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5日16:43 來源:猛犸新聞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文 受訪者供圖
2001年出生的李宇軒,決定成為武漢新冠肺炎定點醫院ICU的志愿者。他的媽媽、姐姐同樣奮戰在醫院。
在武漢,定點醫院里有不少像李宇軒一樣的“00后”志愿者。他們還是不少人眼里的孩子,在“疫”線給患者輸液、拔針、清理嘔吐物、倒垃圾、翻身、量血壓、發一日三餐……任務瑣碎而又繁重,卻不叫苦。
他們年輕而又敏銳,人生頭一次近距離感受生死這個龐大主題,懷揣善意滿腔熱情奮不顧身,幫助進入緊急狀態的武漢疏通毛細血管。
3月5日是武漢封城第43天,也是青年志愿者服務日。聽聽武漢協和江北醫院兩位“00后”志愿者分享的心路歷程。
難忘ICU患者給自己豎大拇指,盼疫情過去洗澡、打球
人物檔案:李宇軒,男,2001年生人,護理專業畢業生
還沒過19歲生日的李宇軒可以說是出生于醫護世家,外婆曾經是醫護人員,媽媽現在是醫生,姐姐是護士。他是武漢助產學校畢業生。
“媽媽和姐姐都在疫線,想跟隨她們的腳步。”李宇軒當志愿者的想法很簡單。
進入協和江北醫院ICU,當時還是疫情膠著時期。他回憶,“非常忙,當時里面有50多個患者,醫護人員都忙不過來。”顧不上想其他,每天忙著照顧病人。
ICU是疫線中的疫線,接觸的都是危重病患者,可謂是最后一道防線,這對于初次進入實戰狀態的李宇軒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尤其是人生第一次見證生離死別。
“有位患者是位快80歲的老爺爺,前半天我還給他喂飯,下午去一問,人不在了。我當時特別難過。”李宇軒回憶,這位老爺爺讓他想到自己的爺爺,也差不多是這個年齡,就覺得特別受到觸動。
雖然他僅僅是給這位老爺爺簡單的護理,但是“當時感覺很難受,很遺憾,很自責,覺得是自己沒有把他拉回來……”
這樣的經歷讓他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對得起自己這身白大褂。”
當然在ICU還有很多讓他感到溫暖的事。“我經常給一位病人喂飯,后來我要調崗,就告訴他‘從明天開始,會有別的護士給你喂飯’,他給我豎了個大拇指。當時就覺得我們不僅僅是醫患關系,朝夕相處也有了感情,今后要更好的對待患者。”
在ICU呆了一個月,李宇軒又去了發熱門診、呼吸科室,見證疫情從嚴重到目前的相對平穩,他也從時刻緊繃的緊狀態稍稍舒緩一些。
回顧自己當志愿者的這段歷程,李宇軒稱,也擔心過害怕感染,但是醫護前輩們的照顧以及安慰,讓他安定。“2003年我才兩歲,頭一次接觸疫情,說不害怕是假的,我就想接上一輩的班,做一點貢獻。”
這個大男孩私下最愛打球,偶像是勒布朗詹姆斯,等疫情過去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洗個澡,去打場球!
勇敢向疫線,“00后”也能打“怪獸”
朱詩奧,男,2001年生人,護理專業畢業生
朱詩奧想當志愿者的初心很簡單——我學護理的。
如同他防護服外面的漫畫——一個表情嚴肅的人在打“怪獸”,他想時刻提醒自己,也是宣戰——我們不害怕病毒,面對病毒,戰勝病毒!
在感染科當志愿者這段時間,他確實每天在和醫護前輩們一起打“怪獸”,悉心照顧病人,期盼出院的人多一點、快一點。個人力量雖然微薄,但是點點微光匯成江海,為武漢這座城市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以前雖然實習過,但是第一次進入實戰狀態,而且是頭一次面對疫情。”朱詩奧說。
穿防護服就是不小的挑戰。“剛開始不是很舒服,很悶很重,一上班就刻意減少喝水,也不吃東西,為了減少上廁所,可以隨時照顧病人。”
他到現在還記得曾經照顧過的一對老人患者。“他們年齡比較大了,住在同一個病房,就覺得他們感情很好,老爺爺和婆婆也很樂觀,會給我們看他們旅游時的照片。”朱詩奧回憶。
談到做志愿者的這段經歷,朱詩奧最想說的是,“我雖然是00后,剛走上社會,但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當疫情發生時應該沖在第一線盡一分力。我們會繼續向前輩學習,分擔憂和難。”
來源: 猛犸新聞相關新聞
2月16日那天,30歲的劉安,因胸悶氣促18天、發熱24天,被診斷為新冠肺炎重癥,并轉入武漢協和腫瘤ICU。” 盡管ICU的日常診療和護理任務很重,但當班的醫護人員還是抽出時間和精力,為3位病人舉辦了簡單的出院儀式。
作為奉命馳援武漢諸多重癥醫學醫師中的一位,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姜利1月26日清晨抵達武漢后旋即進入這次疫情的“暴風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堅守至今。因為插管上機的病人多了,進病房前和護士長達成共識,加強氣道管理和其他重癥常規護理。
該醫院外科ICU患者家屬可向護士長申請免費入住膠囊賓館,用取電卡就能使用艙內設施。該醫院膠囊賓館內照明、通風、消防、電源等設施一應俱全,還配備有呼叫終端,可與二樓外科ICU的護士和醫生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