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1日20:21 來源:共產黨員
院感防控者戴愛蘭: 為一線醫務人員綁好“安全繩”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門急診總護士長戴愛蘭(右)在為醫護人員進病房前做防護把關。(2月22日攝) “我報名,我去。”今年春節期間,在收到招募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的號召后,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門急診總護士長戴愛蘭沒有絲毫猶豫就決定參加。她退掉返鄉的車票、把決定通知家人,大年初四就隨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接管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一個ICU和兩個普通病區。轉眼間,這份支援工作“滿月”了。 抵達武漢次日,當她走進病房的那一刻,17年前參與抗擊非典的場景又浮現在戴愛蘭的腦海,甚至連消毒水的味道都是那么熟悉。“那時覺得消毒水越濃越安全,熏得我們不停流淚,現在的防控措施科學多了,面對病毒大家也多了鎮定和自信。” 對防控措施的敏感,也緣于她這次擔負的使命。作為這批醫療隊中資歷最老的護理人員之一,她臨危受命,成為一名院感防控工作者,她要對醫院內發生的各種感染進行預防和管控,包括患者與患者間、醫護人員與患者間的交叉傳染。 有人這樣描述院感防控工作:“如果說一線醫務人員所進行的是一場極限蹦極,那么院感醫生就是蹦極運動員身上的那根繩索。”對戴愛蘭來說,“平平安安把醫護人員帶回家”,并不輕松——預案要做細,工作要做實,要檢查,完善,再檢查,再完善…… 由于院感防控并非自己熟悉的工作,加之身處新的醫療環境,戴愛蘭曾連續幾天焦慮到失眠。“醫院給分了13個休息室,但我們有148人,大家工作時間都不一樣,要科學分配;從清潔區到緩沖區,再到隔離區,工作服怎么穿、口罩怎么脫,要統一規范;對一些大大咧咧的年輕護士,還要反復培訓、指導他們的操作……”新工作千頭萬緒,但她必須硬著頭皮時刻跑在“大部隊”前面,跑在可能發生的風險前面。“此時此刻,再微小的紕漏都可能帶來無法預計的影響。” 說起戴愛蘭,很多事為同事們所熟知。比如,有時大家會發現她入神地看著某個“明明什么都沒有”的地方;有時又發現她像個中學班主任一樣突然出現在身后,指出同事們穿戴不規范之處;一些被大家認為“過去了”的小差錯,依然會被她在每晚例會上不留情面地指出來。但同事們未必知道,戴愛蘭“火眼金睛”的背后是每天堅持提前半小時至三刻鐘上崗,在所有醫護人員到達前完成一項項防護工作的最后檢查。 大家還記住了很多她做的“小事”:親手為各休息室安裝晾衣架、給同事們送干凈的手術衣、把敞開的污物桶換成腳踏式的,指導大家習慣隨時腳踏丟棄污物…… “她有超強的責任心和執行力,對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做出了重要貢獻。”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這樣評價戴愛蘭。 “可能只有戰‘疫’結束了,回家了,我才能真正放下心來。”戴愛蘭認為,感染的風險總是存在,過程中還有難以把控的地方,只要還在武漢,她就會保持高度警惕,盡可能把風險降至最低。 2月4日,戴愛蘭的戰“疫”日記記錄了這一樣幕:“隊中有好幾個小伙伴的生日到了,大家一起給他們過了集體生日,相信這個特殊時期的生日會讓他們終生難忘。”然而這場歡快的集體生日結束后,她卻內疚地向丈夫致歉。“2月7日是他50歲生日,我失約了。” 從抗擊非典,到汶川救援,再到這次阻擊新冠肺炎疫情,始終沖鋒在前的戴愛蘭清楚自己救死扶傷的使命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身為‘天使’就不能畏懼病魔,何況我們的身后就是英雄的中國人民,有他們的支持,戰‘疫’勝利已在不遠處。”戴愛蘭說。 一張臉占據《人民日報》一整版,這人啥來頭?
圖中這張面孔名叫戴文豪,廣東云梧高速省界聯合一線檢疫人員,一位有著18年黨齡的退伍軍人。
今天,他登上了人民日報公益廣告,一個人就占據了一個整版。而他背后,挺立著整個廣東交通人的隊伍——從1月23日廣東省啟動一級響應以來,整整一個月,廣東省交通集團積極會同屬地公安、交通和衛生健康等相關部門,在所屬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客運站場等設立1086個體溫檢測點,為過往車輛人員測量體溫,共同筑牢疫情防線。
在這一個月里,寒潮夾風雨,陽光帶高溫,在交通人的臉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記。“口罩臉”,是戰“疫”留給他們的最美印記。
▌“這沒什么,一切都會好的!”
