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3日07:10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用研究基金寫奉承論文,也需根查)
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之統一的文章,雖被《冰川凍土》撤稿了,導師兼主編也引咎請辭,但還遠不是終點。
這兩天,有網友挖出一篇幾年前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冰川凍土》雜志的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集成思想領悟之道》,這篇論文,分上下兩篇,貌似高大上的標題之下,我們發現文章核心內容是論述作者自己“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在論證導師“山不矜高自及天”之后,開始贊“師娘美,其風姿綽約,雅致宜人,模樣端莊,神情秀越……盡管年齡已大,但風韻依然高絕……”還繪制了一幅圖,示意“導師和師娘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
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他所謳歌的導師是一名院士,同時也是發表這篇大作的期刊《冰川凍土》雜志的主編。這篇文章受到網友的廣泛質疑后,《冰川凍土》1月12日發布緊急通知,決定對該文撤稿,主編申請引咎辭職。
馬屁文章,“拍”進權威期刊
我們首先必須說,一些著名學者的思想、學術成果、學術歷程乃至生平事跡,都是重要的學術資源,值得后來的年輕學者投入精力進行研究。中國文化強調尊師重道,一些師從著名學者學習研究、攻讀學位的年輕學者寫一些記述老師治學經歷以及日常生活的文章,對推動學術的傳承,都有積極意義。
這些文章,有些是嚴謹的學術研究,有些是趣味盎然的隨筆散文,不過凡進入公共視野,都應該是認真嚴肅之作。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當年從中國公學畢業時沒有工作,胡適先生延攬他到自己家中,每天幫助胡適的兩個兒子胡祖望、胡思杜讀書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抄錄整理胡適父親胡傳的遺稿。他在做這個工作時從中窺得胡適治學門徑,后來羅爾綱寫了一本小冊子《師門辱教記》,記述自己這段寶貴的經歷。胡適后來看到后很感動,把這本書改名為《師門五年記》,自費印成非賣品,作為禮物贈送友朋。
羅爾綱先生這本小冊子后來一版再版,長銷不衰,很多老師都把這本書作為文科研究生的學術入門讀物,布置給學生閱讀。原因無他,這本書中雖也有學生對老師的贊美頌揚之詞,但究其實,書中生動有趣的故事讓胡適作為一個學者的研究品格、治學方法等躍然紙上,令人讀來受益匪淺。
那么,我們回頭再來看《冰川凍土》雜志上發表的這篇“神論文”,這篇長達35個頁面,用規范的學術論文形式包裝起來的“大作”,到底是一篇學術論文,還是阿諛奉承之作,相信明眼人一看即知,并不需要特別的論證。
以自然科學基金做出這等“成果”,是學術墮落
身為研究員的學生寫這種拿肉麻當有趣的文章,身為院士的著名科學家享受這種阿諛之詞,都是一種惡趣味。如果是師生間小圈子里關起門來自娛自樂,外人自然不容置喙,但這樣的文章被允許發表在自己任主編的權威學術期刊上,這不但是暴露自己的惡趣味,更嚴重的,這是羞辱學術共同體,也是損耗一份權威學術期刊的學術公信力。
這樣的文章堂而皇之出現在我們所謂權威學術期刊上,這是學術的墮落。為學術尊嚴計,我們不能不提出嚴正的批評。而更重要的是,很多網友也發現,這樣一篇文章竟然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以寶貴的科研經費做出這等“成果”,也是對公共利益的侵蝕。茲事體大,撤稿并非終點,當中涉及的違規問題,有關部門不可不察。
學術本應成為一個共同體自治的領域,但自治的前提是自律。近年來,我國學術界出現一種不良現象,就是一些學科最重要的學術權力長期掌握在少數權威手中,形成了所謂的“學霸”現象。這些學術權威和他的門生故舊一起,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壟斷了諸如各類課題申報、各類獎項的評審、重要學術成果的發表、研究生招生等最重要的學術資源。
由于學術門檻的緣故,外界對這種現象常常沒有監督的渠道,一些年輕學者為了爭取一點學術資源,許多人不得不施展種種攀龍附鳳的技能,送錢送物之外,還施展種種精神賄賂之術。應該看到,當下學術界,這種精神賄賂并非個案,吹捧之詞就像迷魂藥,聽多了會上癮。
因此,我們今天批評《冰川凍土》雜志上的這篇“神文”,并不是特別指責涉事的作者和導師,而是向學界同仁發出一種警示,這種精神賄賂正在敗壞中國的學風,為著學術起碼的體面和尊嚴,每位學者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