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5日21:13 來源:環球時報
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人員,是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除了一線醫務工作者之外,離傳染源最近的群體之一。
截至2020年2月24日24時,武漢市累計確診病例47071例,四萬七千多名病人的背后是難以計數的感染性醫療廢物和各種被污染的生活垃圾,而這些這些數量龐大的傳染源卻是由較少的人力和物力去處理。
環球時報-環球網赴武漢特派記者連日走訪多家定點醫院,跟蹤記錄醫院感染性醫療廢物的處理過程,發現這是疫情中央不為人知的,一道用奉獻精神鑄就的血肉防線。
視頻:環球時報三缺二視頻組
一名后勤人員正在將臨時露天存放的醫療廢物裝桶,等待轉運車輛的到來。(攝影:崔萌)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我現在是體會到這句話了”
李師傅是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以下簡稱同濟中法新城醫院)一名后勤人員,大年初一那天,正在家中和家人一起看春晚的他接到了同濟中法新城醫院一位負責后勤工作的負責人打來的電話,要求他趕緊回到醫院上班,“我當時還問他你是不是喝多了,搞錯情況了”。李師傅稱。
在聽到醫院負責人對于疫情的詳細介紹后,李師傅意識到情況十分危急,于是自己帶了一床被子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就住到醫院了。
“當時醫院的情況十分混亂,到處都是過來求醫的病人,每個通道都擠滿了病人,有幾天,天氣特別冷,還下著雨,醫院里病人太多了,有些病人隨地吐痰,甚至還有大小便,我們當時都拼命清理,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但是我們幾個兄弟互相支撐,把最難的那段日子挺過來了。”李師傅稱。
李師傅原本負責醫院綠化工作,因為有一手給綠植打藥的技能,后來被醫院后勤部門安排做消殺工作,李師傅稱剛開始的時候整體的管理有點混亂,病人樓上樓下,各個科室,各個通道之間流竄,他每天都要背著裝滿了消毒液的噴灑箱在樓道,電梯里四處消殺,有時候睡到凌晨一兩點都會被叫起來去做消殺工作,“后勤部門的負責人會告訴我病人的活動軌跡,從哪個地方去往了哪個地方,進了哪幾個電梯,在病人的活動區域我們都必須做消殺。”李師傅稱。
后來醫院產生的感染性醫療廢物越來越多,缺乏足夠的人力去處理,所以李師傅也被安排去做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工作。
一名醫院臨時轉崗的綠化工人正在對臨時露天存放的醫療廢物進行消毒,這樣的工作全天進行。由于人手不足,一些原本在醫院后勤工作的員工主動要求轉崗,在一線處置醫療廢物。(攝影:崔萌)
同濟中法新城醫院的醫療廢棄物原本放在醫院地下室的暫存間,使用紅外線和藥水進行消毒,但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產生的醫療廢棄物是以前的近十倍,而且都是感染性的醫療廢棄物。“以前我們的醫療廢棄物放在垃圾桶里都會把垃圾桶蓋子蓋上,但是現在醫療廢棄物實在太多了,不僅蓋子蓋不上,我們還要把垃圾硬塞進垃圾箱,有時候裝有醫療廢棄物的垃圾袋受擠壓會突然炸開,嚴重威脅我們醫療廢物處理人員的安全,但是為了盡快收完垃圾,確保院區所有人的安全,我們只能不惜一切代價了。”另一位負責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工作的周師傅稱。
一名后勤人員正在轉運從醫院樓內清理出來的醫療廢物卸車,他每天工作在12個小時左右。(攝影:崔萌)
后來,為了解決醫院地下室暫存間堆積感染性醫療廢物造成的安全隱患,院方在醫院停車場人跡罕至的一角開辟了一塊露天暫存處,醫院大樓內積壓的感染性醫療廢棄物運至此處,24小時不停消殺,每兩個小時消殺一次,然后盡快拉走。
隨著疫情的突然爆發,武漢市醫療廢物的產量呈井噴式增長,許多醫院醫療廢物預存倉庫被填滿。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不得已,臨時開辟醫院露天場地的一角,暫時存放。(攝影:崔萌)
但是醫療廢棄物產生的速度實在太快,一線醫務工作者用完的防護服、口罩、鞋套……病人的生活垃圾,病人的餐余垃圾,病人的嘔吐物等等感染性廢棄物都要快速處理,醫療廢棄物產生的速度已超過了后勤部門正常的處理速度。周師傅介紹稱,ICU中的保潔員會將感染性醫療廢棄物集中放在指定處理間的黃色垃圾桶中,然后他們有四位師傅每天早上六點到下午五點會在整個院區不停地轉運黃色垃圾桶,然后還會安排專人值班,晚上只要接到院內科室電話就會趕過去把黃色垃圾桶運出來,他們已經保證24小時隨時有人在崗負責處理醫療廢棄物了,“我們不拼命不行啊,這是人命關天的事。”周師傅稱。