“這張照片我不敢給老婆女兒看,也不敢跟她們說。還好微信視頻的時候不是很明顯。”看著自己脫下口罩后的照片,戴文豪一邊笑著,一邊說:“好丑啊,哈哈哈。”
戴文豪是云梧高速省界聯合一線檢疫人員,一位有著18年黨齡的退伍軍人,同事口中的“萬能豪”。前線、后勤,哪里有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統計數據、指揮車輛、搬飯菜……筆沒有墨了找他,測溫儀壞了找他,要上洗手間了或去用餐了都找他來替補。“有些年輕人到點吃飯了也不知道找人替換,不去催他們怕他們餓著。”他經常是最后一個用餐的人,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轉著,就像是一個“陀螺”。
前段時間低至3℃的寒潮,加上近段時間暖春高至27℃的晴朗天氣,冷熱交替,使原本皸裂已結痂的臉,又被曬得黃一塊、黑一塊、白一塊的,看著實在讓人心疼。他卻說,這沒什么,一切都會好的!
“老公,看完圖片就當你吃過了哈。”連續上崗的第25天,堅守防疫一線的戴文豪收到了妻子發過來的圖片,原來妻子和女兒特意準備了三只他最愛吃的螃蟹。被家人牽掛著的感覺,讓他滿是幸福。
▌“既然回不了家,那就響應號召,在崗位上多做點事兒。”
江顏君,是一個既愛美又喜歡跳舞的姑娘。在云梧高速防疫一線連續工作了七八個小時,腰累、腿麻、喉嚨干、脖子僵硬,毒辣的太陽更是將她原來白皙粉嫩的臉蛋嚴重曬傷,導致紅腫過敏,甚至脫了層皮。臉上一出汗,頭發就容易粘到臉上,用手輕輕地撩開,劃過臉,都讓她覺得刺痛。
今年是她春節期間主動留守值班的第九個年頭,得知去年年底她父親查出癌癥,單位領導勸她今年無論如何都要回去陪陪家人。原本已買好了回家的車票,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她回家的計劃。“既然回不了家,那就響應號召,在崗位上多做點事兒。”
她能干、肯拼、能吃苦,任勞任怨,只希望疫情早點結束,能夠盡快回湖南老家,多陪陪身患重病的老父親。
▌“擔負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就是真英雄。”
趙春光,廣云高速一位有著20年黨齡的基層管理人員,他不忘當年脫下軍裝退役時說過“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
他主動請纓到任務更艱巨、環境更復雜的疫情防控第一線去,每天奔波將近200公里支援云梧高速省界聯合檢疫工作。
大太陽底下,趙春光一手拿著溫度計測量體溫,一手拿著手機進行掃碼登記,完全顧不上防曬這一件事。太陽將他的臉曬得通紅,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妻子黃娜是云梧高速的一名監控員,疫情防控期間,選擇了與他并肩作戰,在附城聯合檢疫現場的一次偶遇,成了夫妻兩人近一個月來難得的見面機會。
“危難時刻顯擔當,在災難降臨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擔負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就是真英雄。”他說,待到春暖花開,摘下口罩的時候,與妻子一起回家好好陪陪年邁的父母和許久未見的孩子。
▌“‘口罩臉’是戰‘疫’留給我最難忘的印記。”
陳浩佳,1996年出生的年輕團員,在云梧高速榃濱省界主線站工作了兩年的他,早已習慣了連續作戰的模式,他又回到了他熟悉的“戰場”。
即使是站在遮陽傘底下,戴了遮陽帽,他的臉還是被曬傷了,留下了清晰可見的口罩印,疲憊的他對著鏡頭依然露出年輕有活力的微笑。
“在一線,那些女同事涂好幾層的防曬霜也無濟于事,一樣被曬得‘發亮’。”陳浩佳還打趣說,反正自己也還沒有女朋友,曬黑點也無所謂,疫情結束后只想好好睡一覺,‘口罩臉’是戰“疫”留給他最難忘的印記。
太陽灼傷了你的臉龐,
讓人心疼,
也讓人感動,
那是今年最動人的印記。
謝謝你們,
在危難時刻
依然給予我們
溫暖的微笑和無比堅定的眼神;
謝謝你們,
日夜堅守在防疫一線,
用初心守護你我、
用擔當傳遞力量。
來源:共產黨員
責編:姚潤萍
編審:陳衛平 張斌
”大年初四,戴愛蘭就跟隨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接管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的一個ICU和兩個重癥病區。”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這樣評價戴愛蘭。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門急診總護士長戴愛蘭(右)在為醫護人員進病房前做防護把關(2月22日攝)。有人這樣描述院感防控工作:“如果說一線醫務人員所進行的是一場極限蹦極,那么院感醫生就是蹦極運動員身上的那根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