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1日10:49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15446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出口172298億元,增長5.0%;進口143148億元,增長1.6%。進出口相抵,順差為29150億元。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9.0%,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我國出口實現5%的增長,可以說是相當強勁的“逆勢增長”。取得這個來之不易的成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實施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外貿政策。比如,提高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推進外貿便利化,大大壓縮出口通關時間等。另一方面是持續推動對外貿易結構優化。數據顯示,我國對歐盟、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8.0%和14.1%;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勢良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增長10.8%。再有,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利用民營企業機動靈活的特征、發揮民營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等也是重要原因。數據顯示,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增長11.4%。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外貿第一大主體。
此外,筆者認為,我國出口得以逆勢增長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而產生的自主創新紅利。產品贏得市場,既要靠價格也要靠質量,但關鍵還是質量。質量是產品贏得市場的“內因”。沒有好的產品質量,低價未必有持久的吸引力,推動產品走向市場的政策等“外因”也很難發揮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憑借勞動力價格低廉等優勢成長為出口大國。盡管依靠“人口紅利”實現了出口的規模擴張,但利潤微薄,并且很難“以質取勝”。面對貿易壁壘威脅,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產業升級,大力提升產品質量,主動適應世界市場需求,打造了更多更優質的中國品牌。中國出口,逐步從依靠勞動密集型的“人口紅利”走向依靠技術密集型的“自主創新紅利”。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9%,比2018年提升1.2個百分點。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所占比重接近六成。業內普遍認為,一般貿易進出口涉及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更能反映企業自主發展能力。一般貿易進出口所占比例持續提高,尤其是出口的增量提質,折射出我國貿易方式結構持續優化,經濟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面對快速更迭的時代和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生產的效率革命、產品的質量革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國仍要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增強對外貿易市場主體活力,增加技術研發、質量提升、品牌推廣的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對外貿易尤其是出口貿易的競爭優勢,推進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以使自身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外貿實現穩中向好,源于改革激發“化學反應”
民營企業穩外貿“功不可沒”
(責編:曹淼、呂騰龍)
事實上,今年隨著“百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的推進,科技型國企市場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改革科技研發投入機制,積極推進科改示范行動,著力破解‘卡脖子’難題,加強高水平研發平臺建設,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事實上,今年隨著“百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的推進,科技型國企市場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改革科技研發投入機制,積極推進科改示范行動,著力破解‘卡脖子’難題,加強高水平研發平臺建設,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事實上,今年隨著“百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的推進,科技型國企市場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改革科技研發投入機制,積極推進科改示范行動,著力破解‘卡脖子’難題,加強高水平研發平臺建設,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講話時強調,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國內大循環,必須打破國內市場上存在的各種顯性與隱性要素流通障礙,通過促進要素在國內自由流動來塑造國內統一大市場。
在昨天(23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科技部介紹了新時代下國家高新區發展的總體部署及具體措施。支持金融機構在國家高新區開展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支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開發完善知識產權保險,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等相關政策。
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積極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強對科技創新創業的服務支持;營造高質量發展環境,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加強金融服務,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建設綠色生態園區。
習近平: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4月23日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并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強國建設向廣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王志軍回應稱,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問題,關鍵是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和鼓勵企業創新發展。面向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建設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切實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罰力度,為產業協同創新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