清晨,一名護士將夜里產生的醫療廢物送出重癥隔離區。(攝影:崔萌)
一名負責清運醫院大樓內醫療廢物的工人正在從垃圾車里取出廢物袋堆放在戶外臨時存放點。這些醫療廢物大都污染嚴重,包括用過的防護服、手套、口罩、醫療用具甚至病患的嘔吐物等。(攝影:崔萌)
早上六點,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工作人員開始上崗,清理住院樓內的醫療廢物。(攝影:崔萌)
在被問到承擔這樣一項危險的工作時是否感到害怕,一位負責處理醫療廢棄物的師傅稱,“其實我們也害怕,但是不頂上去不行,我就告訴自己我們這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據了解,同濟中法新城醫院原本有三百多人負責院區整個后勤工作,但是這次疫情爆發,醫院被設定為定點醫院之后,只有不到一百人愿意返崗工作,很多原本只是打雜的工作人員,現在都沖到了最危險的一線。“能回來的人都是有覺悟的人,很多人這個時候寧可丟掉工作也不愿意回來,還有一些人,他本人想來,但是家人各種阻攔不讓回來,這些我們都表示理解。”另一位原本負責綠化院區工作的師傅稱。
在李師傅看來,在這場災難面前真的能夠凸顯出許多人高尚的品德,“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啊,我現在是體會到這句話了,一個不來,兩個不來,誰來保護醫院,誰來保護醫生病人,如果都不來,這個社會就完了,所以,我們要感謝醫生,感謝護士,也要感謝身邊這些踏踏實實的后勤人員。”李師傅稱。
一名工人正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醫療廢物暫存間工作。截止到記者發稿,該院區已將全部露天臨時存放點的醫療廢物清理完畢。(攝影:崔萌)
“疫情結束,
我要帶孩子來武漢玩一次”
雖然自己身處在抗疫最危險的一線,但是李師傅依然認為,身邊有許多讓他都肅然起敬的人。在他眼中,從南京千里馳援武漢的一支感染性醫療廢物轉運隊就是他學習的楷模。“他們那天來清理我們露天堆積的垃圾,一袋袋裝箱轉運,我都給他們鞠躬致謝,豎起大拇指,我覺得他們太辛苦了,他們還揮手表示這都是小事,他們真不簡單啊,看到他們那種勇氣和敬業精神,我們做什么都不覺得累了。”李師傅稱。
李師傅口中的這支感染性醫療廢棄物處置團隊由南京市環保局組織成立,2月16日,南京市環保局接到武漢市環保局的求援,便組織四人,兩車,帶著380個醫療廢物專用周轉桶,和一批專用防護設備來到了武漢,每輛車上都寫著“頂武漢,保南京”的標語。
兩名來自南京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的專業人員正在協助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轉運。此次南京先期派遣兩臺醫療廢物轉運車和四名專業人員馳援武漢,增援人員近期也即將抵達。(攝影:崔萌)
到武漢后,這支醫療廢棄物處置團隊一秒鐘也沒有停歇,馬上就奔赴醫院開始轉運堆積的醫療廢棄物。他們每天早七點出門,晚上七點收工,一輛車兩位師傅一天要搬運處理184桶感染性醫療廢棄物。
“剛來的時候,有些轉運車看到現場情況也不太敢接這種活,我們只能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我們當時其實也有點害怕,但想到自己是個環保人,就覺得這些其實都是自己應該做的。” 南京醫療廢棄物處置團隊的謝師傅稱。
團隊中另一位姓何的師傅稱,很多人聽說要來武漢工作,就退縮了,但他覺得只要自己防護到位,就沒有問題,他們來之后每天都在執行嚴格的防護標準,所以慢慢地就戰勝了恐慌情緒,淡定下來了。
與南京醫療廢棄物處置團隊一樣逆行而上的還有湖北襄陽的一支團隊,這支團隊大年初五就來到了武漢。“得知來武漢從事醫療廢物回收轉運處理任務,其實心里會有點害怕,但公司領導給我們做工作,為我們制定專業的操作流程,在防護這一塊也做得比較到位,我們現在已經不怕了。我們已經在武漢工作了二十多天,九十多位馳援武漢的同事沒有一人身體出現異常反應,都挺好的。”團隊成員李師傅稱。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后勤人員在清晨把提前裝桶的醫療廢物拖出準備裝車轉運。由于量太大,多個省市有醫療廢物處置資質的隊伍馳援武漢,義務協助醫院轉運。(攝影:崔萌)
據李師傅介紹,他們剛到武漢的時候,每天都是按要求在武漢各大醫院之間穿梭,每天需要工作十四五個小時,現在整體的工作捋順了,他們每天都能直接對口指定醫院,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而且疫情整體得到了控制,情況逐漸好轉,他們每天也只需要工作十個小時左右了。
