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5日17:2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遠離野味,就要遠離陋習。管住嘴,是必要的事,但并非易事。管住嘴,就是與一些地方長期的飲食習慣作較量、與當地的飲食習俗作斗爭、與自己的飲食味蕾作切割。
長期以來,不少人有“吃什么補什么”的錯覺,有“吃什么養什么”的誤區,有“吃什么治什么”的謬解。甚至有人不明就里地以為,野味代表著“新鮮”,野味能夠治病,野味可以帶來刺激,諸如吃貓能提振精神、吃蛇能強健身體、吃鼠能美發生發等說法。以訛傳訛、美化包裝、憑空而來的理由,無一例外地為這一不生態、不健康的陋習提供了反科學的說辭。
管住舌尖,就要杜絕僥幸。食要分材,不能什么都吃,也不是什么都能吃。很多野生動物之所以被端上餐桌,并非真是美味佳肴,往往是因為一些人抱著新奇、刺激、萬一有奇效的僥幸心理食之。殊不知,因為口腹之欲,極有可能把潛在的病毒釋放出來,把珍稀動物逼近滅絕。杜絕任何對野味的貪婪和僥幸心理,管住舌尖就能讓人與自然都有“活路”。
野味不能放縱,“野蠻”更不能放任。禁食野味就是承接文明。有些人、有些地方把野味視作特色資源,甚至包裝成一種飲食文化,折射出粗放低俗的生活觀,必須摒棄。
古人談飲食文明有“五戒”:戒縱酒、戒耳餐、戒目食、戒強讓、戒暴殄。古人觀念照進現代生活,既要除飲食之弊,又要興文明之利。現代人要有現代人的樣子,要有現代生活的風范。禁食野味,管住嘴,也要“邁開腿”,從制度、規則與文明出發“起而行之”,再難都不能松。
越是難禁,越應該禁;越是難管,越應該管。禁,強力地禁,管,徹底地管。在這個問題上,就得來一次 “一刀切”。
【相關閱讀】
人民網三評“禁食野味”之一:管不住嘴,就會要命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根據今年3月底新修訂《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廣東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野生動物保護省級地方性法規修訂的省級行政區。半年來,廣州、深圳、珠海市先后出臺禁食條例,汕頭等14個地市出臺禁獵和禁食通告,并大力推進禁食野生動物后續處置補償工作,廣州等18個市已制定退出處置方案或指導意見。
到今年年底前,竹鼠、果子貍、豪豬、鴻雁等45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人工養殖繁育行為,全部關停。對竹鼠、果子貍、豪豬等45種野生動物,要積極引導有關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并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
為指導養殖戶合法合規經營、有序有效轉產轉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確定了分類管理范圍。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9日說,對竹鼠等45種野生動物,要積極引導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
鄭州今日限行:3和8。映象網帶你看不 一樣的新聞……
更勤洗手了、習慣戴口罩了、采用分餐制了、不吃“野味”了、游玩先預約了……多數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后仍會繼續保持這些習慣。
深圳成為內地首個立法禁食貓狗城市。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表示:貓狗作為寵物,與人類建立起比其他動物更為親近的關系,禁止食用貓狗等寵物是現代人類文明的要求和體現。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以及由此給公共衛生安全帶來的巨大隱患,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些動物保護人士和基層干部認為,野味消費群體龐大,盜獵利潤驚人,是導致野生動物盜獵犯罪屢禁不絕的根源。
3月11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召開座談會,進一步推進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貫徹實施。
一律停止受理以食用為目的獵捕、出售、購買、進口野生動物等活動的行政許可申請;一律停止為食用目的出售、運輸野生動物等活動……3月11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安徽省林業局副局長齊新介紹了安徽省為落實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制度采取的相關措施。 安徽省將對以食用為目的從事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經營利用機構,開展一次徹底檢查整頓。
關于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漁業、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監督管理,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