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9日17:17 來源:中國軍網
青春戰“疫”之路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通訊員 覃麗萍 孫 威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舒純(左)和王歡(右)。
路再難,我們也必須回武漢
空蕩的高速公路上,一輛車牌號為贛C040L警的警車向北疾馳。
“長這么大,這是第一次坐警車!”車內,中部戰區總醫院女護士王歡心里覺得有些激動,又有些沉重。
車燈穿過重重夜幕,掠過一個個轉瞬而過的指示路標。宜春、九江、黃石、鄂州……離目的地武漢越來越近了。
正月初二,車窗外萬家燈火,卻不見煙花綻放。車窗里,4個戴著口罩的人默不作聲,只有發動機的轟鳴聲、車輪與地面的摩擦聲,撕扯著幾乎凝固的空氣。
車里沒有放音樂,沒人靠在座椅上,沒人低頭看手機,也沒人說話。
前排,表情嚴肅的司機和副駕駛員專注地看著前方路況。后排,王歡和同事舒純這2名年輕女孩也挺直了腰,聚精會神地盯著路標。
在她們身后,是一條曲折的“逆行”之路。在她們前方,是一條更艱險的戰“疫”之路。
春節前,22歲的王歡從武漢回東北老家過年。她媽媽發現,女兒坐在飯桌前也拿著手機,不停地刷微博、看新聞,筷子夾菜也有些漫不經心。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把王歡的神經拉成了一張“弓”。她工作的中部戰區總醫院,就在武漢市中心。
回家第二天,王歡就從工作群中看到這樣一則“緊急動員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愈發嚴峻,號召全院人員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兩句話,讓王歡感到“熱血有點上頭”。
群中一條條彈出的報名出征的消息,讓王歡坐不住了。看到40名同事已經組隊馳援武漢市肺科醫院,她下定決心:“必須要回武漢!”
在江西老家休假的護士舒純也注意到這個消息。互通幾條微信后,兩個關系要好的姐妹已經商定,向護士長楊宇請戰。
大年三十,兩個消息傳來。好消息,組織同意他們歸隊;壞消息,進出武漢通道封閉。
飛機票,沒有!高鐵票,退訂!汽車票,停售!
看到女兒吃不下睡不著,王歡父親開始在網上計算路線。他盤算,開車一天一夜,應該能把女兒送回武漢。這個“小火苗”很快被王歡掐滅了,“路太遠,不安全,你好好在家照顧姥姥、姥爺!”
正月初二,凌晨5點的東北小鎮,天還很黑。王歡拎著媽媽裝好的大半行李箱方便面上了汽車。她要趕上8點40分從長春飛往南昌的航班,然后到舒純家中匯合,再一同想辦法前往武漢。
飛機上,連王歡在內只有10名乘客。3個多小時的航程,王歡連吃一口餅干的胃口都沒有。前一天,她用微信聯系好了一位私家車司機到機場接站。抵達機場后,王歡打電話給司機,司機一看來電顯示是湖北的手機號碼,竟然坐地起價,否則就立馬退單。
費盡口舌,司機這才同意出車。那一刻,委屈的淚水在王歡眼中打轉轉。
好不容易在江西宜豐縣城碰頭的兩姐妹,一見面就哭了:“再難,咱們也要回武漢。”
當天,又一個消息傳來:中部戰區總醫院再次抽調醫護人員組成醫療隊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
不能再拖了!舒純在網上約車。從宜豐到武漢高速路口,4個小時車程,她們出價3000元,也沒司機接單。
兩人拖著行李箱,步行1個多小時,到附近派出所求助。值班民警建議她們到縣公安局求援。
冷冷清清的大街上,看不到一輛汽車。突然,疲憊不堪的她們眼前一亮——街邊停著兩輛共享電動車。
啟動,把黑色行李箱放在腳踏板!跨上電動車那一瞬,王歡在想:“要是電動車能上高速,騎回武漢該多好。”
早上坐飛機,中午坐汽車,下午又騎上電動車,用王歡的話來說,“就差輪船沒坐了”。
一路走,一路導航。天快黑時,她們終于摸到宜豐縣公安局:“我們是部隊醫院的醫護人員,今天必須回到崗位。”
值班局領導立即向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和相關部門匯報了情況。不久,經指揮部同意,縣防疫中心和縣醫院派出專人為她們檢查身體,民警還從食堂為她們打來熱飯。
