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1日10:51 來源:羊城晚報
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的新研究報告指出,在老撾南部波羅芬高原冷卻的火山熔巖之下,可能存在一片綿延5000平方公里的隕石坑。它是大約79萬年前的一顆流星異常猛烈地撞擊地球造成的。100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它,但都未能發現它的準確位置,直到最近通過一系列引力數據分析才找到相關證據。
這項新研究的論文中稱,研究人員調查了幾個隕石坑候選地點,包括中國南部、柬埔寨北部和老撾中部,但很快都排除了這些地點。因為他們在這些地方發現的所有疑似隕石坑的特征,最后都被證明存在時間更久遠——被確認可追溯到距今約6600萬年到2.52億年的中生代。直到他們在老撾波羅芬高原發現了一片火山巖地帶可能隱藏著一次較古老流星撞擊的痕跡。研究人員通過采集此處400多個地點的引力數據,進行地球化學分析和引力數據分析,最終才認定:該區域存在引力異常現象,即一個密度小于周圍火山巖的地表下區域。他們的測量結果表明,這里存在一個橢圓形的“拉長了的隕石坑”,大約深100米、寬13公里、長17公里。最重要的是,這里的大部分熔巖流也處在合適的年代范圍:5.1萬年至78萬年前。
這個直徑約15公里的隕石坑被埋在910公里深的年輕火山下許多年,所以一直未能被找到。這次被發現,還是拜科技的發展所賜。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當流星撞擊地球時,撞擊點的地面巖石會因為撞擊產生的極端高溫而液化,然后冷卻成玻璃狀的隕石。這種隕石與大多數外來隕石不同,它們本身是屬于地球上的物質,只是在隕石撞擊地球時的大爆炸中被高溫重新熔鑄了。科學家們發現了這些散落的玻璃隕石,并通過測量隕石的豐度和位置,最終確定被侵蝕或隱藏起來的隕石坑位置。
該論文稱,此次撞擊的力量應該是制造了一個高度超過100米的環形山。在波羅芬高原發現的玻璃隕石最大、最多,通過引力數據的分析圖,他們發現,這片區域的重力也出現異常,且地下區域的密度低于周圍火山巖的密度。于是他們認為,“所有這些線索加在一起表明,這堆厚厚的火山巖確實掩埋了一個隕石撞擊點”。
這可能是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最大的一塊外層空間碎片撞擊地球的痕跡。但目前我們對它的認識仍然很少,接下來的研究將可能揭開更多我們所不知道的關于地球歷史的秘密。 (浩源)
記者 林迪]2月11日消息,據外媒New Atlas援引《自然天文學 》雜志報道稱,天文學家拍攝到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小行星智神星(Pallas)的照片。據了解,智神星于1802年被發現,直徑為512公里(約318英里),是小行星帶中的第三大的天體,僅次于谷神星和灶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