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05日10:31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支持政策舉措早研究、早出臺、早落實,將有力地消除市場擔憂情緒,穩住、鞏固、增強企業抗擊疫情沖擊和影響的信心。支持政策早一天出臺,既能夠讓企業安下心來,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能夠為企業恢復生產創造有利環境,使其更有信心有動力謀劃好立春后的生產和發展,從而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傷害。
疫情防控仍然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但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圍繞做好“六穩”工作,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準備,也緊迫地提上了議事日程。其中,一項緊要工作就是盡快給廣大企業吃上“定心丸”,穩住企業信心。
近幾天,網絡上開始出現西貝等餐飲龍頭以及攜程、凱撒等旅游企業“求救”的聲音。2月3日,盡管資本市場中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但股市開盤依然大跌,這實際上是市場擔憂情緒的釋放。
市場出現擔憂情緒是正常的。此次疫情對第三產業的影響最大。隨著經濟結構轉型,近年來第三產業占我國GDP的比重不斷上升。2003年非典時第三產業比重為40%,2019年這一比重已升至53.9%。再看消費。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此次受到疫情沖擊最嚴重的領域恰恰是消費市場。有專家估計,“假定只考慮受沖擊最大的三個行業,電影票房、餐飲零售、旅游市場,在短短7天內,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了1萬億元”。
與這些可以計算的影響相比,更需要重視的是不確定性造成的市場擔憂情緒。2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表示,疫情對經濟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同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發文說,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極強的韌性,IMF對此充滿信心。在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和發展韌性并未改變的情況下,盡快消除市場擔憂情緒,穩住企業信心,已成為當務之急。信心比黃金重要,必須讓企業保有信心,看到希望,穩住預期。
在抗擊非典期間,受到影響的行業曾獲得多項政策支持,包括對餐飲酒店、旅游娛樂、交通運輸等給予部分政府性基金減免,對部分地區和團體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降息放貸支持等。受益于這些政策措施,旅游企業和旅游經濟得以較快恢復。
在應對疫情的同時,應當及早啟動對企業的支持政策。支持政策舉措早出臺、早落實,將有力地消除市場擔憂情緒,穩住、鞏固、增強企業抗擊疫情沖擊和影響的信心。從企業當前的需求來看,大多盼望此前曾經實施過的政策,比如希望社保、公積金基數可以按照當地繳納基數下限執行,希望能夠給予企業相應的穩崗補貼,希望給予企業新增經營性融資支持,放寬貸款用途及提供專項貸款,同時給予一定的貼息支持,返還上年所繳部分企業所得稅,或者在特殊時期能減免企業增值稅、降低增值稅率、減免印花稅等,以降低企業的基本運營成本。
2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去年,我國日均新注冊登記企業2萬戶。耽誤一天,就影響上萬創業者。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五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包括增加市場流動性,從借貸、融資、還貸等多方面予以居民及企業更為寬松的政策,實現民生經濟減負。
近日,各地政府也陸續出臺針對企業的幫扶舉措:深圳市多區向業主單位和經營者發出倡議,一批公司已經向商戶免減租金;北京暫定延長1月份、2月份社保繳費期限,可在疫情結束后3個月內補辦;蘇州市出臺了十條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除了減稅外,還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返還上年度50%的失業保險。
目前,各地全面復工在即,希望多層面多領域多地區的支持政策能盡早組合出臺,早一天給企業吃上“定心丸”,這有利于企業安下心來,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能夠為企業恢復生產創造有利環境,讓企業有信心有動力謀劃好嚴冬過后的春天,充分發揮好市場主體作用,從而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傷害,贏得這場全民戰“疫”的最終勝利。(作者:佘 穎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韓鑫)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近日公布了中小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反映企業信心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為100.9,比上季度上升1.6點,高于景氣臨界值100;綜合經營指數為95.5,比上季度上升1.8點。
8月農林牧漁業小微企業融資指數為50.0,上升0.3個點;制造業小微企業融資指數為54.0,上升0.3個點;建筑業小微企業融資指數為49.6,上升0.2個點;批發零售業小微企業融資指數為51.0,上升0.2個點。
2020年7月份,“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見圖1)為43.7,較上月上升0.2個點,本月小微企業運行指數持續回升。7月反映小微企業經營預期情況的擴張指數上升0.1個點,信心指數上升0.3個點。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按照注重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的要求,圍繞穩住和支持市場主體,提出了66項具體改革事項。相信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營商環境將得到明顯優化,市場主體的活力將進一步被激發,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更大發展。
近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5.5,比一季度回升3.5點。張競強認為,二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反映出中小企業市場預期有所改善、經營成本有所下降、資金緊張局面有所緩解等特點。
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沖擊了文旅企業,全省文旅行業進入嚴冬。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戰略合作也即將達成,省文旅廳將在未來幾年與兩家銀行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出臺信貸優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鼓勵金融機構將環境、社會、治理要求納入業務流程,提升對民營節能環保企業的綠色金融專業服務水平,大力發展綠色融資。要加強輿論引導,積極宣傳民營節能環保企業的先進技術、先進事跡、先進人物,在各類評選表彰活動中平等對待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營造民營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目前,各地復工復產正在加速進行中,而針對小微企業的幫扶政策不斷出臺,各地各部門圍繞推進復工復產和助企紓困,已經推出了8個方面90項政策措施。《央視財經評論》5月7日邀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財經評論員萬喆和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2020年4月份,“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見圖1)為43.6,較上月上升1.1個點,隨著疫情緩解,本月小微企業運行指數繼續回升。4月反映小微企業經營預期情況的擴張指數上升1.3個點,信心指數上升1.1個點。
3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王世宇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出臺了四批稅費優惠政策,這些政策直接減輕了企業負擔。在去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中,月收入10萬元以下、季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等,這些政策都將起到對小店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