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8日18:14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董娉 李鵬/文 王錚 蔡迅翔/攝影 胡楚云/視頻
2020年河南省兩會再次開啟“代表委員通道”。1月8日下午,迎來今年兩會政協第一場“委員通道”媒體集中采訪活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屈曉妍發起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第一問,就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視察河南時指出的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這個重要話題,現場提問采訪了河南省政協委員、省社科聯副主席苗樹群。
問: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指出,要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我們都知道河南可是一座紅色故事的“富礦”,作為一名來自社科界的委員,您認為咱河南應該怎樣講好紅色故事?
答: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河南是紅色基因的熱土,講好英雄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凝聚起中原更加出彩的強大力量,是我們社科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要講好紅色故事,我想,首先要有好的形式,也就是符合時代,貼近生活的表達。去年我提交了一份提案《讓地鐵成為城市流動的文脈》,得到了鄭州地鐵集團的積極回應。我們共同策劃了“好家風好家訓”專列,把孔子、孟子、錢學森、焦裕祿等40位先進典型人物的家訓、名言貼進了地鐵5號線的列車里。我經常乘坐地鐵,每當看到車廂里年輕的爸爸媽媽在教孩子念這些內容,都感到非常溫暖。相信大家在坐地鐵5號線的時候,也都看到過這些畫面。所以說好的形式是生動的,也是潤物細無聲的。
其次,講好紅色故事,還需要有陣地和隊伍,我們有90個省級的社科普及基地,比如紅旗渠干部學院,大別山干部學院,他們開創了體驗式、情景式的教學方式,已經是全國紅色教育中響當當的名片。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一大批市級的社科普及基地,有的還是民間的力量創辦的,比如:新鄉輝縣市馮莊村,有一名轉業軍人耿風泉,他在30年里自費30多萬元,收集了抗日戰爭時期的照片、信件、軍械、勛章等等一萬多件物品,創辦抗戰實物展覽館,免費為群眾開放。說到這里還有個小故事,有一次,一名抗戰老兵來到展覽館,一眼認出他當年參軍時的照片和用的扁擔,激動地說:后人沒有忘了我們!有了這些好的形式、載體、陣地、隊伍,紅色基因的傳承就能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這幾年,我們把講好紅色故事與助力精準脫貧結合起來,扶貧更扶精氣神兒,也產生了不錯的效果。焦作武陟縣中水寨,以前是個貧困村,這兩年多,我們到村里開展一系列的送文化活動,寫家風,畫家訓,把好故事編成書送給鄉親們。讓我們都沒有想到,鄉親們對書法產生了很大的熱情,有60多人愛上了寫書法,還有作品拿到了省美術館展覽,這些活動給鄉親們帶來了精氣神兒,再加上引進的食品加工,運輸物流等等產業,2018年已經實現了整村脫貧,如今鄉親們富了,還成立了藝術團,每天晚上,在村子里的文化廣場上,都有自編自演的各種節目,十分得熱鬧。
最后我想說的是,講好紅色故事不僅僅是我剛才提到的這些,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工作出彩,學習出彩,生活出彩,都是講好了紅色故事,就是傳承好了紅色基因。也期待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凝聚起中原兒女不斷前行的力量。