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5日19:17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 通訊員 曹詠 周厚亮)“我們科室47張病床,2月份最少的一天住了43名患者。只要有合適的腎源和尿毒癥患者,我們都會正常開展手術,2月份累計完成腎移植手術18例,腎移植監護病房最多時住了11個術后患者。截止3月5日,3月份已完成10例腎移植手術,其中兒童腎移植2例,為全年腎移植臨床工作開了個好頭……”
在談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科室工作時,鄭大一附院腎移植科主任豐貴文教授表示腎移植科堅決落實劉章鎖院長講話精神,堅持疫情防控、臨床及科研工作齊頭并進,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醫護人員和患者安全,幾乎每天都在滿負荷運轉。
響應號召,科學防控。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洶洶,但是尿毒癥患者數量并沒有減少。為此,腎移植科全體醫護人員一直堅守崗位,隨時待命,并多次召開科務會,提前謀劃,科學排班。為確保醫護人員“零感染”,多次組織科室醫護人員院感培訓,強化防護意識;嚴格按照醫院要求,對所有收住院的患者及家屬開展CT檢查和血常規檢查,堅決杜絕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屬進入病房;科室每天的交班都在微信上進行,所有醫師采取分時段查房制度,輪流查房,盡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護理團隊克服種種困難,認真執行疫情期間移植監護病房環境管理、患者陪護管理等,防止交叉感染,同時切實做好監護病房術后患者的人文關懷、生活護理。
履職盡責,全力以赴。由于住院患者大多為尿毒癥患者,依賴血液透析,生活質量較差,尤其是部分兒童尿毒癥患者對透析不耐受,又嚴格限鹽限水,生活痛苦,腎移植團隊一直堅持符合手術條件一例,就做一例,決不放棄任何一個挽救患者的機會。從潛在腎源評估,到腎臟獲取,再到器官休整,腎移植團隊爭分奪秒,嚴謹地把控每一個環節,認真地做好每一個細節,全力以赴扎實做好每一例腎移植手術。最多的一次,我院腎移植團隊連續做了6臺移植手術,緊張的手術工作從第一天早上,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下午,整整開展了30多個小時。待所有手術患者安全返回腎移植監護病房,腎移植團隊才算松了口氣。
運行機制,全國領先。腎移植手術對手術技術及圍手術期管理要求很高,需要醫師、護士、OPO團隊、實驗室工作人員及相關科室專家等共同參與。而我院腎移植科年手術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兒童腎移植數量穩居全國第一,豐富的移植經驗造就了成熟的移植團隊,規范的移植合作機制早已聞名遐邇:靈活多變的腎源獲取方式拓寬了器官來源,強大的器官評估專家團隊涵蓋呼吸、神經、病理等多學科知名專家,及時高效的評估專家組三小時之內即可完成腎臟病理評估,年富力強的移植專家團隊時刻準備著開展各種形式的腎移植手術……
團隊文化,和諧發展。與腎移植團隊成員一接觸,其科室積極、向上、融洽、和諧的團隊文化令人印象深刻。正如腎移植科副主任尚文俊教授所說,腎移植科在老大哥豐貴文主任的帶領下,就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平時科室的事情都是大家協商而定,只要有利于科室和醫院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都可以暢所欲言提出來。腎移植科今年已經組織召開兩次工作討論會,對科室的臨床管理、科研工作、實驗室建設等進行了充分討論。科室醫護人員團結一心,顧全大局,疫情初期均積極響應醫院號召,踴躍報名參加戰“疫”一線工作,其中謝紅昌主治醫師被安排于3月8日進入我院隔離病房工作。豐貴文教授,李金鋒副教授,王軍祥和王志剛主治醫師積極修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標書,尤其是李金峰副教授克服身體不適影響,依然堅持圓滿完成了醫院下達的標書任務。
“在沒有手術的日子里,幾次做夢竟然夢到去尋找腎源了。”當被問到一直如此緊張地堅持工作,感覺累不累時,豐貴文主任舉了個例子,并表示平時習慣了緊張的工作節奏,如果有幾天沒手術,反而很不適應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即使環境條件非常艱苦,腎移植團隊本著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宗旨,一直沒有放松,毅然克服重重困難,兢兢業業堅守在臨床一線,盡心盡力做好每一臺手術,盡職盡責服務好每一位患者?;蛟S,這就是所謂的醫務人員的責任與擔當吧!
監 制:孫承斌策 劃:劉 潔 鄭 衛 蘭紅光 賴向東 王建華統 籌:費茂華 周大慶 章 磊攝 影:鞠 鵬 李學仁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影響。為了讓孩子們對今年特殊的“國際兒童節“有更深刻的體會,省對外友協擬與河南省美術館及多家境外友好組織聯合舉辦“2020國際兒童抗疫繪畫藝術作品展”,希望從孩子們的視角,展現抗疫勝利后對美好生活的設想,同時致敬一線工作者,助力全球抗疫。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知識產權局等7部門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施部分職業資格“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的通知》,進一步強化穩就業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無論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還是謀劃指導脫貧攻堅,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重視奮斗和青春的價值,也用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緊密部署為這兩個詞注入深遠的涵義。
孫錦輝就是這70余名青年中的一員。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客運一班“戰狼”黨員突擊隊的負責人,孫錦輝已經整整瘦了10斤,用“廢寢忘食”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工作狀態再合適不過了。
“接到緊急消毒任務,列車馬上進站,大家準備出發!”4月11日,夜色如墨,從上海虹橋開往北京南的G152次列車劃破黑暗,駛入北京南站。北京鐵路疾病預防醫學研究中心車站消毒處置組北京南站消毒處置組的值班人員接到電話后,麻利地穿戴防護裝備、手拎10多公斤重的消毒桶,以最快速度奔向14站臺,僅用13分鐘就完成了車廂消毒工作。車廂、車站是他們每天奮戰的地方。
習近平的戰“疫”日歷
用70秒,致敬戰“疫”英雄
不畏艱險、頑強不屈、堅韌不拔、高風亮節——當這座城市因洶涌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斷然“封城”,鐘聲激越,記錄著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戰“疫”歷史。
澳新戰“疫”公開課于北京時間3月30日下午4時(悉尼時間3月30日晚7時)開講。公開課由人民網澳新頻道、人民視頻聯合推出,為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的華僑華人和留學生就疫情答疑解惑。公開課第一講,我們邀請到了武漢同濟醫院護心小分隊骨干、新冠肺炎危急重癥病房一線的周寧副教授!他一直奮戰在武漢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有著豐富的經驗,與全球華僑華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