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0日10:5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武漢闖關”系列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蔡闖 安勝藍 李丹陽 王斯敏 劉坤 張銳 晉浩天 章正 李盛明 姜奕名 盧璐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武漢這座城市天生熱鬧。每個早晨城市從小街小巷“過早”的香味中醒來,在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中度過一天,直到半夜方才睡去,擁擠、喧鬧、繁華,彌漫著一股煙火味兒。
武漢人一向親切。不管是初次見面還是相處已久,武漢人都會用這句話表達問候——“你家吃了冇?”熱情、直爽、潑辣,散發出“火爐”特有的溫度。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武漢一瞬間凝固。路上空蕩了,人群消失了,燈光黯淡了,坐在巷口聊天的爹爹婆婆們不出來了,就連那句掛在嘴邊的“你家吃了冇”,也變成了微信里小心翼翼的“你還好嗎”。
但這座城市并沒有冷卻。掀開沉寂的外表,溫暖依舊順著每一條街道流動,流向每一個細微之處——一些人為它挺身而出,一些人為它堅定守護,一些人為它潸然落淚,一些人為它加油鼓舞……因為有了他們,這座城市不會失去溫度。所有的暖意正在匯聚,等待著春天來臨的那一刻。
武漢的溫度,從不“差火”
武漢人差什么,都不能“差火”。
做事到位,待人至誠,對于武漢人來說,是最不能差的那把火。
林軍就是那個“不差火”的武漢人。他是武漢市中心醫院門口小賣部的老板,在那里經營了十幾年。醫生需要什么東西,一個電話過去,他總能準時送到。醫生們沒帶錢的時候,他揮揮手讓他們直接拿,錢的事以后再說。十幾年來,這個皮膚黝黑、一臉和氣的漢子從來都是憨厚地笑著,毫無怨言。
然而,這個冬天,林軍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人們知道他的故事,是從武漢中心醫院醫生蔡毅的微博里。他在這篇為林軍而作的悼文里寫道:“很多小人物,在我們身邊,不那么起眼,突然沒了,我們才發現,他在我們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林軍老板,我就這么送你了,感謝你這么多年對我們中心醫院兄弟們的幫助和陪伴。”寫完這些,他轉身又上了戰場,“我覺得,我還可以,我能抗住壓力,盡快盡多地救治更多人!”
疫情面前,武漢人承受著生命不能承受之痛,卻始終沒有熄滅心中那一捧火。在這場戰“疫”中,支撐著他們的,是那些普通人瑣細的日常點滴,那些細微的善意和愛。
“送什么沒那么重要,我們跑著就是一種安慰。”美團外賣員老計這樣形容自己現在的工作。自稱“外賣老哥”的他認為,只要大街上還能看見外賣員在跑,就證明這座城市還在運轉。
自從武漢封城那一天開始,他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大街小巷,幫醫生送飯,幫老人買菜,幫女孩送藥……這段日子里,他承擔起了無數人的生活,甚至是他們的希望。有一次,一個在家自我隔離的女孩讓他幫忙買藥,上門時,她告訴老計自己很害怕,幾乎每天都在哭。老計一邊安慰她,一邊在微博求助,把收到的網友鼓勵都發給她。老計告訴她:“想想這煙火十足的人世間還有那么多美食、美景和美人,武漢不孤獨,你也不會孤獨!”
老計說,他有幾次“被煙熏了眼睛”的感覺,一次是一個女孩追著他說謝謝,還有一次,是他在街邊裝電瓶,突然聽到樓上傳來一聲吶喊:“武漢加油!”
