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7日13:06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編者按:“疫情期間,多數人宅在家里,減少外出食欲不振,但切記一定要好好吃飯?!?月1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趙文華表示,獲得人體健康必需營養素,它可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新冠肺炎。必需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保證營養能夠使人體免疫細胞處于最佳狀態。如果營養跟不上,不僅容易被感染,而且感染后不易恢復。營養素對健康而言,是預防、治療康復疾病的重要手段,對新冠肺炎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來說更是如此。
中國保健協會發布的《關于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保健建議》也表示,堅持每日食用富含核酸、蛋白質類食物,如大豆類、瘦肉類、魚蝦、雞蛋、新鮮深色果蔬;保證充足開水、牛奶和淡茶水飲用,多次少量,促進代謝;以谷薯類和適當雜糧為主食,保證身體熱量、膳食纖維和維生素;這些都能促進個人免疫力提升,助力疫情防控。
那么,哪些食物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幫助人體打贏疫情阻擊戰呢?人民健康網為您梳理。
營養專家推薦10種食物助力提升免疫力
1、蘑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許新華表示,蘑菇里香菇最好。香菇也就是常說的“山珍”,富含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D原,可有效提高免疫力,抗腫瘤、降血脂,大家每天都可以多吃點。
蘑菇還含有特殊的“保健”成分——蘑菇多糖。蘑菇多糖具有較強的抗癌防癌作用,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營養物質。
2、紅蘿卜
紅蘿卜含有一種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和木質素,使體內的巨噬細胞吞吃癌細胞的活力提高二至四倍,從而能增加機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而且生食紅蘿卜可以降血脂和膽固醇,并可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
紅蘿卜可以直接帶皮生吃,還可以拌涼菜,如糖醋蘿卜絲。將蘿卜洗凈切成絲,放入適量白糖和醋拌勻即可食用,酸甜適口,入口清爽。
3、蜂蜜
蜂蜜有極好的抗菌消炎、防腐的功能。優質的蜂蜜的保質期可達永久,因此長期服用,能提高免疫力,預防細菌病毒感染,對于脂肪肝也有奇效。
4、娃娃菜
國家高級營養師趙英敏指出,娃娃菜是種“超小白菜”,但它的鉀含量卻比白菜高很多。據測定,每百克娃娃菜中約含287毫克鉀,而同樣重量的白菜僅含鉀130毫克。鉀是維持神經肌肉應激性和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經常有倦怠感的人多吃點娃娃菜可有不錯的調節作用。
常見的“上湯娃娃菜”就是很好的做法,可加些金針菇,用雞湯來做高湯,對提高免疫力也有好處。
5、蓋菜
又稱芥菜。提到葉酸大家都想到菠菜,其實芥菜的葉酸含量是綠葉菜中排行第一的。芥菜維生素C的含量也僅次于甘藍菜。其還含有類黃酮素、蘿卜硫素和吲哚素等,可預防細胞老化、腫瘤和癌癥,提高免疫力。
6、紅棗
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表示,紅棗中的蘆丁可軟化血管,而環磷酸腺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但紅棗是溫熱食物,吃多易上火,每人每天3至5顆為宜。
7、紫薯
紫薯含有大量黏液蛋白,能夠防止肝臟和腎臟結締組織萎縮,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膠原病發生。紫薯中所含有礦物質對于維持和調節人體功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含的鈣和鎂,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癥。
8、香蕉
北京醫院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李長平表示,香蕉富含維生素B6,而維生素B6對增強人體免疫力有良好的作用,它還可以防止皮膚癌和膀胱癌。維生素B6還可以保護腎臟不患結石癥,而且對失眠癥有治療作用。維生素B6的攝入量不需要很多,每天2毫克就可以了,相當于2個香蕉中的含量。
除了香蕉以外,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還有雞肉、魚、動物肝臟、馬鈴薯、梨和葵花子等。
9、葡萄干
葡萄干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天然果糖,可快速補充能量。上班族,特別是女性,可以每天吃一小把葡萄干,對緩解手腳冰冷、腰痛、貧血等現象,對提高免疫力都有好處。此外,葡萄干對降低膽固醇和疏通腸道也有效果。
10、魔芋
魔芋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植物纖維及一定量的黏液蛋白,具有預防動脈硬化和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吃魔芋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所含的甘露糖酐和優良膳食纖維有防癌作用,并且能防止便秘和減少腸道對脂肪的吸收。
魔芋可做成各種菜式,如涼拌魔芋芹菜、炒魔芋豌豆、魔芋雞蛋湯等。但是,魔芋生食有毒,必須煎煮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每次食量不宜過多。
這些營養素增強你的免疫力
1、血紅素
紅肉、動物內臟、血豆腐等,富含血紅素鐵。鐵在體內主要作為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的組成成分,參與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運輸。
缺鐵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在育齡期的婦女和老人等人群中發病率較高。輕度的缺鐵性貧血表現為容易疲乏、注意力下降、怕冷、抵抗力下降等。