天色越來越暗,公安局接待大廳里,兩個女孩坐立不安,不時站起來轉上兩圈。
舒純后來說,從未覺得,一個半小時竟會如此漫長,也從未感覺如此孤單無助。
有你同行,無數滴水匯聚成海
舒純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值班。
“上級批準,派警車直接護送兩名軍隊醫護人員回武漢!”看到民警鄧峰遞過來的這張證明信,舒純和王歡高興得差點跳起來。確定舒純和王歡身體健康后,經過慎重考慮,縣公安局派出兩名同志護送她們上路。
她倆不知道,公安局不少值班干警為了核實信息、開證明、聯系護送人,晚飯都沒有顧上吃。
作為一名曾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的老兵,民警鄧峰知道,中部戰區總醫院的“動員令”意味著什么。接到任務后,他爭分奪秒為兩名醫護人員辦好了手續。那天,他也是提前結束休假,緊急返回崗位的。
在高速公路上緊張行駛4個多小時后,“武東收費站”路標終于出現在舒純和王歡眼前。“到家了!”深夜10點半,兩顆始終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在高速路口檢查站,宜豐警方與武漢警方進行了交接,然后就匆匆連夜返回。
身穿白色防護服的武漢交警,得知兩名護士“逆行”回武漢,敬佩之余也連連叮囑她們,救人的同時一定做好防護。
與交警揮手作別,王歡突然想起一件兒時的往事。那時,她才七八歲,生病了去醫院打針,護士姐姐溫柔的聲音和親切的微笑,給人甜甜的安全感,讓幼時的她心底萌生一個白衣天使的夢想。
如今,這種熟悉的溫暖,更讓王歡心生力量。部隊派出的車輛到達高速路口,載著她們返回中部戰區總醫院。
1月26日當晚11點半,舒純和王歡終于順利歸隊,加入抗“疫”一線。
現在,穿著防護服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護理患者的舒純,每天很累但心里特別踏實。“有時去治療,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對這句話,她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次,一位新冠肺炎病人住進留觀病房。剛來時,他的情況很不樂觀,血氧飽和度只有69%,需要一直吸氧治療。
舒純注意到,這位患者情緒低落,整天唉聲嘆氣,甚至常常默默流淚。舒純和同事只要一有空,就經常鼓勵安慰這位患者。到第3天,這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明顯上升,精神也好多了。
晚上下夜班從病區往回走的路上,舒純常會想起“逆行”回武漢的那個夜晚。
20多天前發生過的事情,好像已經過去了很久。很多人和事,好像存在了自己一個心愛的糖罐里,不舍得取出。她說:“每個人都活成一束光,世界便會成為閃耀的太陽。”
她經常會瀏覽網頁,只要是和疫情相關的,她都會密切關注。有好幾次,她都覺得自己被感動到了,特別想除了“點贊”之外,寫點啥。
“祖國不是任何人,但卻是我們全體。愿你我胸中永遠燃燒著這明凈的火焰。”2月14日這天,舒純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
信仰的力量,會像星光點亮曠野一樣,點亮人心。舒純收獲了很多朋友的“點贊”,也意外地收到了一條簡單卻暖心的微信:我不能為你做什么,給你免3個月房租,你要保護好自己。
發信人,是她的房東,一位武漢大姐。
一剎那,似乎感受到成長的拔節
下班了,王歡讓同事給自己拍照留影。
桌上那些瓶瓶罐罐的化妝品,從參加戰“疫”以來,舒純已經一個多月沒有打開過,都落了灰。以前上班時,她和姐妹們都會畫個淡妝,“自己‘美美的’,對病人也是一種尊重”。
現在,愛美的舒純選擇素面朝天。一是累得顧不上,二是每天穿戴三級防護裝備,容易流汗弄花了臉。
她說,等疫情過去,要趕緊把自己重新“捯飭”起來,然后好好談一場戀愛。
細心的護士長楊宇,也感覺到兩個姑娘的變化。王歡和護士長聊起她們回武漢那天哭鼻子的“糗事”,楊宇曾要求護士們,不管遇到再大的難處都不要哭。王歡笑著說,“以后再遇到這種事,絕對不會哭了!”