他們的身影平凡卻不渺小,他們的光芒微弱卻不動搖,在這個至暗時刻,每一個“不差火”的普通人,都在溫暖著這座城市——
“我的宿舍里有餅干,還有口罩,走的時候我沒鎖門,需要的話直接過去取。”“我窗邊的架子上有米面零食,桌子上有電煮鍋,有需要就去拿。”……在武漢大學櫻園宿舍微信群里,離開武漢的同學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物資分享給留守的小伙伴;
“哎呀一點小事,舉手之勞,真不用給錢。”在武昌區中南街道煤院小區,物業經理黃凱給不方便下樓的老年住戶送去分裝好的新鮮蔬菜,幫助他們清理門口的垃圾,最后婉拒了他們支付報酬的請求;
“她向我求助的時候是出于對老師的信任,我不能拒絕她。”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接到一個陌生母親為孩子求藥的電話,獨自一人跑了數家醫院,為她們開了兩個月的救命藥。
武漢的溫度,從不“差火”,它總是被這座城市中善良的人們保護得很好。
武漢的溫度,正在流動
幾天前,武漢下起了庚子年第一場大雪。空氣更加寒冷,街道依然沉默。
冰雪覆蓋之下,這座城市鮮活的脈搏兀自跳動。
方艙醫院暖起來了。半月以前,這些為收治輕癥病人而臨時改造的醫院中不斷涌進大量病患,陌生的環境加上初期各種資源緊張,讓低迷的情緒交織在此。最近,卻不斷有來自方艙醫院的暖心視頻“刷屏”網絡,鏡頭中,醫護人員與病患一起合唱《歌唱祖國》,跳廣場舞,做瑜伽……這里的氛圍著實昂揚了不少。
在洪山區體育館方艙醫院,江西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歐陽萍結合自己在中醫院工作的特長,示范帶領100多個病人集體在方艙醫院學習易筋經。“自然呼吸,兩掌從胸前向體側平開,手心朝上,成雙臂一字狀。兩足后跟翹起,腳尖著地,兩目瞪睛平視……”一套動作完成下來,大家都感覺神清氣爽。
“武漢,一個曾經多么繁華的城市,現在因為一場疾病,街道變得特別冷清。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用愛和真情擁抱她,給這座城市多一分信心,多一分溫暖。”歐陽萍在日記中寫道。
當前,樂觀是比火焰更溫暖的東西,它在一線悄然傳遞。
近日,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余昌平自拍講述“起死回生”遭遇的多段小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吸引千萬次的點閱。這位曾奮戰一線因公感染的醫生不僅沒有愁云慘霧,相反鏡頭里他樂觀、幽默、豁達,他以專業角度和親身經歷,平實言語間透露出對于當代醫學戰勝疫情的樂觀態度。
冰雪料峭。在疫情一線,一位位守護者將自己的體溫熔鑄進城市的肌理中。
在醫院、高速路口、居民小區等疫情防控關鍵節點上,醫護人員、公安干警、基層干部、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在風雪中,搶救患者、監測體溫、檢查車輛、記錄信息……
在武漢市東西湖區舵落口公安檢查站,52歲的民警吳洪已奮戰了20多個晝夜,檢查每輛進入武漢的車輛,在寒冷的戶外一站就是4個小時。
在各個方艙醫院,有的提前備好了電褥子,有的緊急添置了厚棉被、羽絨服、電熱油汀。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患者蔡先生說:“外面雖然下著大雪,方艙內卻舒適暖和。”
“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2月14日,武漢所有小區開始嚴格封閉管理。3.6萬名干部職工,下沉社區共同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他們登記、排查,給群眾買菜、送藥,為群眾把守好健康之門,讓居民區不變成一座座孤島。
大雪中,心還是滾燙的。
在一線默默守護的他們,正聯結起這座城市流動的溫度。
武漢的溫度,與彼相通
“武漢加油”從不是一句口號。從疫情暴發的那一天起,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員和物資就在源源不斷地進入武漢。
1月24日除夕夜,來自陸軍、海軍、空軍軍醫大學的3支醫療隊來到江城。幾乎同時,上海援鄂醫療隊在萬家團圓之夜逆行抵漢。
春節期間,各地醫療隊紛紛火線馳援。2月7日,山東齊魯醫院、四川華西醫院兩支醫療隊,在武漢天河機場“會師”。至此,同樣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國醫學界“四大天團”: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齊聚武漢。
如今,全國29個省(區、市)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軍隊系統已經派出3萬余名醫務人員來支持湖北和武漢。與他們一同“奔赴”武漢的,還有大批口罩、鞋套、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這些舉全國之力派遣而來的精銳部隊,構筑起疫區的堅固防線。
在各地援建武漢醫療設施的故事里,有中國速度,也有中國溫度。
短短10天,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救命醫院”火神山醫院交付完成,這背后,是7000余名建設者不分晝夜地趕工。