膳食中的鐵分為兩類,其中紅肉和內臟當中的“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一般來說,肉類的顏色越紅,其中所含血紅素鐵就越多。
心、肝、腎等內臟和動物血當中所含的血紅素鐵最豐富。相比之下,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率普遍較低,乳制品含鐵非常少。
2、番茄紅素
西紅柿、西瓜、葡萄柚等富含番茄紅素。番茄紅素是成熟西紅柿中的主要色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番茄紅素與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關系,男性每天在飲食中攝入6.5毫克以上番茄紅素與攝入最少者相比,可以使前列腺癌發生的風險減少21%。
番茄紅素主要存在于西紅柿、西瓜、葡萄柚和番石榴等食物中,少量存在于胡蘿卜、南瓜、李子、芒果、石榴等果蔬中。一般來說,西紅柿成熟度越高,番茄紅素含量越高。
需要說明的是,番茄紅素屬于脂溶性的營養素,和油脂搭配吸收利用率更高。因此,西紅柿熟吃更好,做成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3、辣椒紅素
紅辣椒富含辣椒紅素。辣椒紅素賦予了紅辣椒鮮亮的紅色,它主要存在于辣椒皮中。紅辣椒不僅含有辣椒紅素,還富含有多種保健作用的辣椒素。
美國化學學會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以減少人體合成膽固醇,同時能干擾某種會導致動脈狹窄的基因功能,增加血流量,從而改善心臟功能。
4、甜菜紅素
紅心火龍果、甜菜等,富含甜菜紅素。
甜菜紅素是紅心火龍果和甜菜等紫紅色食物的主要呈色物質,它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有助于消滅人體內的自由基,抵抗衰老。
需要提醒的是,剝去火龍果最外層萼片,裸露出來的紫紅色內皮也富含甜菜紅素,可直接帶內皮切塊吃或榨汁食用,還可以單獨切下來做成涼拌菜。
5、花青素
葡萄、李子、草莓等,富含花青素。
花青素是葡萄、李子、草莓等紫紅色食物的主要色素來源,它是一種水溶性植物色素。除了賦予食物漂亮的顏色,花青素還有很多保健功效,比如抗氧化、消滅自由基、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視力等。
需要提醒的是,花青素是一種水溶性色素,因此草莓等食物遇水掉色,并不一定說明是被染色,很可能是其天然的顏色。(人民健康網綜合自原創、健康時報、生命時報)
☆防疫課堂☆
快遞會傳播新冠病毒嗎?這些生活細節要注意!
復工了,下班做好5個動作不把病毒帶回家
圖解:返崗后,工作場所如何做好防護?收好這份攻略
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居家消毒做對了才有效
疫情期間,怎樣做好個人防護?10條實用建議
戰"疫"時刻怎么吃才安心?8類食材推薦
抵御新冠病毒 增強營養提升免疫是防御法寶
口罩必戴N95?你離正確戴口罩就差這一步
疫情當前上班如何戰"疫" 教你幾招做好防范
外出回家要消毒嗎?專家談居家消毒那些事兒
面對疫情老年人如何自我防范? "12招"要記牢!
抗擊病毒,如何做好居家心理防護?教你5招
防疫期間,生活中的隨身小物件你會消毒嗎?
返崗工作,乘坐公共交通如何自我防護?
處在節日購物季的美國,本應一派消費繁榮景象,但由于疫情持續惡化,各州都在考慮新的封鎖措施,人們對糧食援助的需求空前高漲。美國勞工部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11月初,根據疫情救助計劃領取失業救濟金的美國人數量繼續上升,這些計劃將在圣誕節后到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美國需要靠領取救濟食物生活的人數大幅增加。巴比諾-方特諾特還表示,這樣的情況在接下來的一年還將持續,而他們的救濟組織所能提供的食物量與需求量相比,還面臨著大約80億頓餐食的巨大缺口。
據美國廣播公司消息,全美各地的圖像顯示,民眾排起長龍,人們等待小時以期收到援助的食物養活家人。非營利性組織賑濟美國 (Feeding America)上個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已經有5040萬美國人被確定為糧荒人群。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加劇低收入民眾對溫飽問題的擔憂。美國民眾:今天分發免費的火雞、免費的食物,尤其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我們需要這些。羅得島州社區食物賑濟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該州四分之一家庭面臨食品短缺,多家食品銀行援助需求量大約攀升26%。
“螃蟹柿子同吃腹瀉;豆腐蜂蜜同食耳聾;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牛肉紅糖同食脹死人......”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到家人朋友說某食物與
對于癌癥這個威脅人類健康的“超級殺手”,大家已不再陌生。而雞蛋能給癌癥病人提供優質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更容易被吸收和利用,所以癌癥病人是可以吃雞蛋來補養身體,增強體質和抗癌能力。
山西運城:火烈鳥連續六年鹽湖越冬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火烈鳥再一次飛抵山西運城鹽湖越冬,白里透紅的火烈鳥或嬉戲覓食,或展翅飛翔,成為了鹽湖一景。
11月10日,河北張家口。宣化區有家長舉報幼兒園,給學生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當地有關部門接到反映后,就家長反映問題展開調查處理。10日晚,宣化區有關領導對家長表示,將安排所有幼兒體檢,園長停職檢查、公開道歉。
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道據法新社10月28日報道,新冠疫情重創美國中產階級,已令800萬人返貧。隨著疫情初期數萬億美元的刺激措施效果逐漸消退,美國中產階級無疑正處于危險境地。
近期,新疆喀什地區發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截至10月25日19時,喀什地區發現新冠病毒肺炎無癥狀感染者138例。廣大市民要繼續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識,科學配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養成良好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