據了解,武漢市的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已由先前的50噸/天提高到100余噸/天,這當中離不開全國各地對武漢環保部門的支援。正是大量人力物力的到來,幫助武漢”消化“掉暴增的感染性醫療廢棄物。
來自湖北襄陽一家公司的醫廢處置人員正在進行上車前的洗消工作。疫情爆發后,該公司先后共派出92名醫廢專業人員和35臺醫廢運輸車輛,自帶防護裝備和物資,馳援武漢開展醫療廢物收集和轉運。(攝影:崔萌)
說到自己選擇支援武漢的初衷時,李師傅稱自己畢業以后在武漢生活了七八年,一直覺得武漢這個城市挺好的,“這是我們華中地區特別美的一個城市,現在出現這個疫情,整個城市都封城了,我們也想著要過來幫點忙,早點把工作做好,盡快讓疫情結束,結束以后我一定帶孩子來武漢玩一次。” 李師傅稱。
“希望這光和熱能把瘟疫帶走,
讓人民康復,讓百業復興”
50歲的李先生原本是深圳一家節能服務上市公司的老總,年前一直關注武漢疫情,每日都陷入悲痛之中的他,在大年初一這天主動聯系到平時有業務往來,此次又承擔雷神山醫院建設任務的某建筑公司,提出他03年參與非典防治一個攻關課題子課題的研究成果和經驗,他建議在雷神山醫院就地建立物理消毒設施,以及感染性醫療廢物焚燒設施。
雷神山醫院醫用垃圾裂解焚燒車間的暫存倉庫里,配有24小時紫外線照射消毒。(攝影:崔萌)
大年初三他的建議被相關部門采用,并邀請他幫忙提供這樣一套設施,于是他立馬四處托親拜友尋找配套設備,最終,湖南的一家公司聯系他表示愿意捐贈一套垃圾裂解焚燒爐,他考慮良久,覺得工地現場情況十分復雜,委派員工過來人生地不熟不一定能做好協調調度工作,于是大年初五,他開了十六個小時的車子,從深圳來到了武漢,去雷神山當了一名志愿者。
在決定來武漢當志愿者的時候,李先生的同事和朋友都勸他不要過來,因為他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法人代表,此時以身犯險,哪怕能夠“全身而退”,回去以后至少也還要隔離14天,這將對公司的正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但李先生最終還是決定親赴武漢,“我以前做過相關課題研究,知道如果有條件,感染性醫療廢棄物就地燃燒是最理想的處理方式。我覺得自己有這個專業能力,作為一名專業的志愿者,過來了能幫上忙。”李先生稱。
跟隨李先生一同來到雷神山的還有公司的一名湖北籍員工小朱,原本并不打算回鄉過年的小朱,聽說公司招募志愿者來武漢從事醫療廢棄物焚燒處理工作,就毅然決然的報名了。“看到武漢的疫情這么嚴重,聽說公司在招募志愿者,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湖北人就該站出來做點事,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小朱稱。
小朱,一名在雷神山醫院醫用垃圾裂解焚燒車間的志愿者,湖北荊門人,在深圳打工。疫情爆發后來到武漢義務為雷神山醫療垃圾處置提供各方面支持,加入抗疫隊伍。(攝影:崔萌)
和小朱一樣主動到雷神山從事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作的還有志愿者小劉。原本在武漢徐東片區從事物流配送工作的他,在1月25日那天看到雷神山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就主動報名來雷神山從事醫療廢棄物轉運工作。小劉稱來雷神山之前每天在家里看到疫情的新聞,心里特別難受,覺得自己與其在家里待著,不如站出來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雖然剛來的時候,每天目睹大量病患,心里會有一些害怕,但和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每天在一起戰斗,恐懼感也就慢慢消退了。在被問到此時挺身而出從事這樣一項危險的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小劉表示,“其實我沒跟他們說,因為如果我告訴他們我現在的工作,他們肯定是很擔心,所以我沒和家里人交待我現在的情況。”
雷神山醫院負責處置清運醫療廢物的志愿者們(攝影:崔萌)
也正是得益于這些逆行而上的志愿者,武漢雷神山醫院雖然收治了一千多名重癥病人,但是醫療廢棄物處置工作高效順暢,每日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能夠做到就地處理,“日產日清”。
雷神山醫院志愿者陸續把醫療廢物送進裂解焚燒車間。(攝影:崔萌)
據李先生介紹,院區內的垃圾裂解焚燒爐一天要焚燒兩千包左右的醫療廢棄物,總計8到10噸左右。這種醫療廢棄物焚燒的難度很大,因為其中多半是防護服,使用之后很難進行折疊壓縮處理,所以體積較大,把垃圾塞進爐膛比較困難,此外,焚燒防護服時會產生焦油,爐膛溫度必須達到八九百度才能保證防護服燒的徹底,所以每一輪垃圾焚燒的時間會很長,一次燃燒處理需要一個多小時,為了保證雷神山的醫療廢棄物能夠迅速被處理,不產生堆積,現在裂解焚燒爐處于24小時工作狀態,志愿者也以早晚班的方式輪流作業。