在一邊建設一邊收治病人的雷神山醫院,水電工人張鵬留守在這里負責醫院的水電安裝、改造、維修。剛來這里的前3天里,他一共只睡了6個小時。正是眾多和張鵬一樣的建設者們夜以繼日地趕工,一點點地建造起了這座新冠肺炎患者的希望之家。
封城20余日,全國各地捐贈的物資如溪流般涓涓涌入。有企業春節期間復工加班加點趕制的口罩,有包機送達的愛心電褥子、羽絨服,甚至有農民從田里現摘的蔬菜,葉子上還帶著露珠。
在最緊要的時刻方能最深切地感到,武漢這座城市的溫度,與中國每一片土地的溫度,彼此相通。
疫情讓人們在空間上保持距離,心靈上卻貼得更近。有困難,不放棄、不拋棄,中國人民總能在面對任何災難時凝聚成眾志成城的集體,激發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力量。
武漢不會失去它的溫度,眾人為之抱薪舉火,中國是這座城市最堅強的依托。
紀錄片《一個人和一個城市》中有這樣一段獨白:“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卻只熟悉它。就仿佛許多的人向你走來,在無數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張臉笑盈盈地對著你,向你露出熟悉的笑意。這張臉就是武漢。”我們盼望著,春回大地,那個熟悉的武漢像往常一樣從睡夢中醒來。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20日 01版)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車成功試跑,時速400公里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正式下線……今年,中國中車接連推出一系列行業領先的新產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表示,企業應努力做好做精主責主業,不斷推出更加精良優質的產品,為品牌大廈添磚加瓦。
△《故事里的中國》第二季丨“人民英雄”張伯禮學生黃明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年過古稀 心如朝陽 2020年2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張伯禮院士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中醫院。
“希望疫情結束,醫院能給我分配個男朋友。黨委書記趙玉蘭和工會主席付云為這對即將結婚的新人送上鮮花和祝福 這個愛情故事還要從踏上武漢的那天開始講起。”被隊員們稱為“申媽媽”的護士長申華坐不住了,隊員們結束抗疫工作返崗上班后,她決定當次紅娘。
在非洲很多地方,“中國建造”赫然可見:加納的國家劇院,疫情期間尼日利亞的方艙醫院,蘇丹的友誼大廳……談及中國援建,非洲六強選手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這些“中國建造”,凝聚了中國建設者的心血,更是中非友誼的見證。
首次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強制要求11月1日至21日曾到過14家指定跳舞場所的人士進行核酸檢測,違反者罰款等。在鄭州入境后進行集中隔離的外地居民,隔離期滿后不逗留,應盡快返回目的地,配合當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在中國中冶承建的斯里蘭卡中部高速公路第一標段項目現場,一條寬闊的路基在椰林掩映中向遠方延伸。斯里蘭卡《每日鏡報》日前報道說,在中國企業修建的中部高速公路完工后,從康提到科倫坡的路程將縮短到兩個小時以內。
” 在中國中冶承建的斯里蘭卡中部高速公路第一標段項目現場,一條寬闊的路基在椰林掩映中向遠方延伸。斯里蘭卡《每日鏡報》日前報道說,在中國企業修建的中部高速公路完工后,從康提到科倫坡的路程將縮短到兩個小時以內。
有了云棚系統根節點,遠在山東壽光的野虎蔬菜合作社的產業園便有了數據支撐,農戶不再依靠經驗種田,而是依靠精確的數據種田。除了云棚系統試驗區,譚家灣云上農業試驗場還布局有智慧網格試驗區、都市農業試驗區,涵蓋多種作業場景。
在觀展的觀眾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是曾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援鄂醫療隊員,或是解除隔離的留學生,又或是展品提供者、親歷疫情的市民。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醫療隊劉青玲攜三位隊友,從西安來到展覽現場,看到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告別家人奔赴一線,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張伯禮臨危受命,于1月27日飛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的救治,在抗疫前線奮戰了80多天。除了新冠疫苗,陳薇還率領團隊研發新藥,加緊研制針對特異性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單抗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