯福股權投資有限公司,順利完成工商注冊及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備案,成為海南首家外商股權投資企業。
“開放創新,是吸引我們在三亞設立旗下首個中國境內股權投資公司的重要原因。”SOSV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
三亞市市長阿東指出,三亞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以推動金融制度和業務創新為核心,以加快金融業態聚集、壯大金融產業規模為重點,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底線,高標準高質量發展金融業,使三亞成為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試驗平臺,爭創新時代金融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標桿。
7家銀行累計開立海南FT賬戶人民幣主子賬戶3939個,德勤區域總部、大唐太陽能總部等45家總部性質企業注冊落地,太平金服、千合資本、招商銀行等一批金融機構進駐……金融業已成為三亞支柱產業之一,占全市GDP比重超過10%,形成了金融服務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重要基礎。
金融業的創新開放,帶動了三亞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暢通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在三亞的流通匯聚。2019年,三亞市實際利用外資2.6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外貿進出口總額95億元,同比增長51%。
培育高新技術,建設未來產業城市
在被視為三亞未來科技高地的崖州灣科技城里,南繁科技、深海科技、商業航天和衛星遙感同步崛起,瞄準的都是具有海南獨特優勢的未來產業。
2019年10月,國內智能商用無人機企業一飛智控在崖州灣科技城設立國際業務總部、無人機表演業務總部與商用無人機研發創新中心。
“兩個工作日就拿到公司的電子營業執照,全程網上辦,一次不用跑。”高效便捷是三亞行政審批給一飛(海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齊俊桐留下的第一印象。
企業注冊只是初印象,后續的保障才是留住企業的關鍵。自稱“城小二”的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全程貼心服務,不僅解決了一飛科技需要的辦公場地和試驗試飛場地問題,還配合一飛科技聯系地方空域管理部門,幫助企業及時解決了研發測試環境的問題。
海南自貿區(港)建設近兩年來,三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筑好營商環境的“巢”,不斷引來高科技的“鳳”。
崖州灣科技城注冊企業及科研機構已超過150家,包括8家國字號科研機構、7家央企和5所一流大學,2019年有44個項目開工,完成投資60億元。遙感信息產業園已引進企業80多家,基本覆蓋衛星遙感信息全產業鏈。2019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6萬戶,增量比2018年多出106.2%。
“我們將集中資源和力量,圍繞南繁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城等園區建設,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打造南繁硅谷、深海硅谷等,占領未來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童道馳表示。
12月1日,省長尹弘在鄭州調研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工作,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著力點,持續強化制度創新,將自貿試驗區加快打造成為對外開放高地,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示范引領作用。
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27日在廣西南寧開幕,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十年來,雙邊貿易快步增長,雙向投資穩中有升,經濟技術合作不斷深入。東盟國家館每個國家的展區,都各具本國特色,例如走進緬甸展區,觀眾立刻會被眼前黃燦燦的色調所吸引。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不僅為促進東盟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為提升東盟與中國之間的政治互信提供了很好的契機,還為東盟與中國的人民提供了一個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平臺。”11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老撾駐華大使坎葆·恩塔萬接受媒體采訪時作了上述表述。
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中國北方10年前基本看不到產自東盟的熱帶水果,如今榴蓮、山竹、龍眼等已鋪滿中國大街小巷的超市。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要落實好升級《議定書》“未來工作計劃”,在RCEP的基礎上探討實現更高水平的市場準入,增加規則議題,打造更加互惠互利、開放包容的中國-東盟經貿關系。
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中國北方10年前基本看不到產自東盟的熱帶水果,如今榴蓮、山竹、龍眼等已鋪滿中國大街小巷的超市。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要落實好升級《議定書》“未來工作計劃”,在RCEP的基礎上探討實現更高水平的市場準入,增加規則議題,打造更加互惠互利、開放包容的中國-東盟經貿關系。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遭受嚴重沖擊,但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仍保持穩定增長。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十年來,各國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增進交流,服務范圍從自貿區建設向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拓展,不斷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11月15日,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意味著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周立紅說,當前,中歐雙方正在進行最后沖刺,爭取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歷時8年“長跑”,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11月15日,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這意味著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簽署。徐秀軍認為,RCEP的簽署是多邊主義和貿易自由化的重要里程碑,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仍然是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
對于消費者以及依賴域內國家進口原材料、零部件的企業來說,由于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成本大大減少,消費者將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域內國家產品,企業進入域內國家的“門檻”將大大降低。協定簽署后,產自新西蘭的羊毛可以免稅進入中國,在中國織成布料后再免稅出口到泰國制成成衣。本國勞工出國就業的門檻也將降低,進一步促進區域內的勞動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