一雙活潑的黑眼睛下,帶著盈盈笑意的嘴角翹出一個好看的弧度,露出潔白的牙齒。如果沒有被口罩遮住臉龐,王歡甜美的笑容,會讓每個看到她的人都暖暖的。
每一天,無論再累再忙,王歡的聲音里都帶著活潑的氣息。她愛笑,“一秒鐘的微笑,也許可以帶給別人一天的快樂”。她喜歡向日葵,那金黃的花朵就像熱情的笑臉,帶給人希望。
2月14日中午,王歡在宿舍用電熱杯,吃上了一人份的自制小火鍋。從老家帶的方便面和酸辣粉,一直還沒有機會吃。
她對生活的熱情,在食物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去年端午節前,姥姥親手包好甜糯的粽子快遞到武漢,能讓她美上好幾天;為了吃頓豆漿泡油條,她愿意在夏天早晨5點30分就起床晨跑;遇到煩心事,吃上一份麻辣燙或者一塊甜點,再配上一罐可樂,整個人都變得“帶勁兒了”。
元宵節那天晚上,王歡收到家里發來的一段視頻。姥爺為心愛的外孫女點燃了一支小小的煙花,像她小時候學放煙花那樣舉著搖啊搖。
王歡說,等疫情過后,她想帶著姥姥姥爺去三亞看海。
疫情來勢洶洶,卻讓王歡更明白了微笑的力量,懂得了親情的可貴。就像一個習慣套著圈游泳的人,在海面上突然被一個浪頭掀翻。游泳圈被沖走后,她茫然失措、手腳亂蹬時,這才發現大海給自己的,還有更大的托舉。這,就是成長的路。
“當你意識到自己必須對人負責,你就會飛快地成長。”這是此次“逆行之路”,給舒純帶來最大的收獲。
2月17日,鮮紅的黨旗下,舒純火線入黨。從畢業實習起,舒純就一直在部隊醫院從事醫護工作。沒能穿上軍裝,是她的遺憾。舒純的偶像是護士長楊宇。從護士長身上,她看到了軍隊文職醫護人員的樣子。
舒純說:“沒有疫情,護士真的可能只是一個護士,但疫情來了,我們更多了一種身份——戰士。”
每天,舒純的父母都要發來微信,叮囑女兒注意安全,防護好自己。
在抗疫一線,難免直面生死。以前從事日常護理工作,再累再難也不會對自身的安危有所顧慮。但如今,站在這個特殊的戰場,她覺得自己好像多了一層盔甲,“作為一名戰士,肯定不能當逃兵。這種時候我們不上,誰上呢?”
