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2日13:25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他是我國知名的呼吸危重癥專家。
17年前,他臨危受命擔任醫院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患者無一例死亡。
17年后,他再次請纓來到疫情一線,義無反顧地“出征”武漢。
他說,我是一名老兵,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他是童朝暉,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
這次,童朝暉是以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的身份前往武漢,和專家組成員一起,負責指導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等六家醫院的危重癥患者救治工作。
在患者床邊觀察疾病臨床特點
2003年SARS疫情暴發時,童朝暉38歲,剛剛從德國學成回國不久。他回憶說:“當年也是沒想那么多,那會兒還不知道SARS是咋回事,不像現在還有點經驗,那會兒就是往上沖。”
今年,童朝暉55歲,遇上了與SARS病毒有85%相似度的新型冠狀病毒。“醫生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的一種使命感,見了病人就要救。”童朝暉說,“我們這么多年積累了很多經驗,我應該來把自己的這些經驗貢獻出來。”
在武漢,童朝暉及專家組成員除了要負責指導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等六家醫院的危重癥患者救治工作外,還要到武漢市及郊區30多家醫院巡查,將巡查出的重癥危重癥患者轉到重癥定點醫院治療。
童朝暉自己每天要巡診兩到三家醫院的重癥病房。指導重癥患者救治時,他強調最多的就是細節。每到一個床位,童朝暉都會向主管醫生和護士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督促醫護人員專注于每一個診療細節。
童朝暉認為,醫生應該到患者床邊去發現問題,有很多特殊的指標要監測,有時候通過一個細節的調整,病人可能就好了,這就是細節。“做ICU的醫生也好,護士也好,你要有鷹一般的眼睛,能看到細枝末節。”童朝暉說。
臨床工作中,他堅持在患者床邊觀察患者的臨床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診療方案。期間,他通過查房、指導治療、培訓醫務人員等形式,挽救了大量重癥患者的生命,降低了危重癥患者的病亡率,對疫情的控制起到較大的幫助。
“二師兄比大師兄更狡猾。”他提醒醫療同行,要警惕新冠肺炎與SARS臨床表現的不同之處:沒有明確接觸史、不一定發熱、輕微咳嗽或沒有明顯呼吸道癥狀、可以有頭疼,潛伏期可達兩周以上。有些病人表現出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看起來不像病人,不容易被重視和識別,比SARS狡猾。
用診療日記及時分享臨床心得
剛到武漢時,童朝暉用了兩天時間,把當時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醫院的收治情況摸查了一遍,并做了詳細的查房筆記,總結新冠肺炎的發病特征。
在摸清了當時的患者情況之后,童朝暉與專家組的其他成員,向中央指導組提出建議,從全國抽調重癥醫務人員對口支援湖北。
童朝暉每天在不同醫院的重癥病房之間奔走,分析病例、參與救治,忙碌之余,他都會及時整理每天的發現和思考,寫下診療日記:
1月20日:與2003年SARS相比,新冠肺炎呼吸道癥狀不明顯,潛伏期可達兩周以上。
2月2日:如何降低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
2月12日:談談關于恢復期血漿的治療。
2月22日:對重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要關口前移、積極救治。
……
如何做呼吸支持(ECMO時機把握和并發癥防控)、如何防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如何使用抗病毒藥物、鎮靜藥物和松肌劑等,都出現在他的診療日記中,受到廣大臨床醫生的支持。網友稱贊他的日記“太靠譜了”“接地氣”“只有經常在臨床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童朝暉和專家們還提出,將關口前移推進到輕癥治療中,阻止輕癥轉為重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提高治愈率。該建議已經納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
白天忙完病房巡診,晚上回到駐地,童朝暉還會和國內外的同行們交流會診心得,探討和分享治療新冠肺炎的成功經驗。
經過所有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在不斷減少,很多重癥患者也在逐步恢復中。
通過媒體發聲普及科學知識
針對網上不斷出現的一些盲目樂觀、過度悲觀等觀點,童朝暉通過媒體普及科學知識,解答百姓問題,消除社會恐慌。
在百姓對雙黃連等藥物的動物實驗結果盲目樂觀時,他提醒公眾要理性看待動物實驗結果。
在民眾對康復者是否會二次感染新冠肺炎存疑時,他表示,根據病毒和機體免疫規律,抗體會持續半年,一般半年內不會二次感染。
在公眾對少數康復者核酸檢測結果轉陽心懷不安時,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一過性核酸陽性不具備傳染性。
在一些媒體錯誤解讀新冠肺炎患者尸體解剖結果、質疑機械通氣等呼吸支持治療技術時,他撰寫文章,傳達正確的解讀知識。
……
“每當災難和疫情發生時,人們總希望能找到一種特效藥物來控制相關疾病。”童朝暉表示。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外都沒能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
他強調,新冠肺炎是新發疾病,還有很多未知之處,要科學地、辯證地、證據充分地診療患者。
讓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是很大的安慰
童朝暉是湖北黃岡人,畢業于武漢大學。他對湖北和武漢有著濃濃的鄉情。
父母就住在離武漢兩個小時路程的黃岡蘄春縣,而來武漢的這50多天里,童朝暉多次前往黃岡指導救治工作卻沒進過一次家門。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讓他倍感欣慰。
在武漢抗疫前線時,童朝暉接到母親發來的微信:“你聽從黨的召喚,從北京來到武漢。我們為你感到驕傲,你要好好保護自己,才能好好保護別人。我們在家不出門,不串門,你不必擔心,就是希望你早日歸來。”
同樣,童朝暉女兒的話,讓這個戰“疫”老兵熱淚盈眶。
女兒寫道:你在我和家人們眼中就是英雄!一定要注意防護,多加小心,要記住至親的人在日夜記掛著你,翹首以盼你的歸來。無論在哪里,無論什么時候,家里始終有一盞燈為你點亮!
童朝暉說:“我能參加這一次疫情的救治工作,能讓很多患者得到救治,我覺得對我是很大的安慰,其實我覺得這就夠了,做了我該做的。” (文/康彥龍)
國外疫情尚未緩和,很多有留學計劃的學生面臨嚴峻挑戰。主持人王藝:大多數國外的國家或地區,像美國作為大多數留學生的留學目標,疫情仍然在第一波,情況好像不是特別樂觀。
他叫童朝暉,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 1月18日,童朝暉抵達武漢后,迅速了解當地定點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總結發病特征。
【一線抗疫群英譜】童朝暉:關注病患每一個“細枝末節”。
從2月初以來,隨著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落實,新冠肺炎重癥人數占確診人數的比例不斷下降,治愈率也顯著提高。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 童朝暉:從策略上要轉變,那就是要積極救治,就是關口前移,通俗一點就是往前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