志愿者正在雷神山醫院對醫用垃圾進行就地裂解焚燒。他們每兩人一班,每班工作十幾個小時。(攝影:崔萌)
在談到在雷神山醫院近一個月高風險、高負荷的工作,為雷神山醫院搭建、運維這樣一套垃圾裂解焚燒裝置所付出的艱辛時,李先生意味深長地說,“只希望這個熊熊的火焰,這個光和熱能夠把瘟疫帶走,讓人民康復,讓百業復興。”
環球時報-環球網赴武漢特派記者樊巍 楊誠 崔萌
近日,為助力城市秩序盡快恢復,湖北省各級消防救援隊伍立足職業特點、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承擔公共場所洗消殺毒、轉運醫療廢棄物、服務企業復產復工等任務。截至3月26日,全省消防救援隊伍累計實地指導重點場所27893家次,利用遠程監控抽查重點企業17764家次,指導消除火災隱患和不安全因素31477處。
我叫王寧,是湖北中油環保支援武漢志愿團隊領隊。以前很多人不了解我們這行,但是我們自己開玩笑說,抱著醫廢桶的時候,跟抱一個炸彈沒有區別。我們把醫廢周轉桶拉回處置廠,處置點進行高溫焚燒或蒸煮,再將殘渣固化填埋。
安全處置醫療廢物,是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二次污染的重要舉措。按照生態環境部應急處置要求,湖北省各市州均建設了醫療廢物應急貯存庫,應急貯存能力達到1552.6噸。在武漢江夏第一人民醫院,醫療垃圾被放入寫有“醫療廢物”標識的黃色垃圾桶,然后從醫院的垃圾出口運出,送入醫療廢物應急處理系統。
” 新冠肺炎在湖北等地確診人數的迅速增加,給醫療廢物的處置出了一個難題。2月3日,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印發《新冠肺炎疫情環境風險防控工作指南》,著重從涉疫醫療廢物、涉疫生活垃圾、涉疫醫療廢水、涉疫生活污水、監測與防護5個方面作出規范指導。
(許曉華)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加強醫療廢物綜合治理保護生態環境情況舉行發布會。到2022年6月,在全國所有的縣區都要形成醫療垃圾從收集到轉運、到處置的科學體系,從而達到所有的醫療廢物的科學、有效、安全的收集、轉運和處置。
” 馬怡睿,撒拉族,是青海省衛生健康委宣傳處一級主任科員,也是我省第一批赴湖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宣傳委員、聯絡員。作為院感防控和個人防護的門外漢,他深知此抗擊疫情工作的特殊性,不僅需要敢打必勝的勇氣,更加需要科學防護的理智。
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河南省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富余,實際處理能力可達13.5萬噸/年,換算成日處置能力為370.5噸/日,疫情定點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可實現日產日清。
2月26日19時20分,記者撥通電話時,身在武漢的郝鶯歌正忙著“扒拉”簡單的晚餐——半個小時后,她將進入實驗室,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自動化提取做好前期分裝工作,并將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時30分。
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人員,是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除了一線醫務工作者之外,離傳染源最近的群體之一。(攝影:崔萌) 早上六點,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工作人員開始上崗,清理住院樓內的醫療廢物。
2月26日19時20分,記者撥通電話時,身在武漢的郝鶯歌正忙著“扒拉”簡單的晚餐——半個小時后,她將進入實驗室,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自動化提取做好前期分裝工作,并將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時30分。1月22日,當她退掉當天返回河南的車票,毅然選擇留在武漢,成為一名在前線與病毒搏斗的“戰士”時,她的人生開始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