舒純記得,從家里離開時,14歲的妹妹問她什么時候回來,她說,等春天到的時候。
(照片由姚堯攝)
沒有誰天生勇敢,只因為有責任和擔當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疫情暴發前,舒純(上)與王歡(下)。
淋濕的淡紫色外套,貼在額頭的凌亂劉海……此刻,這張清秀而疲憊的年輕臉龐上,眼神透露著倔強。
2月3日晚8點,女孩甘如意在朋友圈這樣寫道——“從家騎車到潛江,走走停停花了3天時間,今天下午終于安全抵達宿舍,謝謝大家的關心,希望戰‘疫’能取得勝利。”
3天3夜,300多公里,騎自行車、步行、搭順風車,這名24歲的女醫生從老家荊州的小村,風雨兼程“騎”回武漢。
日前,這張“95后”女醫生騎行數百公里返崗的照片,成為戰“疫”時期最震撼人心的影像之一。
腳下,是她深愛的家鄉和土地。遠方,是急切等待救治的患者。這一路,她腳步不停,只為盡快返回工作崗位。
疫情當前,這段說走就走的“逆行”,感動了無數人。2月13日上午,“單車女孩”甘如意被組織批準成為一名預備黨員。舉行完宣誓儀式,她穿上防護服,走進了衛生所的檢驗檢疫室。
甘如意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全世界,那些曾經戴著紅領巾的“90后”已經出發上路,這一代年輕人正用昂揚的青春力量踏上新時代的遠征。
1月26日23點,女孩王歡發了一條朋友圈——“這一路有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鼓勵,人民警察的幫助,也有陌生人坐地起價,過程雖曲折,好在平安抵達。”
18個小時,2800多公里,坐汽車、乘飛機、坐警車,這個22歲女孩從吉林四平一個小鎮出發了,她的目的地也是武漢。
和王歡一同完成“逆行”的,還有她的同事舒純。她們的想法很簡單:“我們是軍隊醫院的護士,抗疫需要我們,今天我們必須回到崗位。”
在中部戰區總醫院的發熱門診,記者見到了已經在抗擊疫情一線忙碌了20天的護士王歡。“雖然我不認識甘如意,但我們的想法是一樣的,回武漢,回到崗位上!”王歡明亮的眸子中,跳躍著一股昂揚的力量。
沒有誰天生勇敢,只因為有責任和擔當。
疫情來勢洶洶,鐘南山院士出發了,他讓大家能不去武漢盡量不去,可自己卻踏上了開往武漢的高鐵。李蘭娟院士出發了,她的兒子送別母親出征武漢,說國家需要她待多久,她就會待多久。
軍隊支援湖北疫情醫療隊出發了,4000多名醫護人員沖到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全國各地支援湖北疫情的醫療隊出發了,25600多名醫護人員一批又一批趕往疫區……
國家有難,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在哪里。疫情突襲,人們認識了一群“90后”醫護工作者。答了一聲“到”,他們出發了!
(本文刊于《解放軍報》2020年2月19日05版)
”不久前,由共青團浙江省委、第72集團軍政治工作部等聯合舉辦的“王亮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網上直播,吸引逾10萬名網友在線觀看。情況危急,王亮一邊請周圍群眾打電話報警,一邊從近5米高的河堤上一躍而下,并向轎車游去。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國家至上的大局意識、公而忘私的高尚境界、同舟共濟的美好品質,成為一代代齊魯兒女的人生追求。中幾友好醫院院長桑迪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為幾內亞防控疫情提供無私援助,期待學習借鑒中方抗疫經驗。
疫情下的堅守與逆行——以色列特拉維夫紅線輕軌建設項目防疫生產紀實 如今,特拉維夫紅線輕軌建設項目這一滿載中國建設者和以色列民眾期待的項目正不斷接近終點。
新華社鄭州11月15日電題:哪里需要 我們就在哪里——抗疫凡人英雄掃描 2月12日,薛榮帶領第三支黨員突擊隊逆行馳援湖北省十堰市,不僅捐贈了1500斤84消毒液、1500斤醫用酒精以及緊缺消毒防護物資,還進駐十堰市人民醫院。在持續200多天的疫情阻擊戰中,河北省“三道防線”民警輔警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強度。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平安中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強調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意義重大,要求深化平安創建活動,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些身邊的紅馬甲、紅袖標、紅帽子,讓不法分子無處藏身無處遁形,讓我們更多一份安全、一份安心,也讓平安中國的根基更加深厚穩固。
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們
“這是新配發的新式風力滅火機,主要是利用強風將火撲滅,最高風力能達到12級……”介紹起各種滅火的裝備,森林消防員講得頭頭是道。近日,記者跟隨“追夢火焰藍”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到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聽森林消防員講“打火”故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疫”路逆行。他們用鏡頭打響戰“疫”,用文字向世界講述戰“疫”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謹以此片向所有戰“疫”一線記者們致敬!
河南省人民醫院致敬最美逆行者,為援鄂抗疫一線醫務人員開展全飛秒手術免費摘鏡公益活動。
近日,“想嫁兵哥哥的抗疫女護士”于鑫慧“人設崩塌”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有網友質疑,于鑫慧可能存在婚內征婚、債務糾紛、缺乏護士資質等問題。我們認為,她在國家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勇當“逆行者”,甘當志愿者,值得